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味”的实践

时间:2022-10-14 02:22:16

关于“语文味”的实践

【摘 要】语文课的应试化、技术化使语文教学变了味,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笔者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确立、诵读、说话、圈点勾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使语文课堂回归其本,根据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开展语文教学,让课堂真正体现语文味。

【关键词】课堂;语文味;目标;诵读;圈点勾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教学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怎样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呢?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认真审视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进行了一些浅近的教学探索。

一、确立教学目标,让语文课充满语文的味道

在新课标的推进中,广大教师有三重任务:一是理解新课标,二是实践新课标,三是发展新课标。就语文教学而言,如何落实新课标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不能忘了语文课还是语文课。换而言之,在整个课改背景下,无论你怎样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去开发课程资源、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但在具体贯彻这些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各自的特点。无论你运用什么新观念新方法,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本身的特点,语文就是语文,不是历史课,也不是政治课。也就是说,语文课必须具有语文的特点,要有语文味。

二、反复诵读,让语文味弥漫整个课堂

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能促使学生的再思考、再创造,我们的教学不能重形式,不能以炫技为目标,不能走过场,而应立足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细细地品味文中的真意。

让学生走进文本,让语文课散发出语文味。从当前的语文教学来看,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化一个“诵”字,多读多思多感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文学是诉诸形象和情感的。阅读文学作品总是从感性到理性,先入情入境体验,尔后才有所悟。学生学习也一样,总是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再对思想内容进行把握。课文打动人,教育人的各种形象和情感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显现出来的。

三、说,让“语文味”盈满我们的心灵

人类语言信息交流的基本形式是听说和读写两大系统,听说是基础,读写是发展,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自觉不自觉地重视了读写,忽视了听说,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科学的教学规律,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

学会说,就是要学生学会正确流畅得体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作为一名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表述自己想法见解的欲望,都有渴望被认同的情感需求。所以“学会说话”就是一项最基本也最切合实际的显现“独立”存在的表现方式。

作为老师要想办法教会学生正确地去“说”,激发他表露自己观点、想法和看法的积极性,渐渐地也就给了他“说”的欲望和理由,再适时地给他一些能够引起思考或者引起争论的热点话题,养成学生的语言表现欲。

教师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说新闻,讲成语,分析品味诗歌;或给学生一定的话题:青春、早恋、老师、生命、音乐、电视、名人等,要求学生从中选取即兴说话,使课堂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诗歌的韵味。让学生结合课文背景给同学们讲故事;让学生紧扣老师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讲事实摆观点;利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机会,把对课文的阅读和学生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谈体会:让学生充分地说。如学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以以“珍视和平”为题配合教学,创设情景,要求学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使语文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四、圈点批注,让“语文味”贯穿我们的课堂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语文味”还表现在“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上,我在教学实践和读书实践中发现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

圈点,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做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批注,即批语注释,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地阅读过程,同时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在教学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在课外阅读时,养成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就会在学生的面前呈现出一座取之不尽的矿藏。

上一篇:浅析端木蕻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试析综合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