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5 01:44:25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实行一刀切,大搞题海战术,这种低效的作业方式,不符合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提高作业的效率。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作业的误区和原因,旨在探讨高效、实用的语文课外作业的策略,培养良好习惯,力求作业完成的主动化;关注学生兴趣,力求作业形式多样化;关注学生差异,力求作业内容层次化;控制作业数量,力求作业质量有效化;关注语言运用,力求作业范畴生活化;关注作业评价,力求评价语言人性化,让作业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检查,又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拓展,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语文作业;有效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28-01

课外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学生所喜欢的家庭作业类型

我对所在学校初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所喜欢的家庭作业类型,教师在布置与批改家庭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通过学生对"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庭作业?为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学生所喜欢的家庭作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

1.1联系生活实际类如调查、访谈类,可以贴近社会,拓宽眼界,心情也较放松。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生活现象,有时也能帮助解决现实问题。

1.2动手操作类 不少学生表示喜欢可以实践操作或动手制作的作业,不要死记硬背的。他们认为这类作业好玩,有挑战性,能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1.3实践探究类 很多学生表示喜欢探究性的、开放性的作业,不喜欢抄写型的作业。

1.4益智类 "这种作业能开发我们的思维,作业趣味性强,可提高智力水平", "喜欢兴趣类、动脑筋的作业,但不要太多。这样既可锻炼脑力,又不会负担太重", "喜欢可以让我们思考的家庭作业,因为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喜欢较难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大脑思维起来,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

1.5趣味类 "作业要有趣,能动手、能思维,不要总是抄写", "尽量题型不要太接近,题目灵活一点,形式上活泼、多样", "喜欢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这样可以在巩固文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不要机械地抄写或背诵的作业"。

1.6针对性类 "喜欢有针对性的作业,数量上少而精,能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及时复习与巩固,避免知识内容超纲,加重学生负担", "难点重点突出、和所学知识关系密切的,能切实提高学习成绩", "有针对性,可以巩固知识,提高成绩"。

1.7轻松省时类"喜欢花费时间少的作业: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判断题,这样比较轻松", "一般能自己完成,时间不要太长。

2.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分析从学生的看法中,我们教师应该反思我们在作业布置上存在的问题。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生成和发展,这其实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全过程,而达成这一内化的重要桥梁便是有效的作业。

2.1作业布置随意,缺乏系统性。今天抄十个词语,明天做三页练习,全凭教师兴致,往往缺乏科学的统计依据,教师布置作业的量显得较为随便,导致学生有时忙,有时闲。另外,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局限于某一节课或某一篇文章,作业与作业之间少有延续性,且作业设计有简单化、模式化的倾向。例如,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而阅读材料与课堂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关联,且教师又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难以落实;还有的教师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照搬课外习题,不贴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这样的作业往往难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真实程度;也有教师一布置作业就是让学生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感受,呈现出泛德育化迹象""实际上,这些简单化、模式化的作业,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毫无实效。

2.2作业设计呈高难度倾向,缺乏差异性。语文作业一般可分为基础型、提高型两类,基础型作业重在巩固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度系数适中;而提高型作业,则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化的要求,难度系数应呈坡度变化,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广泛的选择余地,且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但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往往忽略作业设计的客观规律,认为通过高难度的作业训练就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于是,一些十分高深的研究性题目应运而生,而教师往往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且对学生"不着边际"的想法听之任之,少有引导,以为这就是新理念的体现。

3.实现语文家庭作业有效性的方法

3.1培养良好习惯,力求作业完成的主动化。有的学生对作业甚至感到厌烦,每每不是漏做,就是欠交;有的学生边看电视边听MP3边做作业;有的学生先玩得不亦乐乎,然后要交作业时再来敢作业,甚至直接借鉴别人作业""这样的学习态度又怎能有高效的作业效果?态度决定行动。只有端正作业态度,这才是提高作业效果的先决条件。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作业的质量和学习成绩,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培养学生作业良好习惯如此重要,然而形成良好习惯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积极配合,需要老师悉心指导,需要自身主动调适。

3.1.1根据作业量,限定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学生做作业的速度慢,是因为他们对时间和作业量的估计难以像大人那样准确。因此,请家长根据孩子作业的多少限定时间做作业,就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个时间目标,从而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1.2减少环境对学生的干扰。家长在孩子做作业以前先收拾好容易让孩子分心的玩具、画片,关掉电视及音响,以减少干扰,这样,孩子可以安安心心写作业。

3.1.3及时鼓励。当学生做功课时,最好陪着他做完一两题,并及时表扬他书写认真,计算正确,让他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会更有信心去完成作业,尤其对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效果更好。

3.1.4适时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如果学生在家里做作业前或作业时出现不良情绪,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暂停做作业,因为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会去认真做,起不到做作业的目的。此时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等平静下来再继续进行。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下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