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03:42:22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 要: 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进”工作是新形势下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 课堂教学

认真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之“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提高认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是由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的课程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既是一门理论知识课,又是一门思想教育课。作为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础课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教学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最新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教学之中。

作为思想教育课,马克思主义基础课必须面对现实,解决学员的思想问题,提高学员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教学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增强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到教学之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早在1845年,马克思就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段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铭文,突出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质特征。它来源于实践,能动地指导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注重结合中国实际,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我国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着鲜明的实践特色。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正确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真理发展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要求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当作凝固不变的教条,而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教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保持马克思主义旺盛生命力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阶级性上,它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服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就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在新形势下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内在要求。

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一)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调整教学内容。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总的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红线,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联系,从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点。

具体说,第一,绪论部分,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进一步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充满活力的理论体系,从总体上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实质的具体体现。第二,唯物论部分,突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和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第三,辩证法部分,突出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的辩证法。第四,认识论部分,突出实践的观点和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的科学理论。第五,唯物史观部分,突出生产力观点、文化观点和人民群众观点,突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第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典范。

(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1.用通俗的语言增强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形式上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不易被学员直接感知和理解,而科学的理论只有被学员真正感知、理解、接受、认同,才能在他们心中扎根结果,才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和自愿行为。所以在课堂讲授中,要针对学员的文化水平、理解程度和思维方式,采用深入浅出、简单明了的语言,用通俗易懂的平民话语代替艰深晦涩的理论文字,用简明扼要的观点代替逻辑的思辨。

2.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学员的感染力

学员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来源于对理论的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之所以产生,来源于具体生动的事例。因此,在课堂讲授中,要选用学员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具体生动的事例。讲改革开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能只讲过去30多年人均GDP、出口创汇、财政收入翻几番等这些与学员距离较远、关系间接的数字。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员实际生活所发生的巨大进步中挑选事例,比如从具体收入的增加,住房、家具、通讯、医疗、教育、交通、社保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条件改善说起,用具体生动形象的美好憧憬激励学员,从而增强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激情。

3.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学员思想的渗透力。

(1)变“说教式”为理论联系实际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联系实际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中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具体要求:一是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赖以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据;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武器,直面现实,正确分析、科学回答现实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学员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热点问题进行“冷”分析,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分析,做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回答。

(2)变正面讲授为“问题”剖析法。不要空对空,纯理论,更不要回避问题,回避现实问题的理论必然苍白乏力。我们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创设问题的情境的基础上,分析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面对的新挑战、面临的新问题,激发学员的好奇心,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引起学员的有意注意和理性思考,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做出科学的回答,使教学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员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变单向注入式为学员积极参与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回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学员关心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必然涉及而在课堂教学中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采取讨论、演讲、辩论、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调动学员参与课堂,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总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员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工作定会不断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理论局.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政治部宣传部.国防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探寻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略论房地产抵押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