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角色转换

时间:2022-10-14 08:50:07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角色转换

摘 要:信息技术时代下,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即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角色 转换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对于教育而言,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个信息来源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信息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应用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并有机统一起来,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还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呢?首要的就是教师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由“蜡烛”转变为“长明灯”。长久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但是,“蜡烛”之光毕竟是有限的,它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时可能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身也要光彩照人。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从网络及其它媒体中获取新知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一盏“长明灯”,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时代的挑战。

第一、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中国有句俗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是一种终生拥有的本事和技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丰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更新快、容量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学生的新要求,客观上就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的应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信息时代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不仅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他们获得“渔”的本事,从而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受教育的背景、成长经历、个性、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教师要将这些有千差万别的个体组织起来,就要在教学中适应不同程度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创造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

要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该设置主题教学,让学生围绕同一主题,提出不同问题,并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答案、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教学、踊跃发表各自意见、相互启发,在寻找答案中学会思考,在讨论中促进共同进步,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爱护学生的个性思维,同时还要及时引导、纠正学生,避免学生走弯路。教师要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

第三、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由国家统一编订,并且规范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在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等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趋势,具有信息化色彩。信息化教学的突出优点是形象、生动、逼真,融讲授、图像、声效于一体。采用信息化教学可将素材库中丰富的资料、计算机模拟的过程演示和直观的教学模型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原先课堂教学中难以讲清的问题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此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教育科研上,放在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上。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认知引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同时还可促进课程向个性化和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四、教师应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对于生活,不再仅仅是一个先行准备的阶段,而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乃至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学习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为了掌握各种技能。因此,教师应不仅仅扮演知识学习的合作者和组织者,而应努力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与学生一道,共创美好的未来。

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首先要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了解未来社会,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超前意识意味着主动面对未来,迎接挑战。要根据对未来时展前景的预测,不仅使学生能够科学地预见未来,适应未来,而且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去大胆地构想未来、拓展自己、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能够自己设计、把握未来。

总之,信息时代下传统教育面临根本性的挑战。教师要勇于面对挑战,顺应时代要求,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芳.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2):68-69.

[2]李功样.“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48-50.

[3]王轶华.网络环境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3):22-26.

[4]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1.12,(30).

[5]浅谈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N].中国都市博客.2006.2,(18).

[6]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N].六安教育网.2004.11,(18).

上一篇:模拟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从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看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