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败归因理论对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启示

时间:2022-10-15 05:33:26

浅谈成败归因理论对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启示

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与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 动的内部驱动力,它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 成功和失败的体验,这样他们就会有意识的去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学生对其成败的归因 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合理的成败归因,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所谓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动结果原因的知觉或判断.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 看待动机的理论.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出现了许多归因模式和理论,其中韦纳(B·Wein er)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韦纳在海德(F·Heider)和罗特(J·B·Rotter)提出 的单 维度归因观点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归因结构理论,系統探讨了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

韦纳对以往行为结果进行总结,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方面:能力、努力程度、任务 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和外部环境,并将这些原因因素按其特性分为三个维度:内在性、稳 定性、可控性.其中,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的 、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运气属于外部的 、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韦纳认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之间相互搭配,共同作用.稳定 性归因会影响对将来成败的期望,如果个体将一个事件的结果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 那么这一结果被期望将来还会出现;如果个体将一个事件的结果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如运 气,那么这种结果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变.根据这些,个体对先前行为结果的归因会对个 体随后的行为产生影响.

2 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2.1 学生的归因方式影响学习动机

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否是老师和家长极为关注的话题,因此,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败都有意识 或无意识的分析其原因,这样,有的学生由于分析不合理,就会影响学习动机,可见,对学 业成败恰当合理的归因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韦纳认为,原因的稳定性归因影 响着将来成败的期望,同时原因因素的三个维度会引起相应的情绪与情感反应.学生对自己 学业成败的归因一般会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模式.积极的模式如: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容 易归因于稳定性因素如个体的能力强,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自豪、自信等积极的情绪,增强 了成功的期望,并且能积极的挑战下一个任务;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性因素如努力 程度,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努力,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内疚的情绪,认为只要努力 了,就可以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成功维持较高的期望,使其增强 坚持性,趋向成功.而消极的模式如:有的学生自信心不够,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比 如运气好或他人的帮助,这样会缺少情绪刺激,形成低自我效能感,会对下次任务没有十足 的把握;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无能等,则降低了成功的期望,缺乏持之以恒的信 念,容易回避任务.由此看来,积极的归因模式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消极的 归因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习动机,反而会降低成功的期望,因此,要鼓励和帮助学生针对自 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恰当合理的归因模式.

2.2 教师的归因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恰当合理的对学生的成败进行归因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学生的学习成绩 下降时,教师对此表示不满,教育学生是缺乏努力的结果,让学生感到内疚,这种内疚往往 会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学生不正确的归因难 以维持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有意识、无意识的对学生的学习结 果加以归因,这种归因有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时,批评学 生基础不扎实,把学生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样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沮丧感,不利于学 生潜能的发挥,学生则表现出逃避学习等消极行为.此外,当作业很容易时,对学生的成功 加以表扬,而对学生的失败不加以批评,甚至提供过多的帮助,也有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恶 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归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

3 从成败归因理论层面谈如何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3.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来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心理以及学习状况都有一定的了解,根据韦纳归因 理论,教师可以预测学生在学习成败后的学习倾向.教师要因材施教,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 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案.根据韦纳的归因分析,若将成功归因于稳定 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比如能力,将进一步强化成就动机,相反则无助于强化;若 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学习动机,相反则会强化学习动机 .例如,对在一次考试中都取得较好成绩的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分析,若甲生把取得的成功 归因于能力,而乙生则归因于运气,这样,就可以预测,甲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强的学 习动机,这是因为能力虽属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因素,但却能保持信心,有助于强 化成就动机;而运气属于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它会使学生心存幻想,希望有下一次的 好运.同理,对考试失败的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归因分析,若甲归因于努力不够,而乙归因 于能力,则在以后的学习中,则甲有可能超过乙.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因材 施教,预测学生的学习倾向,在恰当的时候积极鼓励学生,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

3.2 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 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而要提高学 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积极的归因训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韦纳指出稳定性归因会影响对将来成败的期望,进而影响个体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这些都会影响其行为动机和行为的进程.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归因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积极 的归因,特别是对于比较难学的物理学科来说,比如引导学生多从努力方面进行归因,因为 努力不同于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方面,它可以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 认识到,学业的成败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并引导学生对学业的失败多做努力方面的 归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往往教师的一句鼓励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生来说,精神 鼓励很重要,尤其是对那些物理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给他们适当的鼓励,会收到很好 的效果,让他们体验成功和得到肯定的愉悦,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活动成败的原因除了稳定的因素外,还有不稳定的因素,比如身心状 态和外部环境等,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将来的行为.我们可以把教 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视为外部环境,如果教师讲的枯燥乏味,这样几乎不能激发学生的 学生动机,即使学生想学也不是真正的从内心里想学;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有 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欲 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穿插生动具体的小实验、讲述 神奇的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成功与失败,因此,给学生提供具体、科学的归因指导,才能使成败归因 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解析柳宗元两篇散文 下一篇:实验与逻辑并重科学与人文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