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对比

时间:2022-10-14 06:35:36

传统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对比

【摘 要】目的:分析传统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腔内激光治疗分为观察组,72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月下肢肿胀、酸痛、乏力等症状均逐渐消失;术后1个月皮肤色素沉着减轻,3月恢复。对照组除未出现皮肤烧灼并发症外,其余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传统手术;腔内激光;下肢静脉曲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6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4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腔内激光治疗分为观察组,72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97患肢,39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44.6岁;对照组共94患肢,38例男性,34例女性,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6.2岁。所有患者患肢均表现为浅静脉曲张,无严重曲张成团者;超声检查隐股静脉瓣膜处有血流返流,深静脉血流通畅。所有患者下肢无溃疡、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Surgilas半导体激光闭合仪,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远端插入6F导引导管,沿导管方向在大隐脉主干周围注射保护液;插入激光导管;输出功率( 11±1) W、频率 0.5 Hz、连续脉冲方式,再以0.5~1.0 cm/ s的速度回撤激光导管对整条大隐静脉主干进行治疗,再根据造影用自制电凝装置穿刺分支小的静脉及交通支,电凝功率20W;血管较粗者再透皮缝扎;手术完成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对照组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抽剥、属支及交通支结扎术。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采取术后抗凝、聚、活血化瘀、抬高患肢等措施,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周,穿弹力袜3-6个月。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比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长时间站立、体型肥胖高大、饮食习惯等均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发病后会出现患肢酸胀、乏力、色素沉着、浅静脉炎等症状。传统手术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的方法阻断血液倒流的途径,取得了确定效果;但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有疤痕等。

采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采用光纤持续向静脉内输入不同波长的激光,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及血管壁的方法促进受损血管壁纤维化愈合,并形成少量血栓,最终促进大隐静脉永久性闭合。有相关报告显示,激光对静脉管壁的间接热损伤可起到治疗作用,适用于原发性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的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失败者或过敏者。由此可见,采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微创等优势,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军,董国祥.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17(1):20-21

[2] 刘鹏,王非,林凡,等.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0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 23(4): 240-241.

[3] 梅家才,汪昱,伍波,等.腔内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50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7(7): 617-618.

[4] 禄韶英,祈光裕,孙学军,等.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初步观察[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4,11(5):前插

上一篇:关于对阑尾周围脓肿治疗的再认识附43例报告 下一篇:抚触对被遗弃婴儿发育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