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时间:2022-10-15 03:22: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摘 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完善的过程中计划和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之上的,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只有科学把握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才能够顺利的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所以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论题展开研究,帮助我们更加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市场

一、计划与市场的特点

(一)计划的特点

劳动者生产产品的过程就是商品的生产环节,而衍生出来的则是商品的交换环节,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起到了促进计划手段的目的,计划手段不仅是全局性调节,更是关键性和协调性的调节,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1、具有预测性质

预测功能是计划手段的主要作用,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展开,所以预测功能的实现也需要依据经济方针来实现。计划手段的预测功能不仅能够对一个国家的阶段性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判断,还能够有效指导国家在经济社会层面的运行情况。

2、具有大范围性质

计划手段的作用发挥后覆盖的范围较大,计划手段的执行更是针对全国经济运行调节和全部社会主义市场调节的,因此具备大比例的特征,具有特定方向的大范围性质。

3、具有重点性质

政府在利用计划手段调节社会经济的时候,可以利用宏观调控进行,但是该计划手段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重点性质,能够帮助政府利用计划手段针对薄弱部分和关键部分的经济进行重点调节,最大化的利用资源来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

4、具有协调性质

若是经济社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剪刀差,那么为了调节其产生的茶具就需要利用计划手段将经济发展中缺失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发现经济发展过多的部分,减少多余的部分,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按照规定逐步解决,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中国现实社会当中,计划手段的主要功效是解决经济的通货膨胀问题,调节资源,以促使其合理的利用,有利于解Q中国经济动荡的平衡问题,不仅解决了收入剪刀差问题,还能够解决社会经济的分配公平问题,避免出现中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两极分化问题。计划手段是宏观调节经济的一种,具有实际目标性,因此计划手段的实施需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但是相对的计划手段也存在有一定的微观性和局限性,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劣势:

(1)具有局限性质

计划被归于唯物论中的意识类,因此具有主观性质,与客观性质相比主观成分较多,容易在客观事物的发展中偏离既定的轨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之中,计划手段需要提前调控目标,在一定情况下违背了客观规律,因此计划手段具有局限性质,无法完全满足客观经济规律的需求。

(2)具有不细致性质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品的发展,计划手段调节多样化的商品生产具有复杂性,计划手段不能够制定过于细致的目标,也不可以加入到具体的调节之中,因此具有不细致性质。

(3)促使经济产生结构不合理问题

国家产生的不合理投资问题是由于计划导致的,政府收到计划手段的影响盲目投资等,都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结构。

(4)具有随意性质

计划的制定是由人类进行的,所以具有主观性特点,无法满足科学性的要求,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内容的时候,没有结合民主投票,因此在政府做决定的时候群众思想受到限制,因此计划手段缺乏民主性和约束感。

(5)促使国家产生政府和企业职能的错位问题

计划手段的产生使得一些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由社会企业和个人承担,此外本该由社会企业和个人承担的问题由政府承担,二者之间的经济局面十分混乱。

(二)市场的特点

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最早提出并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在市场手段的运用过程中能够自发的调节国家的经济运行,促使西方国家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行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资源配置,因此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市场手段的优势:

1、是国内经济形势运作的调节模式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经济规律的影响较大,不仅是在我国的生产业方面,还是在流通业方面,公司的生产力和营销力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利润。在社会市场当中,若是商品的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那么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商品的价格就会相应的提升,从各个方面都会加入到商品的利润竞争当中。单若是商品的数量远大于市场的需求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商品的价格就会随之降低,社会中的各个竞争力就会退出该市场。因此国家可以借助价格调节的方式来合理分配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帮助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达到公平分配的目的,维持社会生产数量和社会需求量的平衡,有效的分配社会中的各种资源,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2、具有自发性质

各公司需要对社会上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后做出科学的决定,决定的来源包括有公司内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满足上述要求之后才能够结合社会需求的信息做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决定,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决定效率。

3、具有灵敏性质

公司的决定是根据市场变化决定的,因此在执行中可以按照市场变化不断的适应,解决决定领导人和执行人之间的沟通问题,避免出现领导的决定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悖的情况,导致公司的利益受损。

4、具有竞争性质

公司的技术改革和管理创新都需要依靠竞争力,以此来提高企业服务的品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市场手段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对而言也存在部分不足之处,以下两个方面就是市场手段的劣势:

(1)具有落后性

市场手段的作用往往体现在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间的关系上,若是商品的价格提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量较大,供应量无法满足,就需要加大生产量来满足市场需求;若是商品的价格降低,就说明商品的供应量较大,需求量不足,就需要适当的降低生产量,以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市场价格走向就能够影响到社会的生产量和需求量,而在供求调节中,若是商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而商品的数量较少,就可以将重要商品已社会拍卖的方式来保持物品的价格,达到相对平衡的目的,但若是商品的价格过低,产品数量过多,那么就可以借助平价收购来消化市场产品,或是借助价格调整来促进民众的购买需求,解决社会商品过多的问题,达到商品需求关系平衡的目的。但是市场手段的运用是当商品需求量失衡之后提出的解决方式,调节经济失控后的方法,无法避免失衡过程中导致的损失。

(2)具有局限性

公司需要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出发,考虑到未来从事的生产经营方向,因此只能够全面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勾画未来生产经营的方向,却无法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只能根据公司所处地区的阶段性价格升价影响生产规模。

二、 从唯物辩证法看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一)计划与市场的对立关系

计划和市场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手段,因此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上分析,计划和市场是矛盾对立的,而计划在宏观领域当中的作用较大,而市场在微观领域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市场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市场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并制约,因此市场也是一种载体,其中的经济运行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市场手段的概念首先是将人们生活所需的物品作为商品生产出来;其次是遵循商品的等价交换原则;最后实现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交换,达成买卖,从而形成市场。在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分工越细,那么市场也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愈加广阔。市场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在城乡市场的商品交易过程中,市场的主要作用就是活跃市场上的商品交易,但是在相对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市场就是起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地区分割中存在有错误思想,市场能够突破该思想来加快商品的流通。

与市场不同,计划在商品的生产量和需求量的调节中无法按照不同的类别来分配不同比例的社会劳动,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来有效增加资源的宏观经济收入,而计划的作用主要就是不嗟髡经济结构,帮助社会中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同时合理化的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平衡国民经济,在整体上保持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在经济建设当中,计划也起着重要性的作用,能够集中国家力量在经济项目当中,促进其完成的更加高效。但是在社会收入分配当中又与市场有较大的区别,计划能够为政府按照比例和类别确定目标,更加合理的调节社会的收入分配,缩小国家、企业和个人之见的收入竞争关系,因地制宜来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以实现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为目的。但是计划和市场的主要对立原理就在于计划的主观局限性,因此发挥计划的作用受到了限制,例如信息收集的滞后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却成为计划制定的根据,切实违背了客观规律。并且计划的制定是由人的主观决定的,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立场和地位,每个人的自身利益都不一致,使得计划难免出现偏差。

(二)计划与市场的统一关系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计划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具有差异性,计划和市场作为不同的经济发展手段,不能够将其作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体制的区分标志,所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手段来展开经济调节;其次计划手段都能够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生产力发展以及所有制制度,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国经济的内部,具有计划和市场的特性,所以建立在计划手段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当国家经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之后,将市场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再次,在计划和市场手段中可以选用两种不同的资源分配方案:其一是政府集权分配资源,该方案是计划型方案,所以计划手段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其二是自发引导社会中的各类企业进行资源分配,根据商品价格展开的市场手段。因此只有将计划和市场这两种手段相结合,才能够创建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大限度的体现出这两种手段的优越性;最后,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在各自的领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各类阶段之中对不同的经济进行调节。

计划和市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二者在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时,计划对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所以需要将市场和计划之间相互作用的临界点找出是十分重要的,而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仍处于假象理论层面,在实际的市场中容易受到市场、社会、供求和气候关系的影响,市场无法起到完全调控的目的,所以需要依靠计划来协助,只有适度的计划才能够促使市场的发展效果更好。在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累计了较多的经验,为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需要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不断否定计划手段也是片面的观点,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几次经济危机,而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大多是通过中央利用计划手段来进行经济调节的,但是在调节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市场经济的调节,加强调节能力、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引导经济的发展向收益递增的目标出发,从而发展符合国家发展途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适当的计划手段来进行经济调控,体现计划的作用,帮助中国经济的发展;其次是将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调节渠道,市场机制能够利用自发调节的方式来促使自身的发展更加有利。

三、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在调控经济的层面上,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都具有明确的分工,在中国经济的宏观层次中计划手段发挥着主要作用,而市场手段在微观层次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两种手段都需要同时进行,共同发挥作用,计划手段要在市场手段的基础上发挥经济调控的作用,需要从整体度中国经济制度进行分析后,结合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不断改革创新,加强管理各个部门,拉近部门直接的距离,解决矛盾问题,疏通组织上的不稳定关系,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定。

(一)市场手段起到配置资源的作用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方式,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较大,但是却无法将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全部,而忽视了计划手段的作用,因此国家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行转变,在市场手段的基础之上辅助使用计划手段,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市场经济的优点正是计划经济的缺点,所以二者之间形成互补关系,只有解决不和谐的问题,协调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够促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计划与市场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其次市场手段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而在市场手段的变化之中,计划手段是相对不变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点,对计划手段有一定的改作用,使得二者难以达成统一。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在共同发挥作用之后,就可以形成社会经济中的买卖关系,市场手段创造出物质基础,为计划手段提供支持,发挥市场为中心的作用,而计划手段的运用则是为市场计划保驾护航,保证社会经济的建设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三)计划和市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计划和市场是相互依存的,失去其中之一就会导致经济失衡,市场是无法在社会经济中直接调节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的。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能单纯的依靠计划手段,也需要结合市场手段,让市场发挥自身的作用,适当的进行科学协调工作。现如今中国政府的职能改革步入正轨,有效的规范了政府的职能,但是在市场经济调节中却不能忽视计划手段的作用,不仅要清晰的规范政府的职责范围,不能够盲目的否定计划手段对经济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对计划手段的认知较多,虽然市场能够帮助解决一些社会经济问题,但是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全部,只有充分结合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更快更好。

(四)政府是主体,计划是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在市场经济中找到市场手段中存在的缺陷,找出盲目性和滞后性的问题,再展开科学的计划保证市场的运行高效稳定,所以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体现自己的职责,作为市场的监管员,在长时间内服务于市场经济,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而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时候政府就不能够介入,只能够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只有当某行业的发展或者衰退超出政府预期范围时,政府就能够出面进行干预,针对市场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则可以利用法律规则来有效的维护市场秩序。而计划手段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之处,政府需要不断改革自身,创新思维观念,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

四、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定下市场导向,有效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韩非.中国经济计划体制历史变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 罗沙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3] 潘同人.中国招商引资中的政府与市场[D].天津:南开大学,2014.

[4] 剡楠.政府与市场边界的现代分析[D].延安:延安大学,2014.

[5] 吴筱筠.新世纪以来美国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6] 徐正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演进逻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志愿奶奶”常志复 下一篇:共建式高校课堂生态环境优化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