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体验探究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时间:2022-08-05 10:39:28

注重学生体验探究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摘要】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依据学生的现有经验,开展学习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探究过程中发现规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体验 探究 数学 学习效率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数学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主,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习更有效,我认为:

一、要重视学生生活经历和实际操作体验

1、 要在儿童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活动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即儿童自己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据此设计活动方案,才能更好的推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进程。

例如,在教学“比高矮”一课时,我先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判断他们两个谁高谁矮。学生们一下子就判断出来了。紧接着,我又请了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学生站在前面让大家接着判断谁高谁矮。这下学生们可判断不出来了,该怎么办呢?“比个儿”,一个学生大声说。这时老师接着说:“大家会比个儿吗?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可以互相比一比”。听到指令,学生立刻行动起来了。学生们的想法还真多,有的背靠背站着比,有的共同靠着墙站,然后标个记号比,有的面对面站着比……

然后,我让学生介绍并演示自己的方法。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标也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创新。

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内驱力。

二、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它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两种意识:

1、“探究”是每个学生的能及之事。多元的智慧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慧特性是多元的。为此,认知的方式也各显其特点。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使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接受教学;与此同时要尽量地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从而使其乐探、善探。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再让学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的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只要在关键的时刻加以点拨、指导,充当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协作者、促进者,这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2、“探究”是学生内心潜在的一种要求。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学生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欲望,这种欲望和需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在引导学生探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三角形的面积是s=ah÷2,能否用s=(a÷2)×h或s=a×(h÷2)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老师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1、沿三角形底的中点和其中一条腰的中点连线剪开,然后以被剪开一条腰的剪切点为轴向上边旋转180°,与被剪开腰的另一半重合,就成为一个与这个三角形等高,底是这个三角形一半的平行四边形;2、同样沿三角形两腰中点剪开,然后以其中的一条腰的剪切点为轴向底边方向旋转180°,也成为一个底边与这个三角形底相等,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上述两个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也成立。提高了学生掌握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发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发现是教学的核心。新课程的教学应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发现,不断尝试和创新发现的过程。从发展论的角度思考,“发现”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核心,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本领。鼓励学生去勇敢的面对认知矛盾,积极地去尝试数学问题,自主地发现知识的本质规律,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每个学生都有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每次拿出一对进行实验。把圆锥体盛满水倒入圆柱容器,观察要装几次;然后又把装满水的圆柱体倒入圆锥体,圆锥体可以装满几次。学生进行几次的实验发现:每对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关系都一样。这样学生经历、体验、探究,自主建构。学生发现事物的联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圆柱侧面积的推导,学生沿圆柱侧面积展开,学生就发现圆柱侧面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可以看成圆柱底面周长,宽(或高)是圆柱的高,求圆柱的侧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生活经历和实际操作体验,倡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知识规律,实现个体的丰富多彩的智慧和提高,乃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果长此以往,必将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关于新课改后如何创建和谐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农村小学教师师资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