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4 02:26:47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一个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值得我好好思索。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高中生学习数学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主动学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措施

一、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问题

1.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生不能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学生不能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一些自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成绩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二、掌握学科特点,研究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

1.教师要和学生共同研究数学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探索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

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

3.根据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学习。学习数学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思维层次。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5.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相关方法,来加强学习知识的记忆。比如,可以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总之,数学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力量,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到自己是数学课程的建设者,是课程的主体;认识到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结构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拓展丰富学生、教师数学知识与感悟体验数学内涵与价值的过程,教师才会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 下一篇: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困惑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