以学促教 以教引思

时间:2022-10-29 09:57:11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积累对自身成长十分重要。只有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能更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在学期结束时,我请学生写了一些心里话,题目是《我所期待的历史课堂》,学生都很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历史应该是更能启迪智慧的学科,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上课仅是根据书上内容照本宣科,那我们仅仅是知道了一些过去的事情而已。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扩充一些课外知识,举举生活中的例子,说说社会现实等。

(杨涛)

老师上课要有重点,有的时候太面面俱到反而使我们糊涂了什么究竟才是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对于重点知识,老师上课的时候也可以提醒我们标记出来。(陈倩)

老师在课上要多与我们交流,了解我们的想法,并且在课上要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时间。(夏烨春)

尽量用多媒体上课,这样比较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写板书的时候要详细清晰,把要点都一条一条列出来,这样就方便课后复习了。(陶俊杰)

老师上课最好幽默风趣一些,把课堂气氛搞活了,学习自然就轻松了,也不会想着开小差了。(韩雨夏)

讲新课的时候,有相关的已经学过的内容,老师可以带领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对于重点知识要归纳清楚。(顾佳)

课堂上做练习的时候,除了选择题,也可以让我们做一些材料题,多讲讲主观题的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陶晓婷)

课堂上可以给予一定的时间让我们自己学习,对于比较难懂的内容要多分析,一节课下来,要给我们这一课的知识结构。(姚宁萌)

……

学生的真诚使我深受启发,我更明白了学生眼中一堂好课的标准,同时也使我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经过整理、体会和反思,本文简要谈谈我对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浅见。

一、增强课堂吸引力

在学生眼中,历史课堂通常是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更不是他们喜欢看的。因此,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当然,这也必须是以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为前提的,不是依靠教师的胡侃漫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高中历史需要通过理解来掌握更多内容,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可以采用举例子、情景模拟来阐释;面对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可以以讲历史故事、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上课适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一切以学生快乐学习为出发点,课堂形式不必过于拘谨。比如,学习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对于儒、道、法三家思想,教师可设问:“面对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若遵循儒、道、法三家思想,教师可分别采取怎样的做法?”这样,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引发思考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儒、道、法家的思想内涵。

另外,教师要重点把握好课堂内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析到位,内容条理清晰,充分利用教材,但不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如果学生一堂课下来连重点内容都搞不清楚,那么,这堂课就上的失去意义了。上课,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教师讲了什么,关键要使学生有所收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将重点讲好讲透,讲课尽量做到“少而精”。

二、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我们现用的高中历史新教材,以模块、专题的方式呈现,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不具备历史的时序性,甚至出现知识的断层和跳跃。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整合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将人教必修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整合起来,作为1917-1945年的苏(俄)史专题,或者在讲政治史的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些经济史、文化史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再比如,可以把必修二中的第一、三、四单元放在一起先讲,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现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发展变化了。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每一位高中生最后必须通过高考的选拔,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显然是不

够的。

但很多学生认为学历史就是背书,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对于高中历史来讲,只把历史停留在“背”的阶段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目标,必须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授新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插入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实例进行知识点的扩散,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者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引申出相关已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出分析比较,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但这些都是教师在课上起主导作用,学生很大程度是“被”参与到课堂中的,思考、回答问题也是“被”提问后才进行的,现在我们的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被”接受的状态,这对于能力的提高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我们的课堂,是要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这个“问题”,是学生的疑惑,并非教师的疑惑。因此,我觉得在课堂上适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上课过程中,对于学生不解的内容,可采取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得功利一些,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但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新教师包括我在内,由于经验不足,课前备课很充分,备的内容自然就多了,讲课时又不敢大胆取舍,这样就造成课堂内容繁琐,用时过多,一讲到底,练习也就自然而然地拖延到课后去完成了。课后作业难以保证质量,再就是通过作业批改反馈的学习中的问题,必须留到下堂课进行讲评,这期间间隔时间长了,学生就会遗忘做过的题目及思考方法。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最重要的练习放在课堂完成。在完成了某个知识点之后,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的试题,及时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另外,课堂上适当练习一些主观题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练习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将思考后的答案自己先写下来,然后教师再进行思路的点拨,这里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关键要授予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提高教师感染力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这个教师,才会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这里简单从两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1.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些教学经历告诉我,学生不喜欢一个知识贫乏的历史教师。教师在完成平日的教学任务之余,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拓宽知识面,多注重教学素材的积累,多阅读多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教育教学理论,以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学。另外,教师要不断锤炼教学语言,授课过程要做到语言幽默风趣、表述言简意赅、问题指令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叙述声情并茂,相信在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到课堂上了,才能做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2.鲜明的人格魅力。作为教师,要传达给自己的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平时生活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微笑感染学生,用耐心和信心影响学生,用激励帮助学生,用智慧引导学生,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带着爱心、激情和微笑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历史中获得思考和启发,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历史教师还应具备思考的精神,对于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不人云亦云,在教学和生活中感化学生,使学生能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受到启迪。

(文中所涉人名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上一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 下一篇:浅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