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反思

时间:2022-10-15 04:55:16

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2001年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多年时间。期间“终身教育”“终身学习”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现代各国课程改革的主导观念,本文就是在终身教育视角下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探讨了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应当诠释和还原教育的本真,确立正确的教学和课程观、教师和学生观。

【关键词】终身教育 课程与教学改革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05-01

2001年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开始轰轰烈烈到现在的归于平静已经超过了十年,关于其成败得失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期间“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思潮,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现代各国课程改革的主导观念,推动着各国的课程改革。本文的就是在终身教育视角下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进行反思。

一、终身教育视角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课改走过十多年,在这个转折性的时期,关于其成败得失的探讨,有很多声音但同时却也没有声音。很多声音是指,在网上、报刊和现实中,不同的各行各业的人都对新课改的实施、结果持着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激烈的言辞也有客观的思考;没有声音是指在学术界,新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实施者,甚至当时的反对者,也都没了声音,就如同过去的一次次课程改革一样,总是在人们还没弄清楚旧的改革是否结束的情况下,在人们还感受不到其得失的情况下,新的课程改革就已经开始。

2011年课改十周年,人民日报《2011年教师评价新课改的网络调查报告》,指出不足三成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数据显示教师们对新课改的实际成效评价不高,对课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教师占比3.3%,“满意”的教师占比21.3%,即仅有1/4受调查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的实际成效表示满意。[1]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课改的实施现状,大部分的人站在了其对立面。我们不能据此就断言,新课改是失败的。但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新课改为什么没有在教育实践中达成预期目标,是什么原因导致新课改实施不力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刻的思考和科学的回应,而终身教育作为当代各种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必定可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提供有益的借鉴,所以,笔者选取终身教育作为切入视角,试图去思考课改成败得失,试图思考并尝试以上问题。

二、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反思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终身教育理念的缺失。在建构主义的大旗下,课程改革聚焦于基础教育这一阶段,将时间和空间都限制在了一个范围内。我们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设置实质上还是对各个分散环节的局部调整,缺少的是对整个教育过程的思考,缺少的是思想上的转化和一个整体的观念,而这个整体的观念就是理念和具体改革行为的一致性,而没有这个一致性,教育改革是难以顺利实施的。改革的具体的举措是好的,一线的教师们也欢迎和接受,但是在总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并没有转化的现实下,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的改变必定是表层的。学生还是默认“被选择”走这样一条一贯挤高考独木桥的老路子。如果终身教育理念内化到每一个教育者心中。那么,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实现和生存,是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教育目标的偏失和本来好的改革理念的异化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人“生存”的忽视。终身教育关涉作为受教育主体的人的持续发展和自我实现。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者保尔・朗格朗指出:“终身教育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生存意义问题上。终身教育是我们能够理解和认识个人在其中显示出新的意义的一系列基本情况,它为影响着个人和社会命运的某些重大问题带来了新的答案。[2]新课改十年,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变化,变得越来越丰富。可是也不乏质疑之声:课堂越来越不像课堂,上课已经成为一种表演,课堂变得越来越华而不实……所有的这些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课改关注的是究竟要什么样的课堂,还是要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学生坐在课堂里,被动的接受教育,但是他们是否知道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是否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他们无暇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自我实现还从何说起?而终身教育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它所提倡的学习并不只是狭义上的“课堂学习”,而是人有学习的能力,有学习的愿望。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活性的缺失。终身教育注重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育关注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关注社会文化。新课改中也一直有“教育回归生活”的声音。而教育回归生活,是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课堂教学需要关涉儿童的生活,生命,情感,幸福和自由。这正是教育所寻求的也是生活的真切意义所在。教育回归生活,更重要的是引领这种生活。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基础教育不仅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与开发,更应注重个人终生学习的能力、习惯、方法与态度的培养和形成,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人生、道德、价值以及终极问题的关注,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关涉到学生的生活和生活的幸福。而反观我们的课程改革,除了知识的学习,我们还忽视了很多,比如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环保观念,财富观等等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生活和发展的东西。

三、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向

终身教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视角去思考教育,去思考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要在这种观念下诠释与还原教育的本真,改变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终身教育关注人一生的学习,而不是阶段性的考试分数和具体学到了什么知识,终身教育关注的是个体的自我实现而不是实现家长、学校甚至社会强压给自己的目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内涵系统化为教育的四大支柱[3]:“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关涉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要教人学会生存,而这种生存不仅仅包含掌握一定的生存的技能也包括了关注自身生存的意义,获得生活的幸福,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由。教育的目的本该这样,教育是理想化的才能引领生活。而在终身教育的体系下,这种理想化的教育才能最终实现。

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学校教育的目标应当有所拓展。不只重视提供知识、培训一技之长,更应重视培养终身学习者;学校角色也应当发生变化:由传统的知识提供者、技能培训场所的角色,向培养终身学习者的角色转变;关注他们一生的发展,关注他们生活的幸福。就不能把学生作为学习或者考试的机器。除了知识的传授,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从小对学习产生兴趣,对知识对未知的事物有探索欲,对周遭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褒有天然的好奇心。这样他才是一个真实的学习者,这样的学习者才有可能一生不减其求知欲,才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主动协助学生学习,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引发其学习动机和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及技能。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引导学生学。

参考文献:

[1]《不足三成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人民日报》,2011-10-24

[2]保罗・朗格郎著,滕星等译.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7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0)

[5]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6]张静. 终身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 2007,(04)

[7]续润华. 终身教育理论对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10)

[8]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生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53

上一篇: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