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14 08:59:20

浅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者听众角色,处于被动的学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切实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了过去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会计教学的必要性与基本设想。

关键词:中职教育 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自教育部在2008年3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正逐步迈向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会计教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和结构需求的新变化,以及国家对会计工作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也必须通过改革进行解决。

一、传统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落榜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容易消沉自卑、存在厌学情绪,学习自觉性差、自制力差、上课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在以往的授课中,往往按部就班,过分重视理论讲解,老师教的费力,学生学的吃力,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缺乏兴趣,上课积极性差,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会计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按部就班的一章一节的讲解基本理论,以财务会计课为例,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材的每个章节都按照基本概念—会计账户—账务处理—例题讲解—练习的顺序讲解。因为会计理论涉及的内容学生从未接触过,空洞的理论学习无法与身边事例相联系,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这样的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尽管会根据题目做出会计分录,但这种教学方法仅仅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对于真正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还是一无所知,无法将课程内容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合,动手能力差,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会计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互动与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学生始终不是一个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了理论同会计实务的结合,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接受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内容

(一)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学生知识基础状况,因材施教。同时还要结合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情况,对有些理论知识必须“精讲”,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和难点,主次分明。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编写补充教材。为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进行会计模拟训练,让学生自己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编制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环节,做一次实实在在的“小会计”。学生通过实训不仅增长了许多会计实际工作的基本常识,还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二)改进教学方法

新型的会计教学方法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的作用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在课堂教学上,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大胆给学生设立任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模拟式教学模式”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给每个小组任命主管,会计,出纳,制单员,审核员以及记账员,以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模拟教学,达到“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在师生双边关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重点,根据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内容。

(三)注重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

学校应该设立逼真的会计模拟实验室,教师应该设计逼真的模拟工作单位与业务,让学生在逼真的模拟单位的财务部门“工作”。比如手工实训室、沙盘实训室,银行前台点钞实训室等。学校还应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方法后,让学生亲临工作环境,亲自进行会计工作的操作。另外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请进来”,“走出去”。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把企业搬进校园”不断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训基地。建立长久良好的合作培养模式,实习期满的学生可以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鉴定,出具实习鉴定报告,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和用人单位存在差距,提高自身素质,在今后的就业中顺利进入角色。

(四)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会计是一项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作,它关系到不同利益集团的责、权、利,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是合格会计人才必备的两项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在会计教学改革中,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是一个重要方向。在学校会计教学中可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纳入会计教学大纲中去,也可采用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进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感情,磨练会计职业道德意志,确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使其在工作中坚持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社会需要什么,老师传授什么,学生掌握什么”,因此,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今后还必须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应该积极的联系实习企业,和企业之间建立互利的、诚信的、平等的合作关系,只有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需求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戴波 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 [J] 商场现代化,2005

[2]王则林 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J] 职业教育研究,2007

[3]王军奎 对职业中学会计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 [J] 会计之友(上) 2006

上一篇:浅谈物流管理案例的教学过程 下一篇:浅析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