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见习地点:省立医院小儿血液内分泌科
三、见习内容:
1、门诊见习(内分泌科)
2、病房见习(血液科)
四、见结:
看完奥运会的开幕式,便开始了这个暑期的见习生活。地点是在省立医院,小儿内科的血液内分泌科。
血液内分泌科的病人分为两类,一是血液类疾病的病人,二是内分泌类疾病的病人。血液类病人多数住院进行治疗,以白血病、朗格罕细胞组织增生症、骨肉瘤为主,为行化疗复查入院。内分泌类病人以矮小症、糖尿病、性早熟为主。现对其中部分病症总结如下:
1、白血病
白血病为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儿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苍白、衰弱、出血,以皮肤、牙龈出血、鼻衄常见,另外还可以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皮肤、腮腺、纵隔淋巴结、神经系统、等器官浸润的相应症状。
一旦确诊后应进行正规化疗,化疗期间应注意营养,加强支持疗法。预防感染,化疗间歇期定期到医院复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比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好,急性白血病自然病程短,但经积极规则治疗后,生存期可显著延长。
病例举例:
14号床,毕**,男,3岁,诊断为白血病(all)
入院记录:确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7月余,为行化疗入院。(第9次)
2、矮小症
所谓的小儿身材矮小是指身材低于正常同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5cm左右),平均每年身高增长低于4~5cm的患儿。
原因: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由此导致患儿矮小(侏儒症)最常见。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其身高成人后仅在1.3左右;遗传因素,如家族性矮身材;宫内生长迟缓儿,成人后有1/3身材矮小;性早熟患儿也会导致身高偏矮。
五、见习感想:
见习时在病房时间为多,所以接触的白血病患儿也多,病患大多为行化疗复查入院,年龄在0到5岁之间。由于患儿年龄偏小,在做骨穿、鞘注、化疗时痛苦不已,治疗时很难控制。诊断结果也不尽人意,见习期间有3名患儿复发,而且预后不良,给患者家庭带来很大影响。
门诊多以性早熟患儿居多,因与同龄儿童身高差距明显或过早发育来院检查。患儿一般先进行简单询问,然后测量身高体重,根据对比正常范围值判断患儿是否正常,如果需要,还要进行测骨龄、脑ct、刺激实验等检查。一般患儿的诊断结果为性早熟,治疗需要先抑制骨龄,然后配合生长激素,争取在患儿骨骼发育结束前增长到理想身高。
患病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儿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同一种病症,在对年龄偏小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医师投入更大的精力与耐心,用药方面也需谨慎,很多治疗方案须根据病患的个体差异制定,而且患者家属的关注程度。
较高,对医师的各方面技能要求也相对较高。
总之,要想由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师,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各方面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医学生见习报告范文(二)
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生活转眼已经结束,时间过得真快。实习是我们将理论转化为能力,迈向临床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并将终生受用,我下面对本次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实习的自我鉴定:
11年7月份我到桂林市人民医院实习,按医院和学校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急诊、骨伤、内、妇、儿、外、五官等7个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严格律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及擅离工作岗位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所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紧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此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与实习医院的党支部保持联系,在离开了学校继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时刻保持与党中央决策思想一致,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十个月的实习我踊跃参加了实习医院及各科室组织的政治活动努力使自己思想道德更好。
在实习医院学习将要结束的这个时候,我对自己实习期间的表现还是较为满意的,并且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和在实习医院的实践经验让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更鉴定了我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志愿。诚挚请求学校和医院领导给我提出宝贵的批评建议,纠正存在的错误,帮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医学生见习报告范文(三)
医学生实习是由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是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经过认真观摩、亲手感受和反复思考,较有收获。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实习中亲历的实际病例,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病案举例:患者,男性,老年,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经血液透析后其它症状明显缓解,但全身瘙痒仍存在,且应用抗组氨药物对症治疗无效。
总结:这里提到的医学基础知识指:解剖、组胚、生理、生化、病理、微生物等学科。这些学科构成了临床工作的根基,所有临床诊治都要依赖这些知识。在发现病人病痛的同时,能将病情产生及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分析清楚,往往是有效治疗的前提,而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我认为这也许正是“循症医学”的涵义所在。
二、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
举例:我们时常会问氯霉素加青霉素可以加强抗感染的效果吗?磺胺和头孢类药合用会有拮抗反应吗?这就需要我们从药理知识出发,来分析药物的性质。
分析:抗生素分为四大类。Ⅰ(杀灭繁殖期);Ⅱ(静止期杀灭);Ⅲ(快效抑制);Ⅳ(慢效抑制)。将药物归类后我们知道:青霉素及头孢类为I类药物,氯霉素为II类药物而磺胺为IV类药物。知道这些就不难回答上述问题了。
病案举例:患者男性,少年,因心衰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CK(肌酸激酶)升高明显达了3000U/L,胸片提示扩张型心肌病经对症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好转,临床症状消失,但CK仍居高不下。
分析:病人有“扩心”的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一般多考虑:CK升高由心肌损害引起,但如果只是单方面考虑这点,就难以解释为什么会在心功能好转,AS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下降后CK仍然距高不下。经过询问病史后,了解到病人自少年起即诊断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结合书本及病人情况我们发现其实病人“扩心”,只是继发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之后,是该病较不典型的并发症。而由于遗传所致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引起的免疫源性“肌损害”是导致“扩心”及CK升高的主要原因。这样一来,我们虽然对于这种遗传性疾病不能根治,但却能清楚患者的预后并做出相应处理避免被动。
总结:临床来源于基础。基础医学不但能帮助加深对临床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临床治疗工作中的指南。而对于一位医生来说,基础知识不结合临床诊疗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书本的知识是前人的总结,临床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保健意识的提高及药品的不断更新,现在临床上出现的不典型病例越来越多。病人在发病“前驱期”即来就诊,因而难以鉴别,要么病人在晚期在就诊,所以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同时可因病人长期自行服药而影响了疾病的发展过程,从而使症状变得不典型,不利于医生做出诊断。这时就需要我们熟知书本上的已有的知识(如疾病临床表现及体征等),又要善于依据病人病史特点利用先进的实验室诊断做出,有理有据的初步诊断,在诊治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三、训练临床思维
举例:夜班时我遇上一个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情况紧急,由于刚接触临床工作,我便忙着从开化验单到下医嘱,但带教老师批评了我,并口头医嘱,用洛塞克(奥美拉唑注射剂)及生长抑素控制病人病情。事后虽然觉得有些迷惑不解,但想一想,你把病历和医嘱完成的再好,病人因为处理不及时死亡了,你所做的就都是无用功,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总结:我们总有一天会进入临床工作,实习就是将学生变成医生的重要过程。一进入医院就会接触到很多条文规定,当学生久了就会在对待工作和规定,对待书本教条及临床处理上出现困惑。这时处理好问题的办法是:将病人和现实情况作为处理问题出发点。
值得注意的是,做学生肯定喜欢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因而把考前老师划的重点看得很重要,但是在临床工作是没有“重点”之说的。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书上最角落的问题也可能成为病人最痛苦的疾病。
四、牢记规则,大胆操作
举例:第一次给病人抽胸水,我紧张得下不了手,但这时必须坚定信念:“这项工作你必须完成,否则病人就不能接受这项治疗了。”如此这样就会冷静下来。然后再慢慢操作。在实习工作中是不能谦让的,也不能推托的。说句实话“反正有上级医师顶着,怕什么?况且医生让你操作就是对你的信任,不能辜负对你的期望!”
但既然做就要按照操作规则,否则就白做了,养成不良习惯,工作后再纠正就难了。操作中也应结合具体情况,临时处理。如:一般规定抽胸水可以抽600ml,但是真正操作时要依据病人情况,随机应变,如抽水时误入包裹性的胸腔积液内,可能只抽出少许液体,应果断再次选取穿刺点再次行穿刺操作,而有时抽出少许液体病人即会因肺复张引起咳嗽,这时应立即退针并观察病人情况,以防肺脏层胸膜在咳嗽中被穿刺针头划破而引起气胸。
举例:一次给病人量血压,我测出为130/90mmHg,但病人长期血压正常且没有高血压病史,我简单认为病人可能是由于输液太快或由于休息不好而导致暂时血压升高。但在心脏听诊后,发现病人是个房颤律,经上级医师提醒,再次测量,结果血压为130/70mmHg,看来测血压也不能草草了事。如果按上次的结果给病人用上了降压药,一定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所以,“医疗无小事”这话一点不假。
分析:测血压是实习生最常做的工作了,不能小看这项工作,因为你所测出的血压是上级医师对病人用药处理的客观指标。既然这样,测血压时就应谨慎处理,并不是每个病人的血压都好测,如房颤病人,心律不齐,心跳强弱不等;测量中也会遇到听不清的情况,如肿瘤晚期,恶病质的病人,可以完全测不到;某些心包积液的病人测起来更是不易,这就需要多加练习,从每次的测量中吸取经验。
总结:与在课堂上不同,实习时所有操作都是在病人身上,而不是在实验动物身上。由于操作过程中,一是过度紧张,二是经验不足,容易畏手畏脚。这就需要我们牢记基本理论,严格按操作规则,大胆去做。
五、注意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查的互补性
病案举例:1.患者女性,老年,因“腹痛恶心反复二周”入院,入院后体检:莫氏征(+),但反复B超检查未见胆囊异常情况。
分析:由于病人临床表现明显,首先考虑“胆囊结石”,但多次引起未见明显异常。最后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引下,该病人取***位并伏身复检,发现胆囊颈部有两颗结石,从而证明了临床诊断的正确性。
病案举例2:患者男性,老年,确诊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胸片提示右下肺感染,经抗生素治疗二周后肺部感染未缓解。
分析:经过痰培养后针对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故经二周治疗后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性不大。所以从X线结果入手、分析,“右下肺肺门下有斑片状阴影”这令我思考:“病人为结核性胸膜炎入院,右侧有胸腔积液且有包裹。这样会引起肺部受积液压迫而发生肺不张,也可由于肺实质受压出现斑状阴影,并不定为感染所致。”事实是,经CT复查证明了我这一想法。
总结: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工作中必要手段,不但可以协助医师做出正确诊断,而且可以动态的作为病人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医生的临床经验更重要,单纯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忽略必要的体格检查和临床思维,可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如果医师的意见不能完全被某项检查结果否认,就不应该排除该项诊断,而应该多次复查并积极寻找多方面原因。
六、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创造性思维
举例:课堂上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例子:一位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利用蛔虫的喜碱性,创造出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点,通过酸化胆汁的方法治疗胆道蛔虫。
病案举例:病人女性,老年,因胆囊炎,高血压病入院治疗。经降压及抗生素对症后头痛头晕腹痛症状明显改善,出院。两天后因过敏性荨麻疹再次入院。
分析:由于病人对多种抗生素过敏,故我先考虑为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引起的皮疹。但在对症抗炎治疗,且脱离可能致敏原后皮疹仍未消除。所以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病人长期的口服降压药上。但如何在几种不同的降压药中找出致敏原,同时又不影响病人业已控制良好的血压,成了我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认真考虑后,经上级医生同意,我加大了其中一种降压药的剂量,同时撤除了很少引起过敏性皮疹反应的钙离子拮抗剂。值得高兴的是病人的皮疹开始消退,并于一周后出院。
总结:医学是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创造,运用创造思维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在诊疗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不沦为一本厚厚的“医学教材”。
总结: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小班课;多元化回归分析;见习报告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84-02
一、引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其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及仪器检查。诊断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员掌握物理诊断与实验仪器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习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及其他临床各科奠定共同的基础。所谓物理诊断是指医师通过询问病史.视、触、叩、听的查体及简单的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等)来收集疾病反应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思考和判断。尽管医学检验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物理诊断学仍然是诊断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份[1]。而物理诊断学的小班课教学已成为国内外物理诊断学教学的标准形式[2,3],在过去20余年的物理诊断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独生子女在不断增多,大学入学新生的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学习精神等各方面的情况,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由于近年来医学院校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各种改革,在全国各地各类大学均在扩招的大气候下,医学生的来源越来越广泛、医学生的专业班次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医学教育本身课程深奥复杂、大学学生的管理相对宽松等特点,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了现在的这种日新月异的教学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学生状况。因此,为了教学的需要,研究新情况下医学院校物理诊断学小班课的教学的改进措施已刻不容缓[4]。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我校2005级医学本科学生中进行了一个实证分析,对医学生小班课的表现和期终考评之间进行了多元化回归分析,试图建立一个模型回答下面两问题:1、小班课教学对医学生的物理诊断学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的哪一个影响最大?2、是否可以依据平时表现的量化指标来对期终考核的成绩进行预测,从而对那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强化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考核成绩?[5]
二、资料与方法
采集我校医学本科生36人(其中军医临床专业16人,海军临床专业8人,麻醉专业12人)的物理诊断学期终考核的成绩,包括听诊[6](占总评10%)、病历(占总评10%)、手法(占总评10%)、录像(占总评10%)、理论(占总评60%)和总评[7]的这6类数据,同时采集以半定量的评价方式得到的医学生小班课课堂回答情况的评分(评价标准为: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或者一言不发评为差;回答问题时完全正确评为好;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和物理诊断见习报告的成绩[8,9]这两组数据。然后我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首先确定解释变量和因变量,具体说明见表1。我们选择课堂提问作为医学生平时表现的代表变量是因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并且最为重要的手段[10],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的好坏是衡量学生平时表现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们也选择了物理诊断见习报告的成绩作为医学生平时表现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因为物理诊断见习报告在物理诊断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11],对于它的书写的正确程度可以很好的反应医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的学习效果,之所以引入专业之一变量是因为不同专业的基础是有差别的,引入后可以使回归方程更好的解释因变量;不引入年龄作为解释变量是因为这批学生是同一级的,年龄上无差异,不引入性别是因为全是男性,在回归方程中是一个常数,不引入分组,是因为36个同学虽然分为3组,但授课老师,授课方式,授课学时都是一样的。在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后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取双侧α=0.05.
表1:变量描述和计量说明一览表
三、模型的建立和统计结果
我们建立以下回归方程,分别构建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分项及总评考试成绩之间的回归方程,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试图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
(1)tingzhen=a0+a1 tiwen+a2 Jxbg+a3 major
(2)bingli =b0+b1 tiwen+b2 Jxbg+b3 major
(3)shoufa =c0+c1 tiwen+c2 Jxbg+c3 major
(4)luxiang =d0+d1 tiwen+d2 Jxbg+d3 major
(5)lilun =e0+e1 tiwen+e2 Jxbg+e3 major
(6)zongpin =f0+f1 tiwen+f2 Jxbg+f3 major
根据SPSS11.5计算的结果,归纳于表2;
表2: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代表双侧检验在0.05上显著。**代表双侧检验在0.01上显著.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模型1(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听诊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是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的,说明物理诊断学小班课的平时表现与听诊考核成绩是有线性相关的,这与我们平时的想法是符合的,即物理诊断学的小班课教学可以明显改善医学生心肺听诊的水平,并且其中物理诊断学见习报告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故我们可以根据医学生平时的物理诊断学的见习报告来预测医学生心肺听诊技能的掌握情况。模型2(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病历书写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也是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的,证明了物理诊断学的小班课教学可以明显改善医学生病史采集的水平,但专业成为了最大的影响因素,故提示我们学生的基础超过了他们在物理诊断学小班课上的表现,说明在病史采集方面我们小班课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法,比如采用“双主教学”模式等[9-12]。模型3(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手法考试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无统计学意义,模型4(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录像考试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虽然有统计学意义,但主要是由于基础的差异造成的,因为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的差异,而课堂平时表现与录像考试成绩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从上述两个模型中的得到的结果似乎与我们原先的想法不符,因为物理诊断学小班课其初衷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手法的掌握水平,而根据这两个模型两者之间无直线相关性,那原因在哪儿?我考虑可能与手法学习的特殊性有关系,因为手法学习不像病史采集、听诊等技能,它对于课后的练习的要求特别的高,统一的传授正确的手法后,如果课后不进行大量的练习,很容易遗忘,这一点与听诊不同(听诊往往可以根据音频资料考前反复的练习来得到提高),而手法如果平时不认真练习的话,考前冲刺的难度很大,往往能做到行似但达不到神似的地步,故课后学生练习这一块有待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13-15].模型5(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理论考试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不统计学意义,这个是符合我们的教学规律的,因为理论考试中有一部分(40%)是心电图的成绩,而小班课不传授心电图,故考虑两者无线性相关。最后一个模型(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总评之间的回归模型)是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小班课见习报告的影响的因素最大,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这再一次证明了物理诊断学小班课见习报告可以作为对学生物理诊断学掌握水平的预测因素的可靠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讨论
物理诊断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特别是循证物理诊断学的兴起,使古老的物理诊断学又焕发了青春[16]。并且目前国内外对物理诊断学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有很多的研究[17-20],我校对本科生的物理诊断学的小班课教学也有着丰富的经验[21],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小班课教学的效果,本文进行了一次实证分析,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启示,比如说,在手法教学中,我们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课后的学生的自觉的练习对于手法的成绩影响可能是很大的,故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设小组长,对学生课后的练习进行监督,并且给予记录,同时在小班课中专门进行手法纠错,对于手法的掌握情况不好的学员进行专门的强化练习。同时物理诊断学小班课的见习报告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对各项成绩都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我们可以根据见习报告的情况大概预测哪些同学技能掌握情况不好,可给予单个辅导,既避免了多个辅导对教学造成的压力,又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同时又避免了大班课一起辅导效果较差的缺点。从而使那些学得好的有更多的时间学的更好,而学的差的能跟上全班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当然本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样本量不够,无女性同学,课堂回答的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强等,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来改善,但是我想随着循证物理诊断学的发展,循证物理诊断学教学也必然会有飞跃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使我国的物理诊断学教学,我国的医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曾祥义,冷恩仁.对物理诊断教学的几点看法和建议[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6):120-121。
[2]官兵,范敏娟,赵公芳,等.临床诊断学教学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38):234-236.
[3]Rose Hatala,S Barry Issenberg,Barry Kassen,etal. Assessing cardiac physical examination skills u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real patients:a comparison study[J].Medical education 2008(42):628636.
[4]王剑.现代医学生课堂提问影响因素及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2765-2767。
[5]垒发光,刘同刚。强化技能目标在物理诊断教学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122-123.
[6]Finley, Sharratt, Nanton, etal. Auscultation of the heart: a trial of classroom teaching versus computer-based independent learning[J]. Medical education 1998, 32(4): 35761.
[7]杨玉珍,欧阳金芝,刘文励.改革物理诊断学技能考试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医学与社会,1996,9(3):72-73.
[8]杨文领,聂颖,丁艳苓,等。医学生物理诊断学见习报告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75-77.
[9]樊瑞芬,白宝银,李双兰。“双主"教学模式在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4):301-302.
[10]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45-47。
[11]Mathieu R Nendaz,Georges Bordage. Promoting diagnostic problem representation[J].Medical education,2002(36):760766.
[12]Csy Chan, Yt Wun, A Cheung. Communication skil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any room for improvement how much can it be improved [J] Medical education 2003(37):514526.
[13]周进祝,陈随道,陈俊元,等。强化全科医师体检技能培训提高物理诊断准确率[J]。继续医学教育,1998,12(3):18-20.
[14]R C McGraw,H M O'Connor.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clinical skills[J]。Medical education 1999(33):572-578。
[15]C Pfeiffer,H Madray.A Ardolino, etal. The rise and fall of students’skill in obtaining a medical history[J]. Medical education,1998(32):283-288.
[16]David L,Simel,程超,等.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循证物理诊断学[J]。循证医学,2003,3(1):43-44。
[17]A S Dixon, C L K Lam,T P Lam . Does a brief clerkship change Hong Kong medical students' ideas about general practice [J] Medical education 2000(34):339-347.
[18]Paul F Wimmers , Cha-Chi Fung. The impact of case specificity and generalisable skills on clinical performance: a correlated traits- correlated methods approach[J]. Medical education 2008(42):580-588.
[19]Jim Crossley, Helena Davies. Doctors’consultations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 model of competencies, outcomes and confounding influences[J]. Medical education, 2005(39): 807819.
[20]Nuala P Kenny1, Brenda L Beagan. The patient as text: a challenge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 education,2004(38):1071-1079.
[21]叶萍,徐晓璐,许国铭。多媒体在优化内科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1997,14(2):36-37.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医学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138-001
医生的职业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医德。医德不仅适用于医生自己,也适用于护士以及医药技术操作等与医疗相关的各方面人员。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其中第三项特别指出:医学教育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因而对他们加强医学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医学教学实践中也应贯穿医德教育。
一、临床专业理论课时的医德教育
医学生在从基础课转向临床专业理论课学习时,是他们初次接触临床知识,将实验室中的细胞、组织、动物转变为以“人”为教学实体的学习过程。所以,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在教学中学习“以病人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提高道德水平。临床医学专业课中应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首先,医学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讲解医学某学科的发展历史、前景时,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为“白衣天使”应有的责任感,而对历代名医济世救人、献身医学的高尚医德的讲述,则可对医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医德医风教育;其次,通过临床专业理论课教师精心组织教学、严格管理的过程,也对学生具有道德教育作用。教师促使医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鞭策,都具有教育作用最后,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德育资源,他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尊重客观、科学的思想行为,包括人格魅力、对学生都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临床见习时的医德教育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真正初次与病人接触的阶段。医学生在临床见习中应当体验医德医风的内涵,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当医学生第一次来到医院,见到病人是带着各种病、伤的痛苦来到医院的,他们会学着拥有一颗“慈悲”的心来体谅照顾病人和治疗病患。这会促使医学生坚定立志解除病患的决心,激发学习医学知识的热情。医德的培育,有时就是需要医学生“身临其境”,与病人“换位思考”,并“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在临床见习中,医学生应当体会到医生为“人”服务,医务工作是一种救死扶伤的高尚的职业。这个职业更要求做人诚实、正直、忠厚、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病人富有同情心,对自己不计较得失。
三、毕业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
医生是个“三高”职业。也就是所谓的“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医学技术的最大特点不同于其它技术的显著特征是它直接服务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医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时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机会很多,应当自觉地用医德规范来要求自己。比如:注重医患沟通、医护合作、礼貌待人;对新人院的病人收集病史时是否做到了系统全面、重点深入;查体时是否认真细致,不漏掉任何重要体征;开具医嘱时是否深思熟虑;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甚至差错时是否勇于改正,不断修正;进行操作、手术时是否确实达到无菌要求,是否千方百计减轻病人痛苦和注意操作准确性;查房巡视病人时是否耐心、热心,一丝不苟地观察病情变化、考虑对策,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遇到危重病人时是否无所畏惧、积极参与抢救,将每个医疗动作都做得确实到位,医疗环节通畅;在全部的接诊过程中,是否为患者着想,注意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隐私、、特殊习惯;是否从心理到医疗经济学等全方位为病人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总之,这些都不仅是医疗技术问题,它无时无刻不是对医学生医德水平的检验。
关键词:临床技能中心;教学平台建设;临床诊断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16-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现今诊断学教学中,医学生不但应该掌握扎实的课本知识,还要尽快熟练地掌握临床技能,并拥有一定的医患沟通能力[1]。现今,九零后医学生已经开始大量进入临床见习及实习阶段,他们比以往的医学生思想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接受能力更强,以往的课堂讲授、互相练习、床边示教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使得见习阶段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日渐突出[2]。因此,在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中,探讨如何以临床技能中心为教学实践平台,加强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与临床思维培养,成为目前的一个重点。我校近四年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践,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并据此成功申报了校级及省级精品课程。以下就具体改革方案作一阐述。
一、完善临床技能中心的设施建设和教学管理
目前诊断学教学上突出的问题,就是日益增长的医学生与日益紧缺的见习资源之间的矛盾。之前扩招的五年制医学生,以及近些年增加的留学生、八年制医学生、重新开始招生的儿科班学生等也加入见军。同时,在见习过程中,患者由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特别是发现见习学生比较多的情况下,往往会拒绝配合查体;而患者一些隐秘部位的体检、诊断性穿刺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方法等也确实不适合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实施。因此,建立并完善一个高度拟真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解决以上矛盾的必然客观要求。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的临床技能中心不断完善临床技能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技能中心包括四个楼层,占地约3000m2,拥有阶梯教室、小教室、手术室、消毒室、视听室、模拟人室、更衣室等多种功能的教室,并配备了总监控室,可以随时观察教学效果并实现双向通话。技能中心还配备了各型模拟人,用于临床教学中的心肺听诊、呼吸机设置、心肺复苏、全身护理、分娩教学以及诊断穿刺术等培训。同时,技能中心还配备了大量电脑终端以进行心电图、模拟考试、多站式考试等培训。在技能中心管理方面,对于五年制及七年制学生采用每组6-8名学生配备4名教师进行小组带教的教学方式,带教课一般在课堂教学之后2-3天开展,给学生提供了在实践操作中复习理论知识的机会。技能中心对于八年制的学生则采用更加突出技能训练的管理方式,即上课时由一名主讲教师配备两位助教同时授课,一边讲课一边带教,减少了以往带教老师重复讲解的时间,带教老师也可以更好地掌握主讲老师讲授的课程深浅程度,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技能培训。
在诊断教研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技能中心还在我校网站上开通了预约课外练习功能,供医学生夜间来技能中心练习;同时安排主治医师或讲师级别的老师轮流在相应夜晚时段坐班指导。由于平时白天学生上各种理论课的时间安排得较多,每个同学在技能中心练习时间相对较短,这种夜间指导的安排获得了广大医学生的一致好评,每晚20名学生的预约名额很快就被学生预定完。
二、不断强化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开设以更多临床模拟设备为基础的教学中,必须将教学重心转移到技能训练上来,才能真正实现集讲授、示教、操作练习、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医学技能培训,以实现学生准确而熟练地掌握临床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3]。
我校技能中心在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见习课时的方式,切实将教学重心转移到技能训练上来。新版的大纲和实习指导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技能培训和考试,减少了讲授部分,鼓励学生自学部分课本内容,相应增加了见习课时和小组讨论。在教学大纲中的每一个部分均注明此知识点是一般了解还是重点掌握,并自编了各系统实习指导,便于学生自习、预习。在教学要求中,大纲强调教师必须较以往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并适当调整理论课与见习课的比例,由此,讲课与见习比例达到1:1.5。在以小组为形式的见习课中,教师和学生比例在1:6左右。同时,本教研室实施脱产带教制,以减少带教医生由于繁重的日常医疗工作对教学形成的干扰,并在开学前开展带教老师的集中培训和考核,做到老师先过关再带教。为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技能训练的重视、提高技能培训效果,教研室还在排课时同步安排课堂教学与见习。这种平行排课的方式,一方面基本杜绝了以往见习早于大课、导致学生毫无准备地来见习的弊端,另一方面也使带教老师得以在练习前不用先花时间讲一遍大课,最终增加了见习的时间,改善了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
在技能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应该拥有设备先进、环境逼真的教学硬件设施,更应该不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PBL/CBL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活生生的病例来激发大家练习临床技能和思维方法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以巩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示范、提问和总结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在强调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个性的培训。目前的教学中已经有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等多个PBL/CBL教学范本,扩大教学适用范围,以减少对学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技术的传授[4]。
2.引入标准化病人(SP)辅助教学。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医学生越来越难以在患者身上进行体格检查练习。教研室为此引入标准化病人(SP)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练习机会[5]。目前SP病人的数量较为充足,已经有十余名专职和半专职的标准化病人,并能够在学生的技能训练的问诊、查体等各项操作中扮演消化、呼吸、循环、以及外科急腹症等多种类型疾病。同时,由于SP病人毕竟与真实患者存在差异,教研室还保留了床边教学课时,以实际的病例促进学生技能训练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教研室还通过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反馈,针对学生认为SP病人还存在一些比如存在诱导、不够逼真等缺点,在教学中将这些问题进一步改善。
3.利用网络和电脑系统,充实教学内容。教研室着重建立完善了诊断学网站资源,通过提供教学视频、图片等方法,方便学生随上课随复习;同时还与兄弟院校加强网络交流,互通有无。在实验诊断学方面,使用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及检验信息系统(LIS),辅助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增加实验结果规范化、实验室LIS系统、质控等方面的内容,使未来的临床医生对实验室的数据来源及可靠性有所认识。在网站建设中,教研室增加了实验原理的介绍,做到使学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使学生掌握较前沿的医学技术,教研室在网页中还增加了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反之,对于书上记载的一些相对落后的、临床已经不用的方法则简略带过。同时,教研室还积极申请实时影像系统,与医院LIS系统相联接,将检验科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每一份镜下图片、每一份报告即时连线都动态展现,这种展示的过程既生动形象,又客观准确,使学生能在网站中对真实的检验图片和报告有更多接触和了解。
四、从考核层面引导师生重视临床技能训练
在日常学习中,医学生往往存在机械记忆的能力较强而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而医学临床技能的考核是很难通过简单的笔试和口试进行的,因此如何引入新的考核方法以客观公正地衡量考生的能力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本教研室为改变学生以记忆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习目标,力求建立以评价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为重点的考核管理模式,以调动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积极性。
在考核前的平时训练中,教师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和互动,根据考核要求不断发现和改善学生在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如教研室采取的期中师生座谈会,就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及时发现后进同学、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并采取措施加以辅导和督促,为学生最终考核获得较理想的成绩奠定基础。而从另一方面,学生每节课后也给上课老师打分、提意见,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改善。
在对学生最终考核成绩的具体操作中,本教研室改变了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平时训练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到了30%,在训练技能的考核过程中当堂打分,即学即考,学生参与见习的积极性和出勤率因此得以保证。而对于体格检查和四大穿刺等项目的考核,我们也单独给予考试,单独占分数。同时,教研室通过采用多站式考试、以及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等方法,不断提醒学生重视技能练习。从大多数学生的反响来看,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的确促使学生更加注重视临床技能操作和训练,临床实习的质量也得到相应提高。近两年,学生的平均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及格率下降了一半左右。
总体而言,通过本教研室的操作和实践的经验,我们认为,在诊断学教学中,本着务实、创新、严格、互动的原则,通过临床技能中心这个教学的平台建设,在不断加强技能训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强化师生在临床技能训练教与学中的实践理念、并通过相应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客观结构化考试方法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以实现诊断学教学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杰州,李玉光,段明科,等.创建临床基本技能精品课程的构思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34-35.
[2]杨宇峰,陈雷.临床技能中心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47-348.
[3]朱飞燕,熊梦辉,周增桓,杜庆锋.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0,7(7):59-61.
[4]施毕旻.浅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6):44-45.
[5]廖莉,陈道荣,向廷秀.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33-1135.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外科学;参与式教学法
评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CT), 又称批判性思维, 是个体在复杂的情境中, 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 在反思基础上分析、推理, 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培养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当今医学教育的主题。为此很多学者对培养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本研究对医学生在外科学见习课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并与传统式教学法进行效果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在2006级五年制临床本科班学生中分别抽取1班为对照组(72名),2班为实验组(70名)。其中男86名,女56名,年龄20~24岁。两组学生年龄和入学时的成绩、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均衡性良好。实验组70名同学分为3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10~12名同学。每大组每周1次外科学见习,每小组带教老师1名。对照组分为3个大组,每周1次外科学见习,由1名老师带教。
1.2 研究方法
1.2.1 实施方法 课堂教学课本使用吴在德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外科学》第七版,见习教学使用周荣祥主编的《外科学总论实习指导》第二版。课堂教学由相同老师按照统一方法授课,见习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由带教老师于床边带教,归纳总结,总计100 min。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带教。具体教学模式设计如下:①每次理论授课结束,带教老师事先布置见习内容。②每位见习同学针对见习的内容查阅教材、文献、网络等相关资料。③病史采集和查体:每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采集病史,查体,观察阳性体征,获取初步临床诊断依据。④小组讨论:根据病史和查体情况,小组内讨论,每小组由1名记录员整理记录。⑤各组陈述并回答:每小组由汇报员简要汇报病例,并提出可能的临床诊断及相关诊断依据。针对患者实际临床问题,教师进行更深入地提问。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肯定,并纠正回答中的错误。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先肯定其正确的内容,积极导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深入、补充,获得正确全面的答案。⑥总结: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结合自学、见习中的问题完整、准确地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要点。⑦时间分配:病史采集和查体30 min,小组讨论20 min。各组陈述并回答问题40 min,老师总结10 min,总计100 min。
1.2.2 评价方法
1.2.2.1 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理论考试成绩:基础知识占75%,扩展知识占10%,病历分析占15%。
1.2.2.2 问卷调查 两组教学过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由彭美慈等[2]制定的适合中国本土文化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从7个方面测量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即: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CTDI-CV总分为70~420分,某一方面≥40分表明某特质有较强表现;总分≥280分表明有正性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共发放问卷142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有效率100%。
1.2.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见习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见表2
3 讨论
3.1 参与式教学法原理 参与式教学法[3]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教学法主要以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为支撑点。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外在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 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 内在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 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
3.2 参与式教学法激发了医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对见习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能够根据不同见习内容翻阅课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全面询问病史并对患儿认真查体,积极讨论,分工合作,学习气氛热烈。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导入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求知欲、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表1显示考试总成绩实验组(78±3.23)高于对照组(72±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参与式教学法培养了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见习是从基础课走向临床实践的“桥梁”,接下来即是临床实习。大部分学生对临床工作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多接触临床。因此,通过学生亲自问病史、查体、诊断等,满足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病例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对疾病特点的归纳能力和口头报告病例能力,运用临床思维提出临床诊断,并制定临床计划,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的7个方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即: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参与式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与核心,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学活动单一、枯燥的弊端, 做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创造了一个积极主动、活跃、专注的见习教学气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万衡, 李小明, 胡柠杉, 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法的培养.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3): 411-413.
[2]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体系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MU Ke
(College of Pharmacy,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We analyze the importance for the conflict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from the pattern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all directions to paying attention to bo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humane quality, and 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teaching internship, in order to find the way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 of high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efficiently.
Key words character building education in humanities; educ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ethics
分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可行的新理论、新方法,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课题。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我们的患者不仅希望给自己主治的医生医术精湛、经验丰富,更希望医生宅心仁厚、医德高尚。因为只有当医生的品德高尚、素质修养水平高,才会竭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才能将自己的医学技能充分发挥,给病人看好病,从生理、心理上去治愈患者、服务病人。但是往往在一些医学院校中,没有将人文素质教育摆在首位,更没有将其渗透到医学教育体系当中,因此很多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上有所缺失。这也为以后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近多年来,医患矛盾和纠纷频频发生,并且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究起原因,与医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有着密切的联系。①因此,我们不仅希望医学生能在学校或者实践中熟悉医学的各种知识和掌握精湛的医术,更希望学生培养自己高尚的医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关注病人的各层次的需求,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因此,在医学院校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医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构建“全方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格局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总体设计,多角度思考,坚持科学化、系统化原则,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根据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其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②第一,加强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对医学生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其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改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将人文课程纳入医学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整合与渗透之路。第二,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充满朝气、健康向上的氛围,优化育人环境,这样可以有效、保质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生追求、价值取向、思想品德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③第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需要接受专业知识的灌输同时也接受价值观方面的信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自己在成长中需要“反思”与“启悟”,只有当教育是两方面,从外因转为内因的时候,学生的人文素质才会得到提高和升华。
2 采取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融通并重的教育理念
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主要包括两类,即医学专业素质和医学人文素质。医学专业素质包括医学科学知识和技能,医学人文素质是指以人为本,尊重人生价值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长期以来重视医学科学素质教育,忽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而医学教育的目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能服务于社会的优秀医生。因此,医学教育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不能将医学教育仅视为获取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进而为个人谋取名誉和经济利益,背离医学人文精神。④医学人文精神离不开医学科学精神,不具备医学科学知识和技能,谈何治病救人和人文关怀。因此,对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不可把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截然分开。值得注意的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形式上增加几门医学人文课程或增加人文教学课时,重要的是从骨子里对学生人文素质的修炼,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充分认识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相辅相成的教育理念,才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⑤
3 加强临床实习环节的人文素质教育
为了确保人文素质的提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教学医院进行质量监控,帮助教学医院逐步建立规范的教学保障机制,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贯穿整个临床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因此,根据这一原则,在临床实习阶段,首先选择带教老师时,应选派医德医风高尚的人进行带教,通过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来熏陶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以老师为榜样,展现优良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其次,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增加平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老师与见习学生接触机会较多,感情上容易沟通,他们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先导作用。再次,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考核要融入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见习的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并且坚持与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纳入管理体系,每学期进行一次,特别是对临床见习学生,见习单位要每个科室对学生进行考评,结果记入临床见习档案。
本研究受研究水平、时间精力等原因的影响,缺乏更详尽的实践资料支持,缺乏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培养一名政治坚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合格的医学大学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从业后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进而影响到医患关系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解决目前医患关系矛盾的根本。因此,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引起医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注释
① 李红杰.韩国国民素质考察报告[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② 刘鹏.浅谈现阶段高等学校教师素质[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2):24.
③ 胡涵锦等.人文社会医学教学:理论思考的深化及时间构建的探索――写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三周年[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4).
④ 王国平,周银,钱亚芳.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
[关键词] 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流项目;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112- 02
1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的历史沿革
协和首次将八年制医学教育制度引入中国,也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长学制医学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医学院。然而,现代医学教育,八年制教育制度不再是协和特有,我国已有13所医学院校采用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大陆医学院校中八年制学生人数最少的医学院,始终坚持“精英教育”思想与小班教学理念。大力尝试开展小规模特色办学,摸索出具有独特协和特色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
当国内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加强与海外医学院校的联系时,我校也在积极建设具有小规模特色办学特点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制度。本文旨在对北京协和医院医学院自1986年来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的管理经验、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为小规模特色办学下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近27年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86年起,我校建立了成体系的八年制学生交流学习项目,第二阶段自2004年起,我校建立了成规模的八年制学生交流学习项目,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多所医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即是这一体系的延续。
在这27年中,共计188名学生通过该项目前往澳大利亚西澳大学(1986-1992,共25人)、美国哈佛大学(1986-1989,2004至今,共46人)、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1989至今,共71人)、密歇根大学(2005,共1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2004至今,共45人)进行短期交换学习。其中北美约占62.77%,香港约占23.93%,澳大利亚约占13.30%。 美国的3所学校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分别为第一名、第四名和第八名。
自2012年起,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协和开始实行小规模特色办学计划,我校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计划取得重大突破。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拓展交换学校合作范围,支持、发挥同学自主能动性,开拓了新模式。2012年,除原有的3所学校外,我校目的学校扩展为6所(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加拿大Baycrest老年医学中心、荷兰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墨尔本皇家医学院)。同时,我校教务处、国际合作处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医学院校取得了联系、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在未来的数年间我校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目的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自2012年起,我校开始支持学生自主申请交换,学生自主申请成功境内外医学院校间交流项目,所需费用学校给予资助。通过自主申请,联系到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马里兰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等在内的11所境外著名医学院校进行轮转学习,当年参与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学生人数由原本的13人增长到了72人。
2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的成果
通过交换项目,开阔了学生眼界、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针对现实问题积极思考。通过多年跟踪随访交换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参与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从中得益的学生,整体的职业发展都较为成功,其中不乏中国医学界中青年代表人物。我校针对27年来被学校选派进行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的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长期跟踪随访,这58名医师中,留在协和医院或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内工作的共37名,占63.79%,他们在走上临床岗位后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其中高友鹤、杜斌教授等杰出代表已经成为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选择留在国内其他医院工作的医师共10名,占17.24%;选择赴国外医院或医学院工作、学习的医师共9名,占15.52%,其中6名医师就读或供职于在哈佛大学或哈佛大学附属医院;选择从事医学相关的金融行业的学生共2人,占3.45%。在针对这些学生的回访中,他们无一例外提到了,学校提供的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机会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成为了事业的新起点。我校坚持选择最优秀的学生赴海(内)外最优秀的医学院和医院进行见习实习,其成效通过长期学生随访得以肯定。
学生短期收获方面,每年学校交换学生归来之后,学校都会要求交换学生举办交流会、提交交流报告,进行经验分享,评估学习效果。在同学的反馈中,共有5点对于境内外交流项目的收获共识。
2.1 开阔视野
通过对2012年2006级学生赴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后的总结以及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几乎100%的学生认为,通过交换项目,让他们得以近距离的接触国外的人文风情、医疗体制和医学教育系统,看到了不同于中国现有体制的一面。这些印象中,有的是国内可以达到同样水准,但是表现形式不同的。有的是国外医学院校及医院领先我们的,值得我们加强提高的。这对于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医学的不足与优势、客观评价自身优缺点、不断提升与完善自身很有帮助。
2.2 感受异同
通过与国外的医生与医学生一起在临床一线进行学习轮转,学生对国外医院的信息系统、病房设置、医师分工、医疗保险、医学教育、医师培训、医患关系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在轮转过程中,了解了社会医学工作者和家庭医生这两个在美国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广泛出现的角色。他们也看到,在国外的医学院校中,医学生在病房的工作中承担了更积极、更重要的责任。与国外医学院校不同的是我们的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角色更趋于“学生”的角色,学生更喜欢被动接受知识胜于主动发问和自学,临床学习的效果也因临床医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兴趣有很大不同。
2.3 自我反思
通过对2012年2006级学生赴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后的总结以及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53.6%的学生认为交换项目帮助学生开阔了眼界,看到我国现况与国外的不同,促进了学生对于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医学中心、如何成为优秀医生、我国目前医疗现况、如何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刻的反思。
2.4 职业选择
出国交换的经历给了学生定位自身、建立自信的机会,为很多学生打开了职业选择的大门,成为了其职业腾飞的新起点。大部分学生在交换过后更加坚定了在中国成为医生,奉献与奋斗终身的信念,他们将在交换中所思所得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工作和学习中。
3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的经验
北京协和医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开展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其长期与短期成效都得到了肯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与摸索经验。
3.1 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学校的选择
北京协和医学院多年来坚持只与海(内)外少数医学院校开展项目,与我校开展交流的医学院中,美国3所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分别为第一名、第四名和第八名。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排名中也名列前茅。自2012年起,我校支持学生自主申请交换项目,学生自主申请联系到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马里兰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等在内的11所境外著名医学院校进行轮转学习,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学生自主联系的部分医学院校综合评价分别位列第一名、第二名、第七名、第八名、第十五名,部分为某些热门领域中的顶尖院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学校的总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准。这一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3.2 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具体实施
北京协和医学院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具体开展上,要求学生无论是通过学校选派还是自主申请方式至其他院校学习,必须首先完成全部临床见习轮转。在海(内)外医学院学习过程中,必须深入临床一线工作,进行实习见习。项目时间一般在1~2个月,由学校全额资助。这一制度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学生在赴其他医学院校学习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深入一线真正有所收获。
3.3 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成果的转化
我校学生在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中获益的同时,也将在国外的所思所得进行分享和转化,成为了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校过去27年间部分交换学生的长期随访,可以发现其中63.79%的人选择了留在协和医院或协和系统进行工作,其中不乏热心于临床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参与我校教学事业的改革与实施,在走上临床岗位后,将在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中的收获应用于临床工作、教学中,使更多学生得以获益。
4 进一步完善我校海(内) 外临床实习见习
4.1 制定更加明确、量化的交换生选拔标准
在交换学生选拔中,交换生的平时成绩和英语交流能力占较大比重,此外在评分系统中也应给予科研经历和社会活动一定权重,但各项评分与权重并无固定模式。制定量化、与学校教学目标要求相一致的交换生选拔标准不仅可以保证选拔制度公平性,更可以起到正面积极的学生引导作用。
4.2 完善对交换学习经历的认证
交换项目替代本校相应的课程、轮转,或给予学分认证,这对于促进交换项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短期学习质量的必要途径。如果交换项目因影响既定教学计划而不能替代相应轮转或课程学分,则项目运作者应当对项目的时间、内容等进行更多的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1] J Frenk,L Chen,Z A Bhutt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2] T P Lam,X H Wan,M S Ip.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J]. Medical Education,2006,40(10):940-949.
[3] 张蕾, 杜伟伟, 李晓佳,等. 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换项目的管理与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
[4] E R Houpt,R D Pearson,T L Hall. Three Domains of Competency in Global Health Educ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All Medical Students[J]. Academic Medicine: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2007,82(3):222-225.
1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学习的重要性
1.1高尚的医德是顺利实施医疗实践的重要保障
医学生的基础及临床课程繁多,但这些课程在理论学习阶段多是在课堂进行,因此只有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才开始逐渐接触患者。因此在进入临床阶段后学习医德修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医学生可以在这一阶段将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所遇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医疗实践疑惑在医德修养的教学中向教师反馈并得到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医学生也可以将医德修养课程中所学的道德要求和医德规范付诸于临床医疗实践并不断自我反省,向着德艺双馨的培养目标努力。在医学生阶段尽早为其树立正确的医德观有助于他们未来行医生涯中医疗实践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树立科室、医院良好医德医风的大氛围;有助于培养在诊疗工作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尊重患者隐私的观念[2];有助于培养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的意识与方法[3];有助于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1.2高尚的医德是评价医务人员素质的重要条件
医务人员的技术必须符合医疗实践的需要,同时医务人员的医德也必须符合医德规范的要求。每一位在入学之初都曾举拳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从成为医学生那一刻开始,就应该不断培养甘于奉献、公正廉洁、勤奋严谨的职业素质;医务工作者强烈的责任心,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4]。没有良好的医德,即使技术再高、能力再强、也仅仅可以称为有一技之长,但并不是社会所需要、所培养的医学人才,更不是能够起到传帮带作用的医学学科带头人。
2培养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方法
一般学校在课程设置中主要采取理论授课方式,讲授相关的概念如医德的本质、医德的作用;医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医德修养的内容和含义、提高医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相应地设置部分案例讨论课对理论课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3探索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3.1课堂理论授课
这是很多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但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的效果,建议一方面调整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课时的比例分配,增加实践课程课时比例,以更有效地吸引医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不断学习-反馈-学习的循环中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摒弃不适的想法。另一方面调整理论授课的时机,建议在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即与真正的医疗环境接触后进行,可以避免纸上谈兵的局面。
3.2实践授课方式
实践授课目前多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建议可以通过丰富的外在形式,将内涵融会贯通在其中。
3.2.1角色扮演。可以将一个故事进行角色分配,分别让学生扮演患者、家属、医生、护士、护工等医疗实践中的真实角色,让学生们依次扮演不同人物,换位体验。也可以将一个故事根据好的医德示范效果或不好的医德案例结果,分别进行剧情编写形成不同结局,让同一组学生按照“剧本”分别演绎,多次采用“时光倒流”方法,在每一个不好的医德体现节点处进行时光倒流,引导学生们构建良好的医德医风。
3.2.2辩论赛。可以通过有激励和竞争意识的辩论赛形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可以布置成辩论赛的场地形式,也可以通过“本科生最佳辩手遴选”的方式模拟进行,分别给予学生们一些辩题,让他们在辩论中逐渐梳理出正确的医德规范。
3.2.3树立身边榜样。可以通过身边榜样的方式让学生们近距离聆听医德高尚医务人员的事迹,感受他们的医德魅力。例如北京安贞医院就有20位援非医疗队队员在几内亚与埃博拉近距离接触,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平凡,但又都很伟大。我们通过事迹报告会形式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学习身边的安贞榜样。
3.3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德修养的重要一环
本科生面临考研或者是就业,重视专业知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往往忽略人文素质的学习和培养。在临床见习或实习中引入人文医学知识培训并采用LAP量表进行评估,有助于树立医学生医德修养和人文医学素质不断提升[5]。综上所述,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德修养课程的课时分配、理论授课时机、实践授课的形式、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仍需要参与医德修养课程建设的老师们不断探索,以培养出更多符合修德、修学、修能要求的合格医学人才。
【关键词】PBL;临床医学生;普通外科见习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53-01
普通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而临床见习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见习不但进一步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还要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基本临床技能,积累大量临床经验。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任务,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单纯、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目前在国际上开始流行,它的优点在于打破学科界限,以问题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适合做医生的知识和技能[1]。因此我们将PBL教学发应用于普通外科见习教学,并在见习结束后,评估教学效果,是医学实践教学的新尝试。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研究对象。在我院临床见习的南方医科大学2005级临床医学生共40名,其中男生26 名,女生14 名,年龄19~21 岁,平均年龄20.3 岁。
1.1.2制定见习计划。针对普通外科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制定见习计划,见习重点放在普外科常见病(如急腹症、消化道肿瘤等)的学习。
1.2教学实施。采用PBL教学法,每组学生由一位全脱产医生集中带教,见习时间为1周。在见习过程中,精心挑选较典型的教学病例。10人组成一个见习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到患者床旁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学生在问病史时教师加以引导,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病人,学生询问患者腹痛的情况,从腹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询问,教师提出问题该病人腹痛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进食有无关系?缓解方式是什么?学生发现问的不全面的地方可以继续询问病人,从而加深印象。检查完成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报告病例,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路,穿插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教师对学生发生的遗漏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进一步检查补充,从而加深对这一体征的印象。另外,在见习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先把病人的辅助检查资料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们获得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后,提出问题为明确诊断还需要哪些辅助检查、这些辅助检查的意义何在,再由学生进一步讨论,加深认识,最后由教师加以分析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问卷共包括24个问题[2] 。问题(1)-(3)为对PBL教学的总体评价,问题(4)-(9)旨在调查知识掌握的情况,问题(10)-(11)旨在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老师对我好,谢谢您”的积极评价倾向,问题(12)-(21)调查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问题(22)调查PBL学习的效率(效率:掌握的知识/学习时间),问题(23)-(24)为了考查学生对PBL的适应情况。调查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每个问题包括“是”(2分)、“一般或不肯定”(1分)、“否”(0分)3个答案。这份调查问卷力求从多方面反映PBL的教学效果。
2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和PBL教学的总体评价较高,学生认为PBL教学的学习效率较高,对PBL教学的适应情况良好,PBL教学能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但部分学生通过PBL教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相对较低,与其他研究结论相同[3]。分析原因可能与所学理论知识短时间内较难应用于临床有关。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PBL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PBL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平等,从而形成毫无偏见的学习气氛。在这种环境中,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其学习的满意度自然很高,也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PBL教学采用“先问题,后学习”,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融洽的氛围,使师生互动,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与动机等,强化了专业思想教育。
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试行和推广PBL教学法对硬件设施和师资要求较高,且对学生要求较高,对于已经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需行必要的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
PBL教学耗费时间相对较多,但学习效率高,学生反响好。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值得在医学教育领域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博,程志,曹德品等.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7):1-2
[2]于征淼,陈晶.高等中医教育中PBL教学调查问卷的设计[J].中医药学刊,2006,24(6):1109-1111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教育;八荣八耻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84-01
引言
2006年,提出“八荣八耻”荣辱观,为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与荣辱观道德标准的差距,有效开展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课题组对赣南医学院300名五年制三年级本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当前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可嘉,为民解忧的意愿较强,重视医术的态度较好。但也表现出许多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有义利选择的游移、创新精神的匮乏和敬业精神的不足。本课题组以“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为契机,从观念创新、细化教育内容以及方法创新三个方面对医学生医德教育提出建议,使医德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
1 “以全心全意服务病人为荣”,加强医学生服务观念
医疗卫生事业“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根本任务决定,无论在何种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服务病人”都是医德教育的宗旨。但因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医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多元化和不稳定性。因此,把“全心全意服务病人”的正确理念作为医德教育中的宗旨,贯彻落实到医德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尤其重要。只有把关心病人、同情病人、尊重病人这一系列基本要求都转化为服务病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不负“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教育当代医学生永记白求恩精神,牢记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宗旨,牢固树立医学生医德新风尚,加强医学生服务观念,切实增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自觉性。
2 结合“八荣八耻”,细化医德教育内容
加强医德教育必须注重荣辱观教育,荣辱观教育解答了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这是新时期医德教育新的要求。
第一,珍视生命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核心内容。珍视生命就是尊生,是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唐代药王孙思邈强调“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①培养医学生“以珍视生命为荣,以漠视生命为耻”,就是要培养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不仅要治病救人,而且要关爱和尊重病人;不仅要关爱和尊重病人,而且要关爱和尊重作为病人的人;不仅要关爱和尊重作为个体的人,而且要关爱和尊重作为人类存在的人即人类本身,“无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 ②这是医德教育对荣辱观最直接的践行。
第二,重义轻利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游戏规则,使重义轻利的传统和医生的美德被遗忘,功利的需求掩盖了对疾病的关注,医学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被淡忘,导致他们容易一切向钱看,难以抵抗金钱的诱惑,学生对于道德评价标准左右摇摆。再加上病人及其家属的求助心理、感激心理,极易导致道德滑坡现象出现。荣辱观能够引导医学生摆正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直接提升医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医德教育要始终把“以重义轻利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教育贯穿医德教育的始终。
第三,勇于创新是医学生医德教育新的重心。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面对科学技术的革命,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频现医学领域。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医学院校,培养创新性人才责无旁贷。因此,“以勇于创新为荣,以固步自封为耻”,成为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的重心。
3 拓宽教育渠道,创新医德教育方法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课堂是塑造医学生良好医德的最主要渠道。然而,有些带教教师缺乏教师的角色意识,对待患者冷漠麻木、小病开大处方、收受红包回扣、把没钱的病人推出院外等行为时有出现,这些做法都影响了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教师不仅要成为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更要成为医科学生树立荣辱观的引路人,以身作则。在授课时,针对医科学生的特点,把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医德教育,让医科学生真正把荣辱观和医德的基本理论和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心的信念。让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医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
第二,在临床见习中加强荣辱观教育。目前,学校医德教育是一种短期的应急教育,时间短,形式单一,缺乏持续性和全面性。尽管医学生接受了医德教育,但这种教育却很难转化成职业行为道德准则。而临床的见习是医学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这一过渡阶段完成从医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如果在这个阶段不加强教育,有些学生很有可能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出现医德教育与教学实践想脱节的现象。因此,在临床见习阶段继续加强荣辱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因为学生不再学校就放松了荣辱观教育,而应该经常与带教医院保持沟通,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共同管理。
第三,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体,扩大荣辱观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开展艺术节、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业余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以荣辱观为导向,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载体,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自觉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
对于医科学生来说,荣辱观的贯彻与执行与优秀医德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以荣辱观教育为契机,引导他们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孙思邈.千金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