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15 05:28:07

浅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首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是语文实践。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1.联系生活,教语文教做人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拼音、辨字形、练造句、分段概括段意,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陶冶学生的心灵。汉语言文字不仅积淀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同时,闪烁着中华悠久的传统文明的独特光芒。每一篇课文无不浸透着真、善、美,还赋予了浓郁的民族情结。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在做到开放式个性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根据眼前的生活情景,产生各种各样的个人理解,无可厚非。教师应及时地澄清学生认识上的混乱,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有用的人,要以他是否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为标准来判断。学生在迷惑不解、茫然不清之时,教师若不能给予清晰明白的引导,将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

2.教学语言具有生活人情味

生活是最有感情的,语文教学应运用具有生活人情味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或明快或委婉或诙谐,因人而异,但言语运用应礼貌得体,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双方都保持愉快的心境。如,同一句话"你真听话!"就因声高、语调、语态的不同,分别带有赞扬、挖苦、讥讽、敷衍之意。因此,使用生活味浓重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生活化最基本的要求。

3.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被简化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它既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的创造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还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的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课堂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努力创设一定的实践环境,与众多的语言文材料直面接触,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如我在教《负荆请罪》(苏教版)一文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扮角色上台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不再把课文课本看成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而是看做有等于师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这样,不但合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现实生活,与他人交流对话的情境,使其在历练中积累了经验和体验,而且巧妙地将文本和生活结为一体,成为为学生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提高了他们面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4.将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将实践付诸成效

学校教育的职责在于"平衡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保证每个人有机会避免他们所在的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更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活的联系。"由此而知,只有将学生放到社会中实践,才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并有效地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如在教《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一课前,我先让学生走进社会,感悟社会中普通母亲的伟大,再了解自己母亲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并适当引导学生应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以及社会上所有的母亲。从而使社会与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思想得以升华,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联系生活,布置作业

这里的作业主要指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的作业,因大都带有强制性,对学生的语文实践具有指向性。这种留有时间,目标明确的作业,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可布置三种作业:观察性作业。观察性作业主要有:A、熟悉了解。如学习《陶罐和铁罐》,要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家里所用的陶罐和铁罐有什么不同,特别是旧的陶罐与铁罐有什么不同?B、印证内容。如学习《火烧云》,请学生观察晚霞变化,主要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C、扩展知识。如教学《新型玻璃》,请学生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玻璃新产品?体验性作业。如,教学《荷花》,请学生在池塘或公园观察荷花时,体验一下微风吹来,我仿佛与荷花翩翩起舞。教《我爱帮乡的杨梅》,让学生尝尝扬梅,体验一下杨梅入口的感受和滋味。操作性作业。如教《爬山虎的脚》,要学生采集爬山虎的脚。

总之,我们只要注意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融会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用以积累丰富语言,加强实践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就一定会形成良性循环,扎扎实实地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相关探讨 下一篇:小学高段"章回小说"式作文训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