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自”,为语文课堂增色

时间:2022-10-14 10:59:28

“补自”,为语文课堂增色

在L画艺术中留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方式,使画面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容易激发观赏者思想及情感的共鸣,同样文章也有着类似的留白艺术。正因为有了留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有了通过补充、解释和延伸,让文本更充实饱满的“补白”教学活动。将“补白”与读写结合有机地整合起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的现实经历和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的“补白”,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努力做到“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的理想境界,在读与写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中,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别样的光彩,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持久发展。

一、由课题处补白。凸显学生的整体感知

课题是整篇文章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探到文本的大体内容,如文章的中心主旨、重要人物、事件发展等,但是标题又不可能真正囊括文章的全部内容,从而形成了天然的文本“留白”。教师可以由课题处展开“补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开读写结合练习,在对课题的补充过程中进行文本的整体感知。

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一课时,课文的标题就包含了文章的冲突核心,因为是鞋匠的儿子,所以林肯当选总统令出身名门望族的参议员感到尴尬和难堪;因为是鞋匠的儿子,所以林肯刚上任就遭遇公然的挑衅……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课题展开补白,思考鞋匠的儿子是谁?他是怎么样的人?他做了什么……一系列问题作为指引,让学生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在形成整体感知的同时也理解了这一特殊的身份定位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缘由,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林肯襟怀坦荡、仁慈正义的形象。

二、由背景处补白。深化学生的认知厚度

拥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实现理解阅读的基础;然而受限于学生的认知储备和教材的篇幅限制,这些背景资料的缺失就形成了空白,为由背景处补白提供了现实基础。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化学生认知厚度的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训练,了解在特定的背景下人物行动和情感的微妙之处。

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文章人物性格鲜明,展现了廉颇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情操。其中“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需要补充的背景空白。因此教师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的基础上,为学生介绍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并以此让学生展开读写结合训练,以自己的理解写一写两个故事中廉颇所发挥的作用,让学生在写作尝试中理解:蔺相如之所以能完壁归赵是因为廉颇的大军压阵;渑池之会也是由于秦王知道廉颇已在边境做好预防秦兵进攻的准备,所以廉颇功不可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对于“将相和”理解上的偏颇。

三、由细节处补白.推动学生的情景再现

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文中的第2自然段写了肖邦告别老师和同学、告别自己的祖国、告别华沙城,尽管肖邦一言未发,但是其中饱含的真情就在这种沉默中流露出来。从“在城郊,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肖邦送行,他们咏唱着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这一句中,教师挖掘出歌曲细节,让学生聆听《即使你远在他乡》的乐曲,并在乐曲中展开想象补充,感受到当时人们内心的呐喊,如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了在波兰被欺凌、被压迫的人民啊……这种细节上的读写结合练习,使学生深深地卷入到其情其景中来。

四、由结尾处补白。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

如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文章的最后一句话:“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内涵丰富,其中“又一次”中的“又”说明哈尔威与船员们不止一次直面死亡;而“成为一名英雄”则说明在死亡面前,我们可以选择成为普通人甚至胆小鬼,也可以选择成为英雄,而哈尔威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是坦然的。在厘清这些内涵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船长,我想对您说”为题进行练笔,尽情抒发对船长的崇敬之情,学习他那遇事镇定、舍已救人的伟大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放飞思维,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补白”,必将为阅读教学增色,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上一篇:巧用语文教材点亮作文课堂 下一篇:小语低段阅读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