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指导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时间:2022-10-14 03:03:25

在阅读指导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摘要:研究性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自主地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从中策略地给予指导和点拨,必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研究水平。

关键词:阅读指导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阅读 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论、策略和方法,适用于中小学生所有学科中的学习。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重知识、重传授、重结果,而研究性学习则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阅读指导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工具性,它涉及到课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因此,在阅读指导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尤为重要。在阅读指导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就是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

意识,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笔极大的财富,只有学生自己有了研究的热情和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博览群书。为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们积极组织和参与省市举办的征文、书法、摄影、书签设计比赛等各种读书活动;制作新书推介,向学生展示多体裁、多层次、高品位的阅读材料;采用全方位开架式借阅等等,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例如:课上同学们学了《三峡》一课,有位同学到图书馆阅读时问我:老师,郦道元到底去没去过长江三峡?课文里说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句话属实吗?“素湍绿潭”怎么会出现倒影的?我觉得这些问题问得非常有趣,说实话这些问题连我都没深入探究过。于是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查阅了郦道元和三峡的资料,了解到郦道元的确酷爱大自然,他不仅到过三峡,而且曾经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写就了《水经注》这部长达40卷的地理学巨著。把原《水经》一书中的137条水道补注扩充为1389条,共30多万字(摘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第8卷4473页《水经注》,1996年12月)。并对沿岸风光、地理环境、风土民俗、神话传说等进行了细致描写,此书文笔深峭清丽,精妙绝伦。其中《三峡》《大明湖》等堪称散文佳作,为后世广为传诵。

探究中我们不仅了解了三峡沿途的山奇水秀、气势磅礴、风光绮丽,了解了白帝城、神女峰、昭君村、屈原宅、张飞庙等历史遗迹和神话传说,我们还从报纸电视、校园网上了解了我国气势雄伟、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看到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多项指标创世界纪录。它使当年的雄心壮志变为现实。我和同学们都为之感到激动和自豪。

与此同时,在图书馆学习和探究中还使同学们知道了“互文”的知识,懂得了怎样利用工具书来答疑解难等。就这样,阅读兴趣促进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反过来,通过探究学习,同学们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也就更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

对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指导,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不解之处或课内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通过阅读其他参考资料,独立思考、讨论和探究(这个探究当然也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参与),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学生读了的《愚公移山》一文,提出来这样的问题:大山挡住了愚公的家门,可以搬家嘛,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时间,费那么大的力气去挖山呢?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于是就组织学生利用阅读课在图书馆查阅写这篇文章时的历史背景、思想主旨,然后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引导说“是呀!山挡住了家门,可以搬家,也可以挖山,而且搬家要比挖山便捷得多,可为什么偏要去赞扬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呢?是他老人家没想到搬家更省力便捷吗?”同学们通过认真热烈的讨论,更深入地体会到了在写这篇文章时的思想主旨,主席在文中所说的山是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用搬家的办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靠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去战胜它们。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所赞扬的愚公精神,就是赞扬坚韧顽强、彻底革命的精神。

研究性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通过让学生感受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使之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也更加深入了。教师在这里的参与作用是指导和点拨,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告

诉学生。

三、研究性阅读指导中要注意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当今时代是知识空前综合的时代,学科与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那么,阅读指导教师则应是一个“杂家”。也就是说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都应该懂一点,这样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时才能信手拈来,进退自如。否则,您的阅读指导就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和学生一起探讨杜牧的七言绝句《赤壁》时,自然要涉及到三国时期的著名战例“赤壁之战”,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周郎和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等等。这就不仅要有文学诗词的鉴赏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历史知识。

我们和同学谈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那段历史,就联系到了著名作家薄伽丘和他的代表作《十日谈》、著名画家达芬奇和他的肖像画《蒙娜丽莎》。特别谈到了《蒙娜丽莎》那自信乐观、宁静端庄的古典面孔和那永恒的微笑。在探究历史的同时,自然涉及到了文学和美术欣赏。诸如此类学习地理巧妙运用诗词辅助理解记忆;学习说明文要涉及农业、气象、统计、地理、物理、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如果我们教师对这些学科门类的知识都略知一二,在阅读指导中就会很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主动的探究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它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自主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教师再从中及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必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研究水平。

上一篇:关于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