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导教导练”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4 10:00:19

“导学导教导练”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那么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呢?我校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特邀上海南汇三中郭景阳教授,亲临我校指导,介绍经验以及我校教师到上海学到的点点滴滴,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实行“导学导教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方法的实施,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又保证了学习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此教学活动中,我和我的学生积极参与,也有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关键词〕导学导教导练 高效 学习

1 “导学导教导练”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导教导练”是以教学单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检测。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单,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单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学单为导学材料,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自主合作,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知识的教学活动,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2 教学单的运用

在实施“导学导教导练”教学模式时,教学单的设计是关键。包括以下五个环节: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探究过程、当堂反馈、课后反思。

目标展示后,学生充分自学,然后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合作探究。这里要求老师要做到精讲,点拨。教师的指导、讲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会思考、会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对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一律不教。只要学生讲对了,教师表示肯定,不必重复。对于学生讲错的,可请其他同学来指正,最后再由老师更正。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还存在以下误区。

2.1 课堂上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环节。目标展示后,学生按照自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互动。个别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先自主学习,对知识点还没有了解和熟悉,就开始小组互动,其交流效果是低的。

2.2 小组合作互动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小组讨论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互动。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没有交流价值,小组讨论前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三是忽视了对学生小组讨论方法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只因时问仓促,就草草收场。

2.3 教师没有及时参与学生互动。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并非教师就要游离于学生之外。好像学生互动起来之后,教师就没事干了。实际上,在小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小组互动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察,也不是干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2.4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是:学生预习后教师总会再逐一讲解,这是误区。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教学单、重点点拨、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睛,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3 课堂检测的启示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训练关注不够,学生课堂训练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生练得太少。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知识的当堂巩固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教师把知识的巩固寄希望于学生在课后完成。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结合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练是一节英语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各门核心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读写的练习。课堂练习既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所以课堂训练要求老师少讲精讲,多挤出宝贵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并且一定要把握练习的量和度,练习方法要多样,从易到难,层次递进,并且始终要围绕着本课时学习的重难点设计。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学问,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我们能以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以“导学导教导练”为载体,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就一定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上一篇:“算用结合”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