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文本—— 个性化阅读之根本

时间:2022-10-14 05:50:39

尊重文本—— 个性化阅读之根本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如果不能辩证地看待这一要求,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不少误区和曲解,甚至是严重的导向错误。本文主要从尊重文本这一角度来探讨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前提。

这是一节《孔乙己》的公开课。教师在讲到孔乙己因偷了丁举人的书而被打了大半夜,最终被打折了腿时,问道:“孔乙己究竟该不该遭丁举人的毒打?”有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该打,丁举人打得对。现在小偷多猖狂,尤其偷自行车的,就是该打。”他的发言激起了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就炸开了锅,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一些同学开始赞同这种说法。而此时开课老师却说:“这位同学的发言很有新意,不错,值得表扬。”然后又继续讲解下面的内容了。

这让我猛然想到,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老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时,“真好”“不错”这样的词语运用得越来越频繁,评价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和空洞。

其实这个案例,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孔乙己究竟该不该遭到毒打?让学生各自说出理由。这样既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作多元解读,也产生问题情境或矛盾冲突,然后让学生回归课文,研读探究,有理有据地展开争论,从而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理解课文潜在的价值取向。对“孔乙己该不该挨打”的判断,反映出学生对丁举人这种草菅人命做法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孔乙己》中丁举人的行为是一种目无法纪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被当作是“为民除害”,那么学生的价值取向将被歪曲。

阅读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它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应尊重和宽容地对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心理体验,但并不是说我们只能一味强调这种独特的体验,而忽视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再如有些名校的学生对《背影》多元解读,反馈出来的信息是,朱自清的《背影》已不适合当代中学生阅读欣赏了。理由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形象太落伍了,如衣着不光鲜,行动迟缓,语言干巴,总之不够潇洒;过铁道时竟然违反交通规则,简直是丢人现眼等。这里所谓的解读很显然反映了学生理解的片面,在他们的心灵中形成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片面的,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因此,面对一些存在“歧义”理解的材料,教师首先应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允许他们做出多元解读,然后组织学生对课文再次深入研读,进行争辩、甄别和评价,“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把学生自主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允许他们做出多元反应,但不能忽视课文潜在的价值取向,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引导、指导的权利不能丢弃。

1.要确立现代阅读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含作者)、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实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就成为思维主体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的动态过程。作为教师就是要在两个主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和文本之间找到契合点,学生和教师之间找到共鸣点。

2.阅读文学名作,要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现代的学生思想活跃,各种新的思潮、新的观念充溢着他们稚嫩的心房。教师只有设法营造一个师生共享的精神殿堂,要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贴近文本,最大限度地去接近文本的“心”,即作者的心,方可享受大师们给我们提供的精神财富。

3.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主题是凝练的、唯一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一篇文章的主题不太会是多元的,而感悟却具有多元特质。阅读教学倡导探究式阅读、个性化阅读,本无可厚非,但有其前提和原则,即尊重文本、充分感悟、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才可谈超越文本。

尊重文本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如果听任学生的个性发挥,忽视文本的价值导向和精神感召,会导致文本的失落和偏离。对《背影》中的父亲形象,有些学生不从文本的主旨探究,流离文本,得出父亲形象不堪、落伍丢人等看法也就不足为奇了。教师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之中,对学生不合理的、不科学的看法明确表示不赞同。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必须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哈姆雷特。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是会理解的。

学生要仔细地阅读文本,推敲文本,才能形成独特的见解。如果学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琢磨,粗略地浏览过文本之后,就迫不急待地放手让学生去“多元解读”,甚至是找刺、钻牛角尖,那势必走进死胡同,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美好品质和素养的形成。只有尊重文本,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解读;学生才会有深入的理解、创新的发现,才敢于说出有悖常理、却颇有情理的真知灼见。

上一篇:奥里伽奇遇记 下一篇:让学生体验动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