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原型理论词典效应的延伸及应用

时间:2022-05-14 03:00:22

试析原型理论词典效应的延伸及应用

摘要:原型理论适合解说词典词目义项之间的关系,但同时它的词典效应还可延伸至汉语语法工具中的词类划分和句法结构等层面。原型理论不主张划分语法单位各范畴之间的界限,力图通过对语法单位原型特征的分析,对各种偏离原型的模式提出功能上的解释。原型理论为词典语法等工具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角度,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关键词:原型理论 词典效应 词汇分类 句法结构

一、原型范畴理论与及其词典效应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如何区别这些千差万别的事物呢?这就牵涉到分类的问题。原型理论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运用语言对所处的世界进行分类的过程,该过程就是范畴化。范畴化的结果就是获得语言的概念、意义及表达形式。在范畴化的过程中,由于人类的神经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及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将具有“认知显著性”的事物,即“原型”作为范畴化的基础,而那些和“原型”接近但“认知显著性”弱的事物被视为该范畴的非典型成员,位于范畴的边缘。例如在“鸟”范畴内,麻雀、燕子为原型成员,而鸵鸟、企鹅等被认为是非原型成员。原型理论即肯定范畴界限客观存在,又正视范畴成员之间的隶属程度差异,它揭示出语义、概念和表达形式等范畴的模糊性、开放性及向心性。原型理论在词典编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它阐述了语义范畴的原型结构,在语言的语义层面上突显其阐释价值;同时它又能通过隐喻和转喻等其他相关的认知理论合理解释多义范畴的认知扩展机制,较好地分析和解说词典词目义项之间的关系,为词目做出符合认知规律的义项结构安排。原型理论的词典效应已经在《牛津大学英语词典》、《美国传统大学词典》等多部词典中得到体现,如《牛津大学英语词典》(2005,VIII)前言所述:“语言学家、认知学家等研制出的分析用法和语义的新技术,强调语义的中心和典型性,以区分于传统的意义所要求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原型理论词典效应的延伸及在汉语语法工具书中的运用

长期以来,人们受原子主义的影响,注重语言的形式研究,追求数学式的表达方式,强调形式的可操作性。他们认为对语法意义的分析最终要归结到形式,句子就是由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单位层层组合而来。每一层都包含许多自主的,功能明确的小类。语素可以分为自由、粘着语素,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别。句子可以分为简单句、复和句。句子成分又可以划分为主谓宾定状补。语法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句子的基本单位即词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对建立无论是英语亦或是汉语语法体系,并对其进行精细语法描写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这种传统的语法研究是建立在语法规律具有简洁性和逻辑性这一前提之上,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我们发现许多语法事实很难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方法来对其划分。原型理论的词典效应还可以延伸至语法工具中的词汇分类及句法结构层面。

(一)原型理论与词汇分类研究

现代语法书中词类划分工作基本上以经典的范畴理论为逻辑背景:某一词类的全体成员一定共有或没有某一分布特征,并以此具有区别性价值的分布特征来给不同的词类下定义。汉语语法界长期以来无法对词类划分问题达成共识,根据所谓的“意义标准”、“狭义形态标准”,“广义形态标准”,“功能标准”,“三结合标准”等进行的词类划分都无法解释为数不少的“例外”,造成词类与词类之间“划界不清”。以对形容词的分类为例,现代汉语语法书中通常有下列表述: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形容词的特点是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不能带宾语。这种按照传统范畴观进行分类的标准能不能对形容词进行准确定位呢?“煞白,精光,通红冰冷”等词不能加副词“很,十分,非常”来修饰,但很显然他们属于形容词。同时我们也发现,形容词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带宾语的,比如“空着手,高你一头,红了脸……”。很显然如果按照传统标准生搬硬套,难免会把某些词类诸如动词与形容词混淆起来,背离我们给词分类的初衷。其实词类不完全是非此即彼的特征范畴,这种追求简单,整齐理想的词类划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原型主义范畴观认为,词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原型范畴,是人们根据词和词之间在分布上的家族相识性而聚集成类的,同一类成员在分布上只是在总体上大体相似,但很难找出一条绝对仅为这一类全体成员所共有的分布特征。对词类的概括应该建立在参照原型,层层类比的基础之上。比如给形容词作界定,形容词是以不能直接带宾语和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一批谓词为原型成员的一类词。形容词有其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他们之间呈现的是连续性的过渡。单就具体词“空”来讲,它具备形容词的典型功能,但同时也具备动词的非典型特点;在未进入句子结构之前,这些功能只是一种“潜势”,常规结构中优先突显的是该词的典型形容词功能“很空”,但在特定条件下,这些非典型特点也能突显出来“空着手”。根据原型理论,“空”同时具备这两种词的功能,只是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显现罢了。这种定义的方法,比较接近人们对词类的语感,既反映了词类作为一种原型范畴的特点,又照顾到词类边界模糊的特点,很好解决了汉语语法工具书中词类划分的两难境界。

(二)原型理论与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也是一种原型范畴,是人们根据不同实例在结构方式上的种种相识性而概括出来。属于同一种结构类型的实例有原型与非原型之别。不同种结构类型的原型实例区别较为明显,而非原型实例之间的界线就相对模糊。人们通过原型实例的主要特征,经过对比,根据分析实例之间程度不同的相似性而决定是否将他们归入同一种句法结构的。比如汉语语法工具书通常认为现代汉语的主谓结构具有两个特点:1.主谓之间可以插语气词“呢,吧”;2.主谓结构可以转换成反复问句的形式。

例:衣服不贵~衣服呢不贵~衣服贵不贵

我爱唱歌~我吧爱唱歌~我爱不爱唱歌

但并非所有的主谓结构都具备上述两个特点。

例:什么话都说~什么话呢都说~什么话呢都说不说

这两个特点是主谓结构的原型成员所具备的,尽管不为其非原型成员具备,它们仍不失成为评断某些实例是不是主谓结构的标准。比如“今天游泳”这一词组属于主谓结构(他们游泳)还是偏正结构(马上游泳)。套用以上两个标准,分析比较如下:

A B C

B组接近A组,而与C组差别较大。因此,“今天游泳”属于主谓结构,而不是偏正结构。相对于绝大部分主谓结构,原型的主语往往表示为施事者:“他们游泳;我吃了……”,也有非原型的主谓结构即主语不是施事者“今天游泳;饭吃了……”,但因在其他方面有很多的家族相似性而被归为主谓结构。在此原型理论为解决了汉语语法书的句法难题提供了独特的解释视角。在语言研究的过程中,原型主义范畴观不刻意划分范畴之间的界限,而是力图寻找并发现各个语言单位的典型特征和功能,描绘语言单位的原型模式,探寻各种非典型因素在语言单位中的作用和运作机制,对各种偏离原型的模式提出功能上的解释(杜道流,2001)。从某种意识上说,原型论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解释方法。

三、小结

原型理论不仅可以广泛地运用于词典释义及义项排序等领域,其词典效应还可以延伸至汉语语法工具书中的词汇分类及句法层面,为工具书的编者提供更好的符合认知常理的处理原型及非原型语法单位的编纂方式。在词类问题上,原型论首先确定各类词的原型模式,然后通过和原型模式比照的方法来确定各类词的归属。针对各类句法结构,原型论也不主张硬性划分,尽可能找出各类句子的构成要素及引起变化的制约因素,并给予功能上的解释。原型论是一种比较好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汉语语法解释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比较适合汉语语法的特点诸如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灵活,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缺乏统一对应等。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理论一定会给汉语语法研究带来新的活力,将汉语语法研究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G.Lakoff&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G. Lakoff.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Langacker, RW. 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I: Descriptive Application[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4]OUP. The Oxford American College Dictionary[Z].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5]杜道流.原子主义、原型论与汉语语法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90-92.

[6]杨蔚. 试析原型及相关认知理论的词典效应[J].外语教学, 2011(1):78-81.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从语用的角度看《简?爱》中的人物对话 下一篇:重回心灵家园的“赴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