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14 01:30:39

中澳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作为国家治理的政府绩效审计凸显其重要性。文章通过对中澳两国政府绩效审计独立性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审计机关独立性相对较弱、审计范围相对较小等问题,并从中得出有关改善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审计 中澳比较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的一揽子计划,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而这些政府资金的投向是哪些领域,效果如何,这些都是政府审计所关注的。2008年,审计署根据审计工作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经济形势制定并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其中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责任追究制。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实施绩效审计,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亟需加强政府绩效审计研究。

二、中澳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分析

(一)中澳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

1.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按照宪法与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设在政府内部,受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领导。我国的审计署对国务院总理负责,在总理的领导下行使审计监督职权。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则要对上一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它受上一级审计机关和本级政府双重领导,行使审计监督职权。除上述之外,其他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及行政机关,都没有权利对审计机关的工作进行干涉,影响他们依法独立行使审计职权。

2. 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

澳大利亚的审计署不隶属于政府,它的审计机关是属于立法型的,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是政府绩效审计独立性的有力保证,也是审计结果公正性和透明性的有效保证。澳大利亚审计法规定,审计长可在他(她)认为合适的时间间隔内,对政府各部、联邦机构进行效率审计。审计法还规定,审计长要想对接收联邦政府援助的非联邦公营机构、与州政府达成协议成立的机构、联邦控制的公司进行效率审计,必须要先取得有关部长的请求。审计长在审计法的授权下对所有机构开展项目绩效审计。综上所述,澳大利亚的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比我国的独立性要强。

(二)中澳政府绩效审计范围对比分析

1.中国政府绩效审计范围

从审计对象看,根据我国《宪法》以及《审计法》的具体规定,我国国家审计对象的实体是指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所有作为会计单位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财政部门、行政机关、国有企业、国家的事业组织、基本建设单位等。审计对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述部门的信贷、财务收支(负债、资产、损益)和决算、财政预算,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国家审计准则》(2010)的总则还指出,审计机关依法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2. 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范围

澳大利亚通过以下来衡量公共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检查和评估资源利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品和服务、监督和控制的报告系统、遵守法规和职业道德以及运营考核。所以,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并不仅仅是评估经济效益,而是扩展到了控制及服务、政府管理等广泛领域,是典型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三、结论与启示

澳大利亚其独立的审计体制和明确的立法是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的鲜明特点。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改进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一)推进审计体制改革,增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我国审计机构是行政型的,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审计机关既要监督政府又要受政府领导,缺乏独立性。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政府职能的改变,现行的审计体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为促进发展绩效审计,进一步提高独立性,我国应该充分吸取澳大利亚审计体制的精华,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领导国家审计工作,让其直接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审计经费应单独列入国家财政总预算,各级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经费不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审计机关独立性。

(二)充分发挥人大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的作用,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现实中我国审计署的活动是由财政部和监察部成立的专业监察小组来进行监督,这具有“内部审计”的性质。专业监察小组的人员都是政府官员,不一定具有必需的审计技能;其次,监察小组缺乏检查必需的独立性,因为财政部和监察部都是审计署的被审计单位,相互审计难免可能会出现损害独立性的行为。所以,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由外部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审计师组成外部独立审计小组,或由人大或独立第三方加强对审计署的监督。

(三)扩大绩效审计范围,增强对内部控制的绩效审计

我国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基本上集中于政府资金的运用效率和效果,而很少对政府的其他资产乃至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基本上没有对部门内部控制和运行以及部门运行和管理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估。我国应该逐步扩大绩效审计的范围,将范围扩大到政府部门运行的各个环节。在扩大审计范围的同时,要切实提高被审计单位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认识,明确授权审批制度,妥善处理单位内部授权,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 周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彭欢.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D].厦门大学,2008.

作者简介:章梦(1987-),女,浙江温州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与内控。

上一篇:信用卡飞奔十年,也喜也忧 下一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