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 关怀学生

时间:2022-08-12 08:43:04

尊重学生 关怀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师生平等相待,积极互动,教学相长,体现了人文精神。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及其价值,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以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目的,让每个学生努力于人的充分自由自觉地活动、不断自我创新,从而不断超越自我而达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人文精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一切从人出发的精神;是一种自觉地反省人生价值、自觉地担当人生责任、自觉地塑造健康人格的精神;人文精神的历练贯穿人生全程。

一、什么是教师人文精神

教师的人文精神是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师的人文精神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精神。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正是人文精神的修炼之路。与学生的感情交流能有效地与学生实现精神上的“对接”,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人类创造、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培养灵魂健全的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那么,作为学生“德育书籍”的教师就应该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温暖的教育情怀,敬畏每一个健康、纯洁的生命。教师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如何培养一个精神丰富强健、能积极认同本民族文化的人,一个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人,一个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的人,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未来是一个技术性和商业性很强的社会,技术和资金在给人类带来生存便利的同时也常常使人沦为异己。怎样才能不迷失自己,在强力和喧哗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由民主的人格,怎样才能倾听到来自自己内心世界的声音,始终把自己安身立命于美的追求之中,怎样才能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中真正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并在生存中体现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去思考。我们的教师今天多洒下一滴汗水,我们的后代就多一份财富;我们的教师今天多耗费一份心计,我们的民族就多一分前途。重任在肩,光荣而又艰巨。作为教师,应该怀着一份激动、怀着一份责任、怀着一份敬畏,把历史的重担挑起来。

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问

没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没有理想的人,便不能创生理想的社会。我们应该不断追问: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把学生塑造成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的真正的人,还是仅仅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大分工中的一个组成?是追求人自身价值的不断完善与提升,还是在科技与经济的进步中摧残人自身的价值?显然应该是前者。因此,新课程改革把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完善人的精神结构、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拥有健康完美的人格。

3.谋求维护教育的公正公平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在存有各种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能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状态,缩小社会性的不平等。我们要积极维护和支持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关心农村教育,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关心教育资源的分配,关心教育机会的平等。在教学活动中,摒弃标准化、同步化、统一化,对于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学生,一律平等地对待。

4.始终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生存为本,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勤奋,心灵充实,适宜愉悦,并为学生未来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体现在学生对教育的选择上,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简单地说,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选择性。

5.敬畏生命,善待学生。

生命富有灵性,生命是这个星球上最为宝贵、最为活跃的资源。没有生命就没有历史、当下和未来。没有生命就没有美丽的彩虹,没有生命就没有绿草青青、鸟语花香。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可重复,如东逝的流水不复西归。而稚嫩孩童的生命质量、最初对世界的感受将影响甚至主导他一生的生命成长。热爱生命的最高境界是敬畏生命,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对自己、对一切富有生命的东西的虔敬之情,那是和谐,是美好,是理想,是价值,是我们永恒的追寻。

“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是一种爱,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对学生心灵的点拨。

二、如何重建教师的人文精神

当下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一切事物都被无一例外的判断为有用和无用之分。这是一个物质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关心着谁动了自己的奶酪,并时刻觊觎着别人的奶酪。这也是一个教育被异化的时代,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带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绝大部分老师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对生命是什么,对你是否为孩子们充满活力却并不完美的生命产生过持久的激动,对是否在教学中获得过幸福感等问题感到漠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想是在肉体的物质的生命中融入精神,是整个生命富有灵气,健康成长,获得快乐和幸福,从而使社会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我们已经从智慧教育、精神教育下降到了知识技术教育。当然,今天社会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创新能力已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只见知识目中无人。我们更应该从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高度,去理解创新,塑造人格。但我们并不是这样做的。今天的教育,知识是一切,老师教的是知识,评价的是知识(其实,我们的知识也没有学好),忽视了孩子的情意,挤占了孩子的空间和时间,忽视了整体生命的成长。我们太功利主义了,总想一口让孩子吃成个胖子,总以为孩子潜能无穷,小学生学奥数成风,还要学钢琴、书法,一次小小的考试,总要反复练兵,出了一点差错,老师批,家长批,恨铁不成钢。其实,他们哪里是在教育,他们是在组装“智能机器人”。中高考的压力直接落在中学生身上,早出晚归、周末补课,成了学校帮助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不败之法。有一个调查表明,一位刚考入某重点中学的孩子,早上5点半出门,赶到学校上早自习,然后才到校外买早点吃;中饭回家,但没有时间午睡,吃完饭又要上下午的课;傍晚放学后在街上买晚饭吃,再上晚自习到9点半;10点到家还有作业,一直要到11点半才能睡觉。而且周六不休息,周日下午还有课。现在教育就是做习题,做好习题考高分,考高分进重点,进了重点好就业。你看这是多么荒唐的事啊。把完整生命的教育下降到做题目,把美好理想的追求下降到每分必争追求高分,把德性、智慧抛在一边,陶醉于眼前小利,这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多么可悲的教育。

三、教师人文精神重建的主要途径

1.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校园是教师最基本的生存环境。校园中的树木花草、图书设备、操场房舍,校园中的规章制度、人际关系、日常教学,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影响着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创设人文校园,除了将学校自然环境、教学条件作人文化的设计、配置外,更重要的是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文化。比如聘任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进修制度、教研制度等等,都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从教师的愿望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利益出发。真正尊重教师、体现教师在校园环境中的主人公地位,创造一种学术自由、人际宽松、环境温馨的氛围。

2.阅读人文经典

人文经典是人们长期以来对世界和人生状态、意义的描述与阐释,是人类思想的精华。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精读孔子、老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追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义为上的理想人格,倡导忠、孝、友、悌等人伦价值,探索勤劳、朴实、和谐的道德观念,崇尚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等等。还要精读西方人文典籍,比如,阅读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书,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阅读中国文化经典和西方文化经典,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3.反思教学实践

人文素养的培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理解和观念的确立上,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学校生活、学生生活的互动中切身体验,不断反思,才能真正活跃起来,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点关怀、一点理解、一点宽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用人文的观点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用人文的方法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同其他教师积极合作互助。

新时代的教育呼唤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协调发展,教师和学生共同健康成长。我们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人的发展,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和交流,用教师自己的人文精神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师生共同禀承诚信、仁义、和谐、自省、谦让等传统人文精神的精华,同时注入人格独立、个人价值、思想解放、自由平等、博爱宽容、民主法制、公平竞争等现代意识,构筑完美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顾梦亚.教师人文精神培育

2 吴文芳.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人文精神的内涵和重建.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上一篇:小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下一篇:童年――复兴于理性,消逝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