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农机校的发展出路

时间:2022-10-14 10:55:50

浅谈新形势下农机校的发展出路

摘 要:随着我国对农业愈来愈重视,而农机校是发展农机化工作的基础途径,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劳动专业素质及劳动技能水平,从而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但当前农机校发展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笔者就新形势下农机校应当如何发展、推广展开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农机化工作推广及农机校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新形势下;农机校;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39

农机校对于促进农机化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从而早日奔小康,过上舒适的生活。由此可见,农机校发展好坏,事关农民的生活、农机化的发展程度,也关系到农村的安定、农民的生产安全等事态。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谈谈农机校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出路。

1 当前农机校发展现状

1.1 办学经费不足,教学基础设施跟不上

当前,我国多数农机校由于资金投入较少,缺乏必要的办学经费,难以及时更新教学基础设施,而教学设施跟不上,缺少必要的农业机械设施,这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及办学质量,教学效果不高。

1.2 农机培训领域不宽,办学不活

教育培训面较为单一,以前的培训大多停留在培训拖拉机驾驶员上,由于拖拉机培训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时变动,特别是拖拉机已经被禁止驶入市区的街道,其培训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制约着农机校的生存与发展。

1.3 教学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许多农机校的教师队伍年龄偏老化,偶有年轻教师入职,但由于对农机化这一模块的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而且教学经验不多,在开展农业机械化教学课程时难度较大。对于年老的农机化教师,学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也不够重视,导致农机校的整体师资队伍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

2 新形势下农机校发展对策

2.1 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农机校发展

首先,要优化投入,尽快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投入长效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把促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采取财政支持、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机校培训事业的资金投入。可以说,农机校是开展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的重要基地,它直接关系到农民对新型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从而影响到农民的实际收益,因此,农机校必须尽力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

只有加大对农机校的经费投入,才能便于实践课程的开展,同时有助于农民更好的学习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知识,提高农机化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农机校的进一步发展。

2.2 创新农机校培训方式,拓宽农机培训领域

2.2.1 创新农机校培训方式

为了真正促使农机校的培训工作与农民的工作及农业生产情况相适应,必须拓宽农机校的培训领域,创新农机校的培训方式,真正提高其办学质量。根据农机手生产生活特点,采取集中培训和送教下乡相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依托农机培训校和聘请厂家专业技术人员授课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对居住比较分散的新购机农民和拖拉机驾驶员,采取集中在农机培训校进行培训,对相对集中的设施农业机械操作手,采取进村利用傍晚农民闲暇时间进行培训。再如:随时报名随时上机,采用包教包会的培训方式,针对学历比较低、接受能力较慢的农民,耐心教学、手把手教会操作,充分满足不同农民的培训要求。

2.2.2 拓宽农机培训领域

农机校应当根据自身的特色课程,不断拓宽农机培训领域,扩大生源,可以通过进行农民转岗培训,不断扩宽培训业务,并在培训活动结束时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相应培训证书,便于其日后就业活动的开展。关于培训的教材可以从网络上寻找、订购,并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可以进行实地授课模式,通过拓宽农机校的培训领域,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机校的办学活动开展。

随着近年来,省、市、县各级政府特别重视农民工的培训,并制定了优惠的政策,促进农民工转移和就业。农机校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与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其他特种机械培训,如挖掘机、推土机、铲车、叉车、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为社会培养重安全、懂技术、会操作的专业的实用型人才。或者与当地劳务输出部门协调,开展农机修理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机校还可以往外拓展,与外地的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将优秀学员不断往外输送,既解决了外地企业对专业机械手的短缺问题,也帮助学员找到工作,改善农村生活水平,而且大大改善了农机校的生源短缺问题,促使农机校不断发展、壮大。

农机校还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的模式,与劳务输出量大的县市区及大专院校联合,把他们需要的技术人员、一些工作岗位,如车工、数控车工,代为输出劳务县市区培训,且保证就业率。同时,农机校要注重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开设更多的培训活动,例如金工(冲床工)、电工、工程机械培训项目等,办活农机校培训工作。

2.3 提高农机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2.3.1 重视农机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农机校开展的教学项目不同于小学、初中,它更新换代较快,教师必须不断进修、学习,才能不断了解到更多的新型农业机械设备,以便在授课过程中,更好的开展教学课程,使学员掌握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因此,农机校应当重视教师的机械教育工作,可以通过让教师参加函大、电大等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化改善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2.3.2 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及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培训工作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农机教师应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领域。教师应当在课余时间里收集相关的农业机械操作知识、农机化技术,以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教出能力高、能力强的学员。

2.3.3 外聘具有高专业教学素质的农机教师

农机校要发展,则必须有高专业素质的农机教师,才能教出好的学员,学员反馈好,农机校才能真正发展进步。因此,农机校除了要做好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外,还要根据开展的教学项目,适当外聘一些具有高专业教学技能水平的教师,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如电化教学、现场实地教学等,提升农机校的教学效率。一支具备专业教学素质的教学队伍,对提高农机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促进农机事业的健康发展。

3 小 结

综上所述,要促进农机校进一步发展,首先必须创新当前的农机校课程模式,将农机化培训工作办活,扩大生源,同时注重提升农机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及教学能力水平,真正实现现代化、高效化的农机化培训模式,才能真正推动农机校的全面化发展,改善农民的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雪红,边丽华.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发展方向[J].学术交流,2010(06):83-84.

[2] 鞠凤霞.新形势下县级农机学校的现状与发展[J].教学研究,2010(11):14-15.

[3] 毛仲波.当前基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2013(07):62-63.

上一篇:絮状物杂质的除杂装置 下一篇:浅谈农田水利灌溉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