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精神的启示

时间:2022-10-14 08:52:10

新亚师生,不计私利,在绝无任何条件支持下努力兴学,为文化做走卒,为国族做先锋,这份坚守,发人深思。

六十年前,钱穆先生只身漂洋过海,寄居香港弹丸之地。虽然身无长物,却仅凭满腹经纶,一腔热诚,在四无依傍之下,毅然开创新亚书院。半个世纪后,在新亚任教过的名家,先后有数十位之多,培养出的学人,历经数十届,学术成果影响自华南地区,走向世界。志向与气节

“达则兼济天下,困则独善其身”,是中国士人的传统精神风貌。

天之生入,自有不同。因缘有异,福祸不一。但无论贵贱,无论穷富,中国文化给人的引领,皆是以达到内心之完善为本,成就自我之人生为至。故人之一生,以立志为要。剥落现实生活中,财、色、名、食等种种枷锁,展现光明磊落的心性,体现不折不挠的气节,是为非道能弘人,人能弘道也。

新亚校歌中,有两句即为“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自钱穆先生手创新亚,一批又一批饱学之士,不计算薪金,不考虑时间,任教诲人;一届又一届有志青年,不报考经济,不攻读法律,传承文化;其间自有一段千古不磨之信念。钱穆先生相识遍天下,不慕权贵,不求闻达,以中国传统“书院”形式教授学术,这份弘扬文化的弘愿,被当时国际学界所重。学术精神,薪尽火传,传承不息,如今任教在新亚研究所的很多学者,就是当年的学生,可谓一段“佳话”。高明与坚守

“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出自《中庸》,尤其被宋代以来的中国学人所重,此进学方向与路数,为数百年学人所共尊。在新亚创办六年之际,钱穆先生“郑重其事,而又谨慎其事的”决定以“诚”、“明”二字作为校训,这是对中庸精神,更为精炼的总结。于是新亚精神植根传统文化,又极具时代关怀。如今大专院校中,类似“学店”者有之;大学教授中,可称“学阀”者有之;无一例外,奔走先后,追逐名利。

反观新亚师生,毫不计较个人私利,在绝无任何条件支持下努力兴学,其对中国文化的坚守的深层原因,发人深思。诸位大儒、高师,本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沉潜反复,涵泳体贴。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明晰了“文化”之所以为“文化”,其对国家的运势,对民族的兴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全然不计利害得失,为文化做走卒,为国族做先锋,这份坚守,就是来自这“高明”的识见,来源于其对自身所知所行之事的肯定与认知。

勇往与未来

孔子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陈述了一番充斥天地的道德勇气。于是中国文化中,志士仁人,杀身取义,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心,往往被后人误解为“迂腐”。内在精神的感召,跨越时空,表面上事功的成败,难以理解精神力量,对社会国族的重要意义。自历史事件上看,谭嗣同杀身取义,与“”毫不相干。然而其精神榜样之作用,其道德力量之感召,对身后一代青年的影响,极为深刻。

同样,新亚书院的成立,不仅是融合了一批师生,讲习授受传统文化,不仅是其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依然默默耕耘。而在于其亘天地,绝古今的心志,遥契在孔子以来两千年的,历代古圣先贤,焕发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使其绵绵不绝。在二十世纪这个特殊的时空点,新亚精神可以撑起文化的脊梁,让四方学子有所遵从,使宇内学人有所依归,则其所彰显的道德勇气,有助于人类之未来,不言而喻。

反思新亚精神,是对今日之学人,是否可以“放下一切”,

“当下即是”的体会中国文化的考验。文化兴盛,必待其人,对文化的求索,在乎平心静气,安定的钻研。以生命践行之,则体认就如“源头活水”,自新不已,最终也必将达到“左右逢源”的道境。信能如此,才能说真正明白、体会了“新亚精神”,继承了传统文化,亦有所弘扬。

上一篇:新儒家之丰碑中国文化之宣言 下一篇:古代吐鲁番家庭生活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