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15 12:46:5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明显增多。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社会关爱,自卑心理严重;缺乏道德自律,价值观念扭曲;任性霸道固执,自控能力较差;性格孤僻内向,人际关系冷漠;学习成绩滑坡,动力信心不足。每一个儿童都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范围之广、数量之多、问题之重,已经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11-01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失

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正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并且孩子大部分是由年迈而且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也会过于呵护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在他们正是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却缺少了父母的关爱,这势必会对他们将来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缺位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会得到学校与老师更多的关注,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留守儿童投入同样多的关注。所以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在学校里表现既不特别突出,也不调皮闹事的留守儿童,老师往往关注得较少。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还没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组织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三)社会关注不够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环境存在一些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于城乡之间,给农民工子女教育造成诸多矛盾,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力承担子女在务工所在地普通学校入学的费用,而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孩子升学考试的问题;各地教材选用不同,使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乃至壮大。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教育又跟不上,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问题的产生。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社会方面

首先,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次,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保障体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有计划地配套筹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托管中心、心理咨询站;再次,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共同解决;最后,政府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机会,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二)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配备心理教育教师,树立科学育人观念,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次,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在精神上鼓励、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使他们与城市孩子一样身心健康、快乐成长。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子女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并且要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再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的监管机制,强化心理教育。最后,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爱,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三)家庭方面

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关心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迫切需求,帮助解决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发挥好家庭的监护作用。家庭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是我国法律赋予的责任,每一位家长都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外出务工的家长要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呵护,避免“关爱缺失”和管理上的疏漏给孩子带来身心上的伤害,以保证实现好留守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参与的权益。父母适时返乡,弥补留守子女情感空白,帮助留守子女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留守儿童不等同于问题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必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一篇:不同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最严格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