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火箭之父

时间:2022-10-14 07:28:40

生不逢时的火箭之父

开篇之前,猫哥想请大家做一个小测试,大家随机找到身边的小伙伴(必须是没看过《科学Fans》的),然后问他一个问题:现代火箭之父到底是谁?猫哥可以肯定地说,90%的答案都是错的,如果不服,我们可以赌五毛钱!

火箭源起

在我们中国人的语境下,我们习惯性地将现代与古代的火箭混为一谈,然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作为一个传说或者历史小故事来讲,这样说没啥问题,但如果按照严谨的科学眼光来看待,这种故事只能忽悠幼儿园里心智未成熟的小朋友,因为现代火箭与古代炮仗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严密,只能说,现代火箭工程师的灵感源泉可能来自于中国的火药。

现代火箭的理论奠基人是一位出生于沙皇俄国的中学教师,自学成才的理论专家——康斯坦丁一齐奥尔科夫斯基,不过终其一生,他也未能将火箭理论转换为现实。1926年3月16日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奥本市,人类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绰号为“尼尔”的“小家伙”腾空而起。虽然“尼尔”腾空12.5米,在空中飞行2.5秒后径直栽进56米远的菜地里,但这和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一样应该被史册铭记,当然,与“尼尔”一起应该被铭记的是它的发明人——罗伯特·戈达德。

罗伯特·戈达德于1882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精通机械的刀具加工商人,而母亲则是一个得了肺结核的老病号。小时候的戈达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学生,因为经常留级而成为“坏学生”,而且尤其厌恶数学。“坏学生”也就算了,戈达德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患上了肺结核。按照中国传统家长式的思维,留级生基本上等于坏学生,那么成人定义下的“坏学生”就会走向职业高中、技校或者烹饪学校,然后学一门谋生的手段。如果按照游戏选择难度来说,“坏学生”这一属性就确定只能选择“Hard”模式,再加上当时几乎等于绝症的肺结核,戈达德的科学之路基本上走的是“Niqhfmare”模式。

对于戈达德而言,可以说是一本科幻小说改变了他的命运——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的著名作品《星际战争火星人入侵地球》。许多年以后,戈达德曾回忆说:“当我仰望东方的天空时,我突然想,要是我们能够做个飞行器飞向火星,那该有多好!我幻想着有这么个小玩意可以从地上腾空而起,飞向蓝天。从那时起,我像变了个人,定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无奈的“业余专家”

罗伯特·戈达德进入大学后便开始疯狂地研究航天技术,并且在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关机如何自动保持平衡的论文。拿到博士学位后,戈达德进入克拉克大学开始任教并用自己的薪水来承担火箭开发的相关费用。1915年的一个傍晚,戈达德在克拉克大学的校园里进行了平生第一次火箭发动机测试。这次测试爆发出的声响与喷射出的明亮尾焰让学校警卫吓掉了魂儿,随后,校园里响起了火灾警报……

“玩弄”火箭这么高级别的“大玩具”,除了高智商是必备因素之外,钱也是至关重要的。戈达德用自己的薪水来研究火箭,很快就发现自己玩不转了,他不得不四处写信谋求赞助。史密斯学会在这个时候帮了他一把,赞助了5000美金,并且在1919年发表了戈达德的开创性研究报告——《到达超高空的方法》。不过,当时的美国新闻媒体在报道科学事件的方式和现代的大众媒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尤其是《纽约时报》歪曲戈达德的思想并传播,批判火箭在宇宙中推进的想法是痴人说梦。新闻发表后,民众当中的“拜科学教徒”们对戈达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嘲讽,不过强大而低调的戈达德对此不闻不问。

不过在学术圈内部,《到达超高空的方法》流传到欧洲尤其是德国以后,引起了火箭研究者的高度赞誉,罗伯特·戈达德被誉为继齐奥尔科夫斯基之后的又一位火箭开创性研究者。几乎在后,欧洲的英国、魏玛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与前苏联纷纷开启了火箭研究计划。在上述国家中,魏玛德国(后纳粹上台变成纳粹德国)是对火箭技术最为热衷的国家,因为一战失败后德国必须遵守《凡尔赛和约》,不得装备长程火炮,而火箭作为一种远程武器载具的想法就得到了德国国防军的重视,德国的火箭科学家则有了正式“编制”并划入军事研究部门。

就在欧洲大张旗鼓开始火箭研究之时,罗伯特·戈达德的火箭之路却并不太顺利,因为他真的很缺钱。此时的美国虽然逐渐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但国家层面对军事技术的热情并没有欧洲这么浓厚。戈达德好不容易得到古根海姆家族的资助,获得了10万美元,但和德国、前苏联的火箭专家们比起来,这都不算个事儿,他更像一个“民间科学家”。

火箭工程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部级的超级项目,戈达德依靠自己的智商与资助人的资金,的确无法与德国的技术对抗。虽然戈达德算是最早意识到火箭的军用价值的人,并试图说服美国陆军接受并资助火箭项目,奈何当时的陆军主战思想甚至连坦克装甲都认为是异类,更别提火箭这种“高大上”的东西了。

到了1937年二战爆发前夕,戈达德的火箭最高才到达2.7千米,而此时的飞机已经可以攀越到15千米的高空,气球甚至可以到达22千米。更让戈达德郁闷的是,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A5与V2火箭分别达到12千米与84千米高度,V2火箭甚至投入轰炸英国的实战。

这里,我又要说一个如果戈达德泉下有知将会更窝火的事情:虽然美国陆军拒绝了戈达德的火箭,但纳粹德国与前苏联却费尽周折想窃取火箭资料。纳粹德国驻美国武官弗雷德里希·冯·博迪赫以外交官的身份为掩护,了解相关技术资料后写下4页的报告并偷偷送回德国。另外一名纳粹德国间谍格里奇甚至掌握了火箭燃料与火箭降温的核心资料。前苏联也没闲着,派遣了一名女间谍进入到美国海军部,窃取了戈达德关于火箭军备化的报告并送回国,正是这个报告提醒了前苏联人一个重要信息——火箭是一个划时代的军事武器。

结语

1945年8月10日,罗伯特戈达德因喉癌去世,留下83项专利,他的妻子则在其丈夫死后继续申请并获得了131项专利。此时的美国已经意识到火箭的重要性,在“回纹针行动”中带回一大批德国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就在这一群人当中,而这个行动却显得罗伯特-戈达德是多么生不逢时。

1959年,为了纪念罗伯特·戈达德,NASA将自己首座,亦是最重要的航天研究中心命名为“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1969年7月17日,当“阿波罗11号”发射以后,《纽约时报》发表了一份迟到了49年的勘误声明,为1920年嘲讽戈达德的文章道歉,原文如下:

Further

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haveconfirmed the findl ngs of lsaac Newton in the 17thCentury and t is inow defintely established that a rocketcan function in a vacuum as well as in an atmosphere.TheTimes reqrets the error

上一篇:豌豆皮的科学史八卦 下一篇:融合教育背景下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