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图教学对素质的启迪与培养

时间:2022-10-14 12:21:11

浅谈制图教学对素质的启迪与培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制图教学除了培养画图和读图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对学生动手能力、模仿能力、模拟能力、全面思考及互助协作意识、相对性意识、先整体后局部意识、耐心细致、勤奋好学等技能、意识素质的启迪与培养,为此应加强制图教学中育人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形体分析法 线面分析法 启迪 技能意识 素质 动手能力 模仿能力 模拟能力

制图教学给人的印象就是如何画图和读图,其实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此,它还有更深刻的作用,即对学生的素质启迪与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的制图教学,作为一个有心人,我对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等反馈信息的收集、总结后,体会到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尤其在投影作图教学中,渗透着如下八个方面技能与意识素质的启迪和培养,真正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一、启迪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素质

在当今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时代,动手能力强的人必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反之,将被淘汰,因为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一双灵巧的手。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那么,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动手能力的启迪与培养呢?

制图教学二个重要的内容是画图(空间到平面)和读图(平面到空间)。画图过程就开始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画任何一个图形都需要动手才行。读图时为了更详细、真实地反映物体空间形状,可以从二方面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一是徒手画立体草图;二是根据图形切制实物模型,持之以恒,就能起到启迪与培养动手能力的作用。另外,通过切制模型,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

具体训练时,首先将视图画在黑板上或用作业纸,让学生准备好泡沫塑料或橡皮泥、小刀,然后让学生边想边动手切割泡沫塑料,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一动手能力的训练。切割模型,还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各种表面交线的认识,实现了手脑相结合。

二、启迪与培养学生模仿能力的素质

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别人会的你也要尽量会,别人做到你也要尽量做到。这就需要学习,而学习最起码的要求是会模仿,然后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在技校中,学生必须具有很好的模仿能力,才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指导教师所示范的某一课题。因此,模仿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从幼儿开始的描红、画画,实际上就在锻炼一个人的模仿能力,以后逐步得到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初中毕业的学生模仿能力并非人人都非常强,我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初中生模仿能力是很差的。

这样的学生连模仿都不会,更不用说让他去创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就很差,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督促、检查,就能逐步启迪与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这是每一个制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怎样来启迪与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呢?一要教师重视,二要学生配合。

具体来讲,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教师学画。画平面图形时,要求学生跟着你画,画轴测图时,也要求学生模仿着画,不要让学生失去每一次的模仿机会,特别是轴测图的画法。另外,要及时了解学生模仿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答、纠正。

这时要给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重新画。只要学生不断地跟着教师画,他的模仿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的画图能力。

三、启迪与培养模拟能力的素质

模拟能力也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根据所得到的有关信息能模拟出未来的结果,是一个具有预见性的前提条件。模拟过程需要很清晰的层次性,需要全方位、立体交叉进行。假如一个人缺乏空间思维的能力,那他就没有办法进行模拟,而学好制图必须具有一条:即需要空间思维能力,建立空间概念。

众所周知,制图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基本的点、线、面投影到补视图、补缺线的过程,就是根据已有视图的信息,不断进行假想、修正的过程,每一次的假想,也即得到了模拟能力的启迪与培养,通过大量的练习,也就得到无数次的模拟锻炼。

四、启迪与培养全面思考、互助协作意识素质

全面思考是做事成功的前提,互助协作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也是对每一个公民的美好愿望。全面思考、互助协作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又如何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实施这一素质教育呢?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可以从读图和画表面交线来启迪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最后成为他的良好素质。

(一)、读图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两个视图结合起来看的意识,三视图合起来是一个整体,这就启迪他要全面思考。补视图、补缺线中所画线的定位尺寸、定形尺寸,必须在另外两个视图上量,如果不利用另外两个视图及投影规律,则不能正确地进行补图、补线。在不断的做题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启迪与培养他全面思考、互助协作的意识,只要教师给予引导,学生完全能够接受。

(二)、画表面交线投影时,为了得到表面交线的投影,我们首先要分析表面交线是两面共有的线,投影时必须同时考虑两个面的投影,明确表面交线是两面的分界线。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也就不断地启迪和加深学生临界状态的意识,使他具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素质,做事可减少偏执的程度,两方面都考虑到,实现了互助协作素质的启迪与培养。

五、启迪与培养具有相对性意识的素质

“变与不变”是在学习制图过程中必须分清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具有了相对性意识的学生才能将制图学好。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明确什么是不变的,什么是变的。一般认为,某一物体的空间形状是不变的,而它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其对投影面的投影是变的,因此,每一次的画图、读图练习,就是在锻炼学生如何去认识不变与变的相对性,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不变的形体,会得到不同的图形,这种需要不断改变看图方位的训练过程,就是在不断启迪与培养他的相对性意识的素质,减少绝对性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对人生问题、矛盾的看法和处理的方法。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就很容易转换角度来看待同一问题,可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避免钻牛角尖,使学生具有“通向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心理素质。

六、启迪与培养先整体后局部意识的素质

“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这种工作方式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大局出发,兼顾个别,把工作做好,这种素质的启迪与培养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可以从画图和读图两方面得到训练。

(一)画图时,我们要求“先主后次,先易后难”,这里的主即是关键的形体,是大局,只有将主要形体的投影画好后,其它结构的投影才能正确画出,如图1,应先将圆柱体的投影画出后,才能画长方体的投影,否则,就很难画,甚至画不出。

(二)读图时,一般先用形体分析法看图,再用线面分析法看图,这种一次次的补视图、补缺线读图训练过程,其实就是“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意识不断得到启迪、培养和加深的过程。如图2,先要想象四棱柱(整体),然后分析每一条线的含义(局部),如果先分析线的含义,那就很难明确交线的位置,有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感觉。

因此,在画图和读图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不渝地贯彻“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的意图,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成为他的良好的素质。

七、启迪与培养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素质

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素质是人人所向往的,在制图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担负起这一素质的启迪与培养。

首先,由于生产零件是按图加工的,因此,要求学生明确图纸必须正确,既不能多画线,也不能少画线,否则,将生产出不合格零件。

第二,在画图时,国家标准对每一种图线的画法含义都作了要求,假如一张图上线型粗细不分、虚实不分,可想而知此人是何等马虎,不负责任,因此每一次画图都要求学生必须按标准画。

第三,通过补视图、补缺线的练习,特别是补缺线,进一步加强了耐心细致的培养,每一结构都要投影三次,每一条线都不能遗漏,或多画。

具有了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素质,对他今后的学习将有所帮助,减少他学习中的错误,对他今后的人生也有深刻的影响,为他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八、启迪与培养勤奋好学的素质

勤奋好学与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有关,而制图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开发学生的智力。

按脑功能分工的理论来看,左脑操纵语言,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非逻辑功能,产生直觉、形象、想象思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左脑的有关功能将被计算机取代,人就特别需要在计算机无能为力的领域发展自己的思维,即注意右脑的使用和开发,使学生更聪明。而制图中的画图、读图就需要直觉、想象,需要平面思维、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的综合,对开发右脑智力极为有利。另外,学制图所得到的信息是一个个图形,或平面的,或立体的,因此,还能培养学生用图来记忆的能力,掌握了用图记忆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理解力,这无疑是开启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有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当把几何学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日本在小学教育中就进行投影作图的教学,考虑到学生智力的开发,也考虑到有关素质的启迪与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制图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传授学生画图和读图的知识,使他能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启迪与培养多方面的技能、意识等素质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不断地领悟其中的道理。

从启迪与培养技能、意识等素质方面来看,将投影作图放在初中以后进行教学,笔者认为是为时已晚,初中也许是一个人一生中的第一转折点,一生中的关键期,那么,为什么不能将这些素质的启迪与培养放在转折点之前进行呢?笔者曾在小学中进行了尝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上一篇:谈计算机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下一篇: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绿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