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成本控制

时间:2022-10-14 03:55:01

企事业单位成本控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搞好企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既能提高企事业单位经营业务管理水平,同时还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成本控制是深化企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关键措施,有利于推动企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控制;资金使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4-0139-02

1 企事业单位成本的合理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成本管理而言,成本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一般指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发展时段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最佳成本来作为整个企业经验发展的目标,并且对于成本控制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和条件进行分析,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制度,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消耗品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以此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事业单位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进行成本控制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从而降低各种资源的耗损和浪费,能使有限的企业资源分配得相对合理;第二,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在企业所有控制系统当中能够起到综合控制的作用,运用经济方式控制和反映成本支出能够直接体现出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产品成本的高低对于企业赢利水平的影响很大,成本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可持续性的生存、发展。

2 企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对外部市场环境缺乏认识

市场是生产的导向,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的场所。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高效实现必须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对成本的市场变化充分了解,以便制定出符合企业管理需要、符合竞争市场需求的成本控制体系。目前许多企业降低成本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争取市场份额,没有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造成供大于求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早已转型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供给型财政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对于成本的管理控制还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基本由政府包办,对于政府管控及其依赖,依然认为成本的控制应该是单位上级或者财务部门来控制和负责,不注重成本的合理控制,成本控制的观念依然十分落后。

2.3 成本管理体系缺乏

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核算体系缺失、核算不严格的问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管理的不严格,常常会出现随意扩大支出范围、支出限额的现象,而且将预算资金支出它用缺乏报备记录的情况也存在,经营收入与成本支出资金管理不严导致两者难以合理划分,这些都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难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预算差距较大,资金流向不明难以进行实际核算的后果,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混乱。不利于企业的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造成资金浪费。不利于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使整体的管理工作难以达成。

3 加强企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措施

3.1 创新分配制度

首先应该对于分配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按劳计酬,以效计酬,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分配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劳动纪律,选择合理合适的薪酬分配体系和奖惩制度,加强企业员工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分配制度上,解决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原有模式,建立全员绩效薪酬分配体系,将企业员工的岗位薪资、绩效薪资和个人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饱和度和工作负荷量等联系起来。采取以岗定薪,以能力定薪。并对于企业当中真正做到成本控制的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改变现有的分配制度。

3.2 增强成本意识

因此要更新观念,包括管理者和职员。管理者在成本控制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成本管理思想的推行及支持,要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益观,对完成目标成本任务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要深刻理解到降低成本、节能减耗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职员而言注意改变“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要将成本控制的思想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减少办公用品的消耗,采取以旧换新的方式;规范易耗品的定额范围,完善各种定额消耗品的使用标准。对于大型消耗品,指定专项的措施,进行重点的管理。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支出。

3.3 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关注成本控制

企业应根据企业费用的收支情况,指定费用控制的制度和规范,对于各部门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规范和合理的评估。预算一般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两个方面,在预算编制方面,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利用财政手段对于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浪费,同时利用行政的手段严格规范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手段,杜绝浪费现象。预算的制定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因过于控制成本而使得企业正常的运转陷入僵局。同时预算的指定一定要科学合理、公开、公正。预算的贯彻执行离不开预算的细化分解和跟踪考核,要将成本费用计划按可控原则分解下达给各职能部门进行控制,采用包干或考核的办法来控制自身的开支,并进行跟踪考核,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促使单位各部门和职工关心成本开支,提高资金利用率。

3.4 建立健全内部成本核算制度

严格管理成本核算工作,对现有的问题进行针对解决。严格贯彻成本控制制度,规范成本支出以及核算行为。在企业内部推行一套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在进行核算工作时要依据制度严格进行。根据专项资金的特点,细化成本核算对象。提高企业工作能力,加强专项资金成本管理十分必要。要求各级项目实施单位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按项目方案、项目实施计划、资金使用范围、使用办法进行专项资金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专项经费的成本分析与考核。保障专项资金的安全,以便各级拨款部门跟踪问效、督导检查,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沈晖.对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1,(6):73-74.

[2] 胡英华.论新时期如何强化事业单位成本控制[J].东

方企业文化,2012,(13):127、218.

作者简介:雷武英(1963—),男,陕西韩城人,供职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上一篇:配网自动化规划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下一篇:电网经济调度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