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入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4 04:13:09

从兴趣入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是一个人自觉、自主学习的最大源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怎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呢?

一、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故事、史实,把课讲得富有趣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境之中,它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与一些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很多,引人深思,可教育学生珍惜时光,胜过古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斗志。

二、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比如,教师在教“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时,可以给同学们出示了一幅动画:一个人不小心掉入池中,然而更不幸的是有几条毒蛇正向他游过来。看到这,同学们注意力相当集中,非常紧张。都说赶快逃啊,这时候教师立即问:“同学们说他应该怎么逃跑呢?”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垂直的往岸边游啊”。由于同学们的帮助他终于逃脱了,同学们这才松了口气。这么一来同学门再也不会忘记原来点和线之间垂线段绝对最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课堂就能收到很理想的效果。

三、重视语言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使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角度来讲,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应具有直观形象性、趣味性、动态性和简洁性。

1.直观形象性是指语言直观、形象的美感。数学教师的语言应是尽量多地借助教具、图表、仪器等,或借助比喻,把深奥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感人的意象。

2.教师语言动态性的体现:(1)应是”抑扬顿挫”,不过,这四个字里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性,怎样把握好顿和挫,这应是值得我们永远探讨和体会的;(2)是”富有情感”,用情感将语言动态化,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再者是”富有启发性”,用好语言、语调、动作、表情启发思维。

3.教师的用语应简明生动,不呆滞冗长。有些数学知识或规律,描述详细,又枯燥无味,不易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常常可以借助简单明了又朗朗上口的口诀来揭示其本质,帮助记忆,并可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炼、生动、清晰,力求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教师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语言来渲染气氛,能激发、引导学生或苦苦思索,或热烈讨论,或凝神谛听,或驰思遐想,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用好情感激励,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兴趣呢?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一份爱心,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诱发学习数学的动机。这样从情感因素入手,能优化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关键,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要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摸索、总结,不断改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上一篇:浅谈物理实验的作用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