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担当

时间:2022-10-14 10:32:07

文化自觉——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担当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文化与思想不断交织与融合,文化成为全球化的核心,本文以文化自觉为视角探讨了文化自觉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必然承担着文化自觉的新使命,初步探讨在信息素养教育中高校图书馆坚守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构建文化自觉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信息素养教育;文化自觉;高校图书馆;使命

1.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现实背景——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1985年,美国学者提奥多尔·拉维特(Theodre Levitt)首次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用来说明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全球化”一词就被广泛地引用到各领域,这一概念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去解释它,理解它,给其定义也不同。尽管众说纷纭,但全球化是一种社会进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进程,不是一种社会状态。既不由人的意志决定,更不是人力所能改变成为一种共识。全球化并不仅限于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也许发展得最快最明显。关于文化全球化的争论集中在文化形式和文化同异质两方面。以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提出了“对我们许多人而言(特别是在文学和文化领域工作的人),文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1]他的全球化研究是以文化为中心的,认为全球化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政治等层面,文化领域中的全球化现象更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研究。约翰·汤姆林森也认为文化是全球化的中心,他指出:“全球化处于现代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实践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2]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也认为:“最直接感受到和经历的全球化形式是文化全球化。”[3]经济与文化是一个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物质产品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全球性发展,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它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全球化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联系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2.文化自觉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2.1 对文化自觉的认识

1997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针对几千人的小民族的生存问题而思的结果。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来自于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现实诉求,他对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4]他认为一个“人口较少民族”乃至中华民族在面对较快发展的世界,如何从文化转型上,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文化自觉”的问题。他明确指出:“‘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可以从小见大,从人口较少的民族看到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5]

文化自觉的涵义包含着“文化”和“自觉”这两个相关概念,“文化”和“自觉”通常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概念描述,从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的原生意蕴,我们可以将文化自觉辩证性地认为文化自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点,一种自觉接受、主动追求和自觉践行的理性态度和文化意识,而且是一种批判、扬弃、超越和创新的实践过程,一种文化价值选择和建构过程中的文化活动和价值取向,所以,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更是一种文化实践论。

2.2 文化自觉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关系

2.2.1 文化自觉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和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是教育的根基和起点,离开了文化,任何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素养教育本质上就是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相互激荡,不断交流、交融与交锋,大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文化观等意识形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不少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过于功利的“理想真空”,漠视善良和高尚行为的“精神贫血”和缺乏社会公德的“价值悬浮”等不良现象,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往往会使大学生对信息文化缺少理性分析,这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培育出能够随时获取和利用所需要信息的人,而且要自觉培养出具有牢固的民族文化素养,除了传承文化知识的,还要有较强的文化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自觉“推陈出新”和“广纳百川”,学习和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树立文化自尊,推动社会的进步的新型人才。

2.2.2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是实现文化自觉路径之一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精神,是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载体的高等学校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是知识、文化、思想等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对信息进行整序、开发、挖掘、加工和利用,为用户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服务,拥有由多层次、多学科门类、多种专业人才集合的信息工作团队,拥有信息化网络技术与设备、还有庄重典雅、书香四溢的文化环境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理应成为文化自觉的引领者,成为培养文化自觉精神的建设高地。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是实施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教育不仅仅面对高校学生,还要面对高校教师、馆员、教师和馆员合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这些模式为高校图书馆培育文化自觉提供了便捷路径。

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文化自觉之构建

3.1 提高信息素养教育者的文化自觉意识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自觉可以理解为图书馆馆员尤其是承担信息素养教育者对文化有“自知之明”,对文化发展趋势和社会责任的主动把握和选择,信息素养教育者的文化自觉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文化认知上的自觉,主要指对文化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作用、意义等具有高度清醒的认识;二是在文化行动上的自觉,主要指对当前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文化自觉的建设、发展、规划等具有高度清醒的认识;三是在文化方向上的自觉,主要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文化自觉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愿景、发展目的等具有高度清醒的认识;四是在文化价值评价上的自觉,主要是指以文化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性标准。这四个层面的自觉,紧密相联、逻辑发展、互为支撑。

提高信息素养教育者的文化自觉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馆员文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因此,作为图书馆的信息教育者更应具备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自觉承担文化自觉教育的职能,了解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强化文化自觉意识。二是培养发展意识,图书馆不仅是知识获取的地方,而且是知识发现、知识进步和知识创新的土壤。高校图书馆馆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从大量信息中获得有效的、新颖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和最终可理解知识,坚持文化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反思意识是文化自觉意识的核心本质体现。费孝通曾指出,文化自觉的含义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高校图书馆要通过文化反思的力量的引导教学,彰显文化的感染力,凝聚馆员的文化归属感,通过文化反省的途径来认识旧文化的没落和新文化的产生的必然趋势,并在教学中自觉引导学生主动创新,共同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的开放的文化视野。

3.2 改革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增加信息素养教育的文化内涵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是从文献检索课程发展而来,大部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承担者是图书馆员或信息专业教师,教育形式采用图书馆专题培训、新生导航、定期与不定期讲座、公选课等通识教育基本形式,主要通过面授教学,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内容多侧重于技术层面的信息和计算机知识。这种只见“器”不见“文”的信息素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新型人材应当是具有全面而坚实的文化基础,能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结构,能与人合作共事,富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并具有文化品质的一代新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景应该是文化工作者和信息专业教师合作承担教学任务,通识教育和整合教育相结合,(整合式信息素养教育是把信息素养教学整合到专业课程教授中,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地在专业教学中介绍某种资源或用法,或者是在信息素养教学中举一些专业性的例子)采用多种实地授课、在线授课、远程学习、与专业课教师结合、学科馆员支持学生自学的教育形式,教学内容不仅注重技术成面的各论,而且增加意识层面、知识层面和文化层面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建立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及文化反思和创新等多纬度的素养评价体系。

3.3 明确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建立文化共享交流空间

诚然,高校图书馆的使命有参与教学和科研,提供资源与服务、支持学校使命等方面,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与思想不断交织与融合,高校图书馆应自觉成为传承文化的和创新文化的引领者,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打造属于特色的文化品牌,创造适应时展要求的先进文化,文化自觉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担当。在中国,从事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的主要是教育界和图书情报界,相互之间没有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造成了在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中力量分散、宣传能力缺乏成效的现状,重复研究的现象较多,受到特定范围的局限,许多研究盲点还未关注,研究视野不够广阔,而国外图书馆界非常注重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交流,例如:1990年,美国成立了由75个部门组成的名为信息素养论坛(the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NFIL)的组织,这是一个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合作交流组织,政府部门也参与其中的全美信息素养论坛,其宗旨为提高全球和全美的信息素养意识,鼓励各种获得信息素养活动的开展。因此,加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界与文化各界的沟通与协作,随时把握文化和教育的发展的大趋势,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共享交流空间在素养教育中守望文化的麦田,寻找文化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王逢振译.论全球化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

[2][英]约翰·汤姆林森,郭英剑译.全球化与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3][英]戴维·赫尔德.杨雪东译.全球大变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56.

[4]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5]费孝通.乡土[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

[6]蒋永福.社会包容: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4-9,55.

[7]戴龙基,关志英.构筑图书馆文化,提升图书馆软实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5-10.

上一篇:煤电企业软交换系统方案探讨 下一篇:无人变电站远方自动化改造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