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时间:2022-10-14 10:12:08

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摘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身处于文明社会的我们只有懂得合作,并在合作中从他人思维中获得启迪,才能让自己更迅速地强大起来。由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也相应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具有相当作用。小组合作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之一,可以有效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小学生敏锐的数学思维。但是就目前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多半只停留于形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能转变这一现状,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探究,勇于思考与总结,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灵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把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小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进行小组的划分,意在让在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实现组内合作以及组间竞争,使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都能有自我表达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在自已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提升,增强自信心。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必须明确每一为成员的具体分工。可选择轮换合作制,比如小组组长、小组记录员、小组资料员与小组报告员等都由组内成员轮换担任。组长的工作是组织与管理小组学习;记录员的工作是在合作中进行记录;资料员的工作是收集相关学习材料;报告员的工作是书写学习报告,并代表本组汇报学习成果。譬如,在对“钟表认识”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设有“教师”、“学生”、“记录员”与“裁判员”。再如,在对“小小商店”的活动形课程进行教学时,学生相约各自带了水果、玩具、小食品、书本等的物品,教室里开张了多家“小商铺”,其中设置了“经理”、“销售员”、“收银员”及“顾客”,购物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且井然有序。每一个学生都有具体是工作任务。如此不仅每一位学生都实践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体验。

二、及时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契机

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小组的合作来达到学生之间的优势共享,所以,教师应该找准教学最佳时机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面对“有50个同学去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这样的问题时,其的答案非常多,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将各自的解题思想与想法进行展示。如此一来,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其他同学的表达中看到解问的另一些途径。这样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契机的行为,能够很好的培养起了学生具有全面思考疑难与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长处的能力。

三、积极创设小组合作的课堂情境

在小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挖掘出学生投入课堂学习的热情,刺激学生的数学灵感与想象力。在实际中教师可以根据预习、学习、练习及复习这四个学习环节来展开情境的创设。并且在这一系列的学习环节中必须始终保持小组合作形式。其中包括在学习预习阶段,展开小组之间的相互提问与相互解答;在教学新课程时,组织小组实施形式多样的学习创新尝试;在练习环节,组织组间比赛;在复习的环节,设置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创设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让不同的动物骑上不同形状车轮的赛车,猜想谁得了第一名,讨论:“人们把车轮做成圆的,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椭圆形或方的?”学生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运用已学知识去思考,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四、注重小组合作的生活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鉴于此,合作学习切忌局限于课堂中,也应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去。数学教师应该全面发挥出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激励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去探究数学知识。此外,教师也应该利用各种数学竞赛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结合各个小组的相关喜好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课题比赛活动。譬如,在学习“测量单位”(米、分米与厘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组对生活中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测量,进而加深对测量单位的掌握,这也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小组活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有趣且多样的。

五、科学合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把不同小学生之间的个体竞争转化成为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将个人的计分转变成组体计分,将小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表现出的投入度、配合度、配合效率及小组的总成绩等当作评价的一个侧面。“不求生生优越,只求生生提高”,建立一种组内学生合作,组间同学竞争的模式,将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从激励个人转向为激励小组团体。如此会使多半的学生都受到教师及同学的激励,都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进而获取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此一来,便能够帮助小学生顺利地走出以往传统形式竞争的怪圈,达到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合理化与科学化,促使进一步把学习课堂学目标落到实处。比如,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周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围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每个钉子板格长1厘米),就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进行的阶段性的操作考查,就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所进行的评价。然后结合小组的相关表现,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如评出“智慧之星”、“最佳组合奖”与“进步之星”、“合作之星”等等,如此便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实施注入一些催化剂及活性剂。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合作学习的潜能,充分开展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活动,是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重且不断实践、努力探究的。从小学就抓好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习惯,这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今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鹉.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之我见[J].聚焦新课程,2010(6).

[2]傅红根,黄建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教育,2002.(12)

[3]王世华,钟仕君.开展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J].数学教研,2010(20).

[4]赵正权,吴春美.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黔西南日报,2008(7)

[5]陈娜.数学课重在激发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5).

上一篇:让数学书面评价方式成为数学课堂的助推器 下一篇:试析小学生心理对学习数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