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

时间:2022-10-14 08:18:33

从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

[摘 要]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对各种细节描写独具匠心,用悲美剧的手法将社会的冷淡不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讽刺而又不很显露。本文主要从《孔乙己》小说中的“茴香豆”和孔乙己“长衫”的细节描写,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关键词] 孔乙己;细节描写;引导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首次发表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鲁迅先生认为他的小说成熟之作,是从《孔乙己》开始的,他最喜欢《孔乙己》,有大家风范,寥寥几页将社会的冷淡不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讽刺而又不很显露,对各种细节的描写独具匠心,崔道怡(小说评论家)认为细节应该是作品的支撑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抓住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细节描写,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及当时的社会有较全面的认识。

一、从“茴香豆”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折了腿,鲁迅写这攸关命运的大事,不过用了一百多字。而写教小伙计写‘回’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却展开描绘了五百多字。就因为孔乙己的性格凝聚于茴香豆。秤砣虽小压千斤,若没有茴香豆,就没有《孔乙己》[1]。鲁迅在“孔乙己”小说中对茴香豆的“回”字四种写法的细节描写,给我们创造了极大的思索空间。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这么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虽历经沧桑,没人看得起,但仍然鼓起勇气,兴致勃勃发挥自己的特长,舞文弄墨一翻,用四种写法写那个“回”字。当思绪中断后,重新审视眼前的一切,真是令人惆怅和痛恨。“茴香豆”中老和少的冷、热对比的细节描述,既表现了孔乙己极低的社会地位,也深刻刻画了社会的冷漠及其孔乙己迂腐、死要面子的性格。文中“我”的表白,使讽刺意味入木三分,引起大家的同情,也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赞美之心和对当时社会的鞭策。

我们在文章分析时,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茴香豆”描写的细节与特别之处,看看哪些地方表现的是孔乙己迂腐可笑、死要面子的性格,哪些地方又是表现的天真、善良、乐观、慷慨的人格特质,让学生考虑小伙计的冷淡与孩子们的笑声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教师指导时,不但要突出小说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现实,了解低层人群生活的的苦难与无奈。

二、从孔乙己“长衫”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这篇小说中通过服饰及长衫的细节描写,把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开始就介绍了酒店两类顾客的服饰,喝酒方式:“……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放四纹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只有穿长衫的,才蹁进店里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2]小说交待了酒店喝酒的客人,一类是短衣帮的工人,另一类是穿长衫阔绰的上层人物。小说的第四自然段开头便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很显然,这说明孔乙己是鲁镇上上特殊身份的人物。同时对其长衫又作了较细致的描写,使孔乙己的形象艺术地再现到我们面前。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说明孔乙己很穷,又说明他很懒。对孔乙己“长衫”的细节描写,把他的形象内涵及其低下的社会地位揭示得入木三分,描写技巧的运用是独具匠心。

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第一,孔乙己的长衫的不同之处。他的长衫与别人的长衫非常不一样,是又脏又破,还坚持不以为然地穿在身上。从他站着喝酒看,那件长衫已不能证明他是什麽阔绰的上层人物,也遮不住他已落到衣食无望成为当时社会最低层的贫困人的实际身份。由此可见,这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罪证,是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他的肉体和灵魂,使他变得麻木不仁,到死不悟,始终不明白他贫困潦倒、落魄终生的原因。第二,自己已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却不思改过,“之乎者也”,至死不变。鲁迅先生把这件渗透了科举制度所毒害的旧文人气味的长衫用在孔乙己身上,这就造成了孔乙己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这一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表明了孔乙己的经济地位与他思想意识的矛盾,活画出一个贫困麻木,终生不得志的穷书生形象。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发现关于孔乙己长衫的细节描写片段,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归类“长衫”描写所包含的不同含义和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封建科举制下的旧知识分子的落泊和所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使学生能全面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目的,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悲美剧效果。孔乙己明明已沦为清末社会的最下层人物,仍不甘心与民为伍,一直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

参考文献:

[1]崔道怡.小说课堂[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韩宝学.从“孔乙己”的长衫谈起[J].中国农村教育,2009(8):122

[3]方习文.为孔乙己正言[J].名作欣赏,2008(11):87

作者简介:秦红梅(1975―),女,江苏如东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从零抓起 超越自我 下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