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时间:2022-10-14 08:32:16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摘要:消费结构指不同商品和劳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包括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交通通讯消费、娱乐文教消费、居住消费和杂项商品及服务消费等8项支出子项。21世纪以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本文主要分析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并阐述其结构变动趋势。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 结构 趋势

一、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9918万。其中,农村居民总数为6345万,占总人口比重为64%。如此庞大的农村消费空间,在城市耐用消费品日趋饱和的背景下,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势在必行。据统计,200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044.2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837.46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约是农村居民的3倍。农村居民在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医疗保健消费、娱乐文教消费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存在也表明农村居民具有潜在的消费需求,一旦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农村消费市场日益完善,农村居民就必将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大的活力,从而使农村消费市场得到更好发展。

二、扩大河南农村消费市场的障碍

(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

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为2870.58元、3261.03元、3851.6元,2007年较2006年增长18.1%,2008年较2007年增长15.6%。虽然农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其基数低,增长速度慢,占社会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仍在下降,农村市场消费能力明显偏弱。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大因素,收入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消费能力。因此,使农村消费市场更好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基础设施完善度不高,市场开拓受阻

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电网设施、自来水、电信设施等的完善必将使农村机电产品消费量大大提高。像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这些机电产品是电力依托型产品,电力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这些产品能否投入农村,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作为全国劳动力输出大省,电话是联系外出务工者和留守者最方便的工具,其成本也较低,一旦电信设施在农村覆盖起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景象必将覆盖农村。所以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但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大大限制了农村地区对现代消费品的需求。

(三)农村销售点种类不全,消费需求难以满足

河南省农村消费市场同其他省农村消费市场存在一定共性,那就是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村市场网络仍未建立,商业网点少,农村消费市场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农民多形式的消费需求。另外,农村消费市场上很多产品质量也不能保证,售后服务不到位,这就让农民无法放心购买所需品,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

三、改善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建议

(一)积极推广科技下乡,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消费水平的高低和消费结构的合理化程度。政府提高农民收入最基本有效的做法是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河南省既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又是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其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据统计,2006年、2007年、2008年的机械播种面积分别为6212千公顷,6564千公顷,7714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分别为43.8%、46.6%、54.4%;机械收获面积分别为5142千公顷、5419千公顷、5992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分别为36.2%、38.5%、42.3%。河南省机播率和机械收割率在不断提高,但其增长速度较慢。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利用科技力量促进农业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改善农村消费结构,促进河南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发展河南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

河南省农产品具有种类多、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基础。但河南农产品加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企业规模小、散、实力不强;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都成为制约河南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学习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农产品初级加工转变到精加工。再者,对那些在管理上比较落后的企业,需要招纳先进的管理人才,在技术、管理体系方面日益完善,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发展河南特色经济的同时,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提升,从而带来农村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村居民放心消费

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薄弱。养老、医疗、教育问题时刻困扰着农村居民,使他们不得不增加储蓄,这就削弱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2008年,河南省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总人比例为9.48%,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8.41%。如果政府能有效完善包括养老金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就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农民的消费信心,释放了其消费需求。河南省农村人口多、消费空间大、潜力足的特点将为农村市场的扩大和发展提供可能。

四、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趋势分析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村医疗卫生消费增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为解决农民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的大规模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河南省开展了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自愿筹资、以大病补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8年年底,农民参合率达91.8%,实现了农村人口全覆盖,3665.70万人从中受益。随着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一方面,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他们可以减少储蓄量,增加当前消费;另一方面,河南农村农民在医疗卫生消费上也不再是以前的“小病抗,大病躺”的状态,可以拿较少的钱进行医疗保健消费。而医疗保健消费也将日益显现其在农村居民消费中的地位,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电下乡提高农民消费高科技产品的能力

家电下乡活动主要是为了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为农民提供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对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的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2007年12月,河南省作为家电下乡试点,对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从过去的4个增到8个,新增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它们都享受13%的补贴。家电下乡产品一直受到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欢迎,已成为农民购买家电的首选,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变为强大的现实购买力。家电下乡不仅直接增强了农村的消费能力,调动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也真正把农村消费带动起来。

(三)“村村通”计划的实施使居民的交通消费成为另一增长点

考虑到河南省农村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省政府连续3年将“村村通”建设列为十大实事之一,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以“村村通”工程为重点,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到2008年,全省公路增加到24.06万公里,各种民用车辆拥有量合计12183637辆。其中,载客汽车1803136辆,载货汽车592516辆,三轮车721011辆,摩托车5009763辆,拖拉机3691203辆。“村村通”计划已大大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由于交通便利,农村居民消费就不必局限于自己所处乡镇,可以去城镇购买所需商品,消费热情更高,增加了农村居民消费量;另外,农村居民交通消费量在其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农村消费的又一增长点。

(四)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消费趋向合理化

消费者素质的高低和消费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若要优化农村市场消费结构,促使消费合理化,就必须从提高消费者素质、引导消费者行为着手。随着河南农村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也不断提高,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加合理,可以更科学地分配消费和储蓄量,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另外,由于居民素质不断提高,逢年过节、婚丧等大宗消费现象也朝合理化方向改变。随着农村居民消费的健康、科学、合理化程度不断提高,重储蓄而轻消费的现象有所改观,农村消费市场也将不断发展。

上一篇:浅谈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投资决策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