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时间:2022-08-09 08:37:48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河南地处中原,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河南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农村经济尤为落后。如何找到有效的措施,加快河南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河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制约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除资金、技术、管理、产业结构等生产因素外,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也尤为重要。

一、河南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1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有六千万之多,农民的消费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学基本理论来看,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市场的大小和结构直接决定生产市场的大小结构。而现有资料表明,我省农民基本消费水平还是很低。据200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一项表明,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5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44元,实际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1元,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7元,实际增长6.0%。可见我省农民的收入与支出增长不仅绝对数值低,而且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

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恩格尔系数。2007年我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2008年,我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69%为温饱,40~60%为小康,30~40%为富裕。依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已属于富裕阶层。但从消费结构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合理处,主要表现在农村家庭仍然以生活必需品消费为主,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比重小。农民消费支出具有较强的刚性,生活消费品中食品支出占有很大比例。

河南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同期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食品、衣着和文化教育。从绝对数量上看,与城镇居民相比,河南农村居民的衣着、文化教育、交通通讯、医疗和家庭设备用品支出仅是同期城镇居民的17.4%、234%、29.0%、27.0%和24.4%,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还处于基本需求阶段,还谈不上对生活品位、高档家庭设备的追求。上述情况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从质与量上都亟需提高。

3 农村居民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中原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农业经济。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文化。中华文化及经济思想中“居安思危”、“量入为出”的消费文化在河南农民身上根深蒂固,表现非常突出。而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长期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这种保守的消费观念。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吸收了一些外国先进消费文化,但还是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河南农民消费文化滞后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消费行为上缺乏主体性。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个人的言行往往受制于外在的集体和社会的力量。其表现在消费上就是,消费不是自我的需要,而是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一切消费行为是否得当、合理是以外在价值标准为依据。封建等级制残余思想在河南农民消费文化上表现得较突出。如服饰消费中依个人身份“量体裁衣”;饮食消费中求“量”不讲“质”;居住消费中盲目追求面积的大小,不在意是否适合自己。第二,消费思想上偏于保守陈旧。与传统农民消费文化相比较,河南农民现在的消费观念介于理性消费与感觉消费之间,极需要注入感性消费。理性消费者只是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着眼于物美价廉,经久耐用。以产品的“好”与“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感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心灵的充实,消费变得越来越挑剔,对商品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质量、价格,也不再是品牌,而是商品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魅力,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因此,“满意”与“不满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可见,单一的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构建良性感性消费才是真正未来之路。

二、改善我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1 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环节。从积极方面看,收入的增加表现为农民自身的造血能力的增强,它与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问题密切相关;从消极方面看,增加收入还有赖于政府财经政策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因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形成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体系化。进而使农民面对市场具有真正主体性和竞争性,能够以我为主,把握主动;能够直接面对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幻。政府应积极教育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及时制定合理的扶持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从税收、财政、金融、保险等各方面为农业产业保驾护航,使农民从中受益。第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形成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我省经济同全国一样,农业与工业在发展水平上既不平衡也不协调,存在明显的二元性。从长远角度看,除了形成农业产业化外,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如巩固已有的税费改革成果,优化政府机构职能,裁减不必要的行政人员,提高服务效率等。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养老、失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每个农民都有能力且愿意参加社会保险,切实感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优越性。为此政府应提高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量,使农民在消费时无后顾之忧。

2 开展农村居民的消费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消费教育,是指对广大消费者所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有关消费知识和技能,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广大农村广泛开展消费教育,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农村消费者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农村消费者急需的消费技能,同时可最终形成科学、合理、先进的消费观念,以适应市场对消费者的需要。当前要改善我省农民消费观念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大力宣扬个性化、主体化消费。吃出“科学”,穿出“文化”,住出“品位”,行出“个性”,在消费过程中体现当代农民的新风采,并最终摆脱传统文化的不良影响与束缚。其次,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和宣传引导,努力消除农民不敢消费的心理,使农民减少储蓄,以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为此,政府应积极发展信用支持型消费,扩大消费信货规模,增加信贷品种和形式,使其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方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的依托,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所带来的尴尬。

上一篇:提高农民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一篇:浅议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