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探析

时间:2022-10-14 08:03:38

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探析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R4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92-02

“人文关怀”是医学领域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概念,关怀又被称为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是临床关爱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人文关怀能提高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康复[ 1]。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教学比例却较小,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不能充分理解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支持缺乏应有的关注,与外界沟通能力欠缺。因此,应加强对在校医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适应临床多元化的专业诊疗过程,满足不同程度文化背景病人需要。本文针对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以及对在校医学专业的学生如何提高人文教育进行初步的探析。

1 原因分析

1.1 家庭环境人文精神的失落家庭环境造就人文关怀精神的失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医学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而常常为被关注的对象,父母及长辈围着孩子转。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凤”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造就了现代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伸手拿来”现象越来越普遍,从而导致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长辈之间这种应有的关心、关爱、友情、尊重师长的中华美德出现了偏离,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的生活状况,不会维护别人的尊严,更不愿意与病人交流,这种现象是造就现代孩子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社会环境人文关怀精神的失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忽视了对人性和精神关怀存在的意义,失落了人之为人的理性自觉,失落了人之为人的社会责任,失落了人之为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这种现象反映在医学专业上,便导致了只重视专业课和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而忽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1.3 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视不够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施文理分科,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长期对立。这种教育现象表现在医学教育上,同样导致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严重缺乏,如:基础课虽然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但课程设置较为单一,课时较少,课程相对单调,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对此认识不足,理解浮浅,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一部分学生也认可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素质修养的关键,但是,该类课程与毕业考试和升学关系不大,因此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中,甚至于在上人文课时看专业书籍。这种只重视医学科学知识而轻视医学人文教育的观念和行为也是医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原因之一。

1.4 我国医学专业学生的现状导致缺少人文关怀精神调查表明约40%的学生是为了就业而选择专业, 30%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及老师的建议,10%是服从专业调配,只有20%表示热爱医务工作,认为它是一种崇高的职业[ 2]。从而面临着专业学生思想的不稳定,学生热情不高,同时也阻碍了关怀的应用及缺乏应有的兴趣,也是导致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之一。

2 加强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

2.1 注重基础、循序渐进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提倡尊重生命,关爱人及人的思想感受,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周围一切生命。根据医学专业学生群体特点要注重他们人文基础素质的培养,主要指“知”,即关于人文的分析,批判和选择等思维能力的教育。人文教育不能仅限于“是什么”和“应该怎样”而应注重“为什么”和“何以应该”。惟期如此 ,才能真正使人文教育入脑、入心,有利于学生追求崇高人文目标的能力提高。对人缺乏同情和爱心,不可能积极服务与社会;对人总怀着疑虑、猜忌,不可能与人合作,没有顽强与执着,会功败垂成。精神品格的培养,注意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要从实际出发,避免抽象、空洞和理想化。要善于从普通、平凡的事例中让学生体会其中深邃的人文精髓和人文动力、人的价值与人生情趣。

2.2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

2.2.1 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人文关怀的知识由于目前人文知识在教学中比例较小,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缺失,这就需要我们专业教师在传授互利理论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授人性关爱、职业道德、人际沟通、护理美学、互换沟通与交流等人文关怀所必需的知识。可在教学方式上运用课堂讲授、观看实例、临床见习、小组讨论等师生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品位。学生只有具备了对人文关怀的认识,才能培养他们的人文主义情感并切实实施人文关怀。

2.2.2 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感让学生在见习中与病人直接接触,诱发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性关爱,实施人文关怀。情感领域中包括了对学生兴趣、态度的培养和对自我行为的一种欣赏肯定[ 3] 。

2.2.3 指导学生在示教见习中实施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知识的积累和人文情感的培养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在临床中自觉的实施人文关怀。所以在校期间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与人文关怀精神的互动,是推进医学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在示教见习中,指导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的时候,可以通过情景演示或示教、或以病历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能用恰当的语言和病人进行心里支持和疏导,体现临床诊疗及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学习中人文情感得到升华。

3 小结

人文关怀是临床诊疗发展的趋势,是病人的需要和要求,也是对病人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加强在校医学专业学生人文关怀教育是必要的,一方面可培养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从而积极对待生命,关爱生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茜护理需要人文关怀[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56~57

[2] 苏爱华现代护理教育应加强护生关怀情操的培养[J]护理研究.2007.21(5):1301~1302

[3] B.S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第二分册,情感领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4

作者单位:476100 河南省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开展PCD批量监测 切实提高灭菌监测质量 下一篇: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肘部以下手术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