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与升学齐飞,教改共长学一色

时间:2022-10-15 03:59:29

素质与升学齐飞,教改共长学一色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师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有力,课堂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笔者认为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着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课堂教学要重视德育渗透

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动力。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甚至自我毁灭。

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正是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似乎是人屈从于政治经济,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让学生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驾驶德育渗透,充分利用课堂落实德育功能。

二、教师教学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

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平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平、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三、教师教学观念向素质教育转变

首先,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强调历史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的平台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但是传统升学压力“涛声依旧”,升学依然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应该学会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

其次,教师要学会变活教材。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必须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因此,笔者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输入教学,活化教材内涵,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能够使用历史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教师要学会“授学生以渔”。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学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多方面内化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盘活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而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历史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五、教师要研究命题信息搭建升学平台

当下,教学的最终依然是通过升学考试来检测,而且这一手段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依然十分残酷,事关学生的前途,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而应该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上一篇: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 下一篇: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