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联合式复音词构成特点研究

时间:2022-10-15 04:25:43

明清时期联合式复音词构成特点研究

摘要:以《石点头》中4130个联合式复音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词性和词序三个方面对其构成加以描写和分析。语义上,《石点头》中联合式复音词可分为同义语素联合、类义语素联合以及反义语素联合三种,其中,同义语素联合和类义语素联合的数量占多数,反义语素联合相对较少。词性上,联合式复音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动词最多,,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副词最少。词序上,《石点头》里联合式复音词有一种词序比较特殊的同素异序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关键词:《石点头》 联合式复音词 明清 语义 词性 词序

《石点头》是明代继“三言二拍”之后的一部艺术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拟话本小说。以《石点头》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构成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有助于了解明清时期联合式复音词的面貌,在汉语词汇史中也有着极高的语料价值。

《石点头》的词语可以切分出复音词 8636个①,其中联合式复音词有4130个,占全书复音词总数的47.82%,联合式是最重要的复合词结构方式。联合式复音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动词最多,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副词最少。②

《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数量繁多,构成情况也较为复杂,下面从语义、词性和词序三个方面对其构成加以描写和分析。

一、构词方式分析

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来看,联合式复音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同义联合、反义联合和类义联合。③

(一)同义联合

同义联合是指复合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在某个义位上相同或相近。按词性来看,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

名词:朝廷、皇帝、语言、沟渠、朋友、梦寐、官吏

动词:颠倒、议论、感动、经营、邀请、闻知、搂抱

形容词:悲哀、委屈、残酷、贫富、厌贱、愤恨、清凉

(二)反义联合

反义联合是指组成复合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的义位是相反或相对的。这类词并不多,按词性来看,多是名词、副词,动词和形容词相对较少。

名词:天地、前后、存亡、早晚、成败、东西、南北

副词:好歹

动词:寒暄

形容词:难易

关于反义联合的复合词,其意义组合之后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其词义是对某类事物情况的概括。例如:“善恶”等。“善恶”是好事和坏事的统称。二是在某些具体语境中,成词词义一般只包含其中一个语素所具有的意义,另一个语素的意义消失或者相对减弱。例如“动”和“静”构成“动静”后,强化了“动”的意义,而减弱了“静”的意义。

(三)类义联合

类义联合是指构成复合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的义位并不完全一样,但有部分相同重合。从词性角度看,名词居多,动词、形容词相对较少。

名词:咫尺、饮食、兵马、禽兽、血肉

形容词:聪明

从上可知,构成类义联合的复合词的语素分别代表一个不同的概念,相互配合、补充而形成一个具有新义或更概括或更形象的新词。

语义构成上,《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同义和类义联合的数量占多数,反义联合相对较少,这和古汉语的状况基本相同。从古今义词发展的角度来看,同义联合主要指构词的两个语素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有的古汉语时期原是异义的单音词,后来逐渐变成同义词;有的原是基本意义相同,但附属意义有点差别的词,随着时间的发展变成等义词。这种同义词或等义词经常被放在一起使用,逐渐凝固成为平等关系的联合词。例如:“涕”和“泣”,在上古汉语里,它们的意义不相同,“涕”指“眼泪”,“泣”是动词,指无声或低声的哭。但在《石点头》它们是一组同义词,构成“涕泣”这个等义联合复合词,表示“哭”。

二、词性构成分析

联合式复音词在《石点头》主要是动词、名词、副词和形容词。其中动词最多,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副词最少。

动词2370个,占联合式复音词的57.38%,动+动动,形+形动。

动+动动,动词和动词联合构成动词,这也是动词联合式的主要构成形式:例如:养育、选择、疑惑。

形+形动,例如:珍重、纵横、寒暄

名词1172个,占联合式复音词的 28.38%,名+名名,形+形名,动+动名。

名+名名,名名联合构成名词,这是名词联合式的主要构成形式:例如:子孙、路途、奴婢、道路、性情、弓箭。

形+形名,例如:远近、贵贱、富贵

动+动名,例如:议论、饮食、破绽

形容词 463个,占联合式复音词的11.21%,形+形形容词,名+名形容词,动+形形容词。

形+形形容词,形形联合构成形容词,这是形容词联合式的主要构成形式,例如:仁慈、浅薄、穷苦、俏丽、冷淡、精细

名+名形容词,例如:心意、急促

动+形形容词,例如:贪鄙

副词125个,占联合式复音词的3.03%,副+副副词,形+形副词。

副+副副词,例如:互相、始终、早晚

形+形副词,例如:恰好、首先

词性构成上,《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大部分复音词构成语素的词性和该成词复音词的词性保持一致,这个特点和古汉语保持一致,即名词和名词联合也构成名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联合也是形容词,动词和动词联合也构成动词,但异于先秦时占绝对优势的两名词联合构成名词的是,中古时期动动联合构成动词的数量逐渐多于名名联合构成名词的数量,到了近代的《石点头》动动联合构成动词的数量就比名名构成名词的数量多得多,形形联合构成形容词的数量尽管比动动联合构成动词、名名联合构成名词的数量要少,但和古汉语相比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小部分复音词构成语素和该复音词词性不一致的情况,形形联合构成动词、动动联合构成名词等。

三、构词词序分析

《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有一种词序比较特殊的同素异序词。这类词并不多,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可分为两小类,一是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二是和现代汉语AB式语素相反的BA式。正序和逆序的词性、意义和在句中的功能基本保持不变。

AB式和BA式两式并存:

AB式和BA式两式并存指同素异序的两组复音词同时存在,但有语法功能相同和不相同两种情况。词性、意义完全相同,正序、逆序不区别意义的,我们称之为同素异序同义词。有语言和言语、见识和识见、整齐和齐整、兄弟和弟兄、道路和路道、古今和今古等。词性和意义都不相同的,我们称之为同素异序异义词,有一万和万一等。

只有BA式:

这里的BA式即逆序是指和现代汉语相比,其语素顺序相反。例如:许容、躁急、折挫、受享、找寻。

“同素异序双音词反映了两个同义语素结合初期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随着汉语的发展,以上的逆序大都让位于顺序,但也有两序并存至今的,例如:齐整和整齐,粮食和食粮。

同素异序词现象的产生,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它的产生不需要经历词组凝固成词的阶段。在实际语言应用过程中,同素异序词并不会影响交流。而且,这种同素异序现象早在先秦时便已存在,一直延续至今。至于为什么后来大多都采用一种形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取决于两个单音词的词义,可能和两个单音词的声调有关,即字序先后往往同平上去入的顺序相一致。我们认为这是人们交际过程对词语顺序稳定性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词语发展的一种表现。

四、余论

《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有4130个,占全书复音词总数的47.82%,几乎达到全书复音词总数的一半,联合式是最重要并且最能产的构词方式。联合式复音词的数量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联合式构词法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构词方式。下面通过众多学者的专书研究成果,探讨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专书中的联合式构词法的发展情况。以下专书联合式复音词数据引用自李仕春(2005、2006)。

从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早在战国时期,联合式构词法就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构词方式,一直到明清时期也还是如此。

从语义构成的角度来看,《石点头》的联合式复音词中,同义联合和类义联合复音词数量较多,反义联合相对较少。但和上古、中古时期相比,数量还是有所增加,构成语素也更加丰富。和现代汉语相比,有一个语素不同的,例如:“从新”和“重新”,“从”和“重”应该是通假关系。前者为借字,后者是本字;也有两个语素都不同的,例如:“担阁”和“耽搁”,两个语素相同。

从词性构成来看,构成前后的词性基本保持一致,构成后的复音词以名词居多,动词次之,然后是形容词,也有一些虚词。词性构成方面,构成形式多样,最主要的构成形式是动动联合构成动词,构成语素的词性和该词的词性也基本保持一致。

从构词词序来看,存在两种形式的同素异序词,一是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二是和现代汉语AB式语素相反的BA式。

明清时期白话文发展已成熟,小说语言基本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口语使用习惯,反映当时文字使用的真实情况。《石点头》是明清时期艺术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拟话本小说,书中联合式复音词的这些构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明清时期复音词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反映明清时期联合式复音词的基本面貌。

注释:

①不包括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词。

②在此不讨论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之外的其它词类。

③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同义、类义和反义,均是就它们中的一个或几个义位而言的,而非所有的义位。

参考文献

[1]李仕春.从复音词数据看早期汉语各类复音词的发展趋势[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李仕春.联合式构词法在中古时期最能产的原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

[3]邢福义.现代汉语教程[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王宝珠.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2006(8).

[5]祖生利.《景德传灯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J].古汉语研究,2002(3).

上一篇:《荀子》“礼法并举”的社会控制思想窥探 下一篇:从《红楼梦》看各种体育活动给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