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14 09:05:48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近年来急剧增多。于是教育面临的新问题――留守儿童教育也随之而来。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成为和谐社会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园合作工作,将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夫妇进城务工,留下年幼的孩子驻守在家乡,形成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可见,目前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监护方式为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不尽人意的隔代教育等因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语言交流的贫乏和刺激性不足抑制幼儿语言发展

6岁以前是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语言的不同或是语言刺激不足等,皆可能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在与教师的谈话中发现,幼儿的语言发展薄弱,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能力差,一个故事讲述后,对于故事的回忆性提问总是很难回答。农村的通用语言是当地的方言,有些幼儿从出生开始就与祖辈们生活,祖辈们自身的语言能力相对薄弱,且与幼儿沟通时使用的语言也是方言。幼儿接受的刺激性不足和交流平台的缩减使得幼儿的语言发展缓慢,有些甚至缺乏与幼儿教师基本沟通的能力。

(二)思想观念陈旧,与时代脱轨,导致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超越的性格难以形成

婴幼儿处于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藉由外界不断的刺激来增进学习。祖父母被认为属于文化刺激较为不足的一群,故被认为较不能提供多样的文化刺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人,由于历史的局限,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往往跟不上信息社会的进步,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孩子接触的事物相对少,而创造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隔代教育”下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死板,创造性思维薄弱。

(三)溺爱形成的不良性格

溺爱、迁就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变得更娇气,也影响了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4专家分析说,老人接受新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他们对孩子具有冒险的创新、探究往往急于阻止。教育意识缺乏和方法不当使孩子与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无缘。有的老人还不愿让孩子进幼儿园,怕孩子吃不好、受气。在幼儿园中,小朋友的玩具有很多总是自己霸占在手里不愿意与同伴分享。

(四) 隔代教育对幼儿心理上的影响

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祖辈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易表现为:脾气急燥、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孩子与之长期相处,容易产生自卑厌学、人际交往恐惧、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心理素质不过硬,不但不成才,甚至难成人。并且幼儿自小只有祖辈而无父母的爱,幼儿的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使得幼儿与父母的亲近不够,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由于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受旧思想的压迫较为长久,隔代教育在农村对幼儿成长上的影响是弊远远的大于利,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其家庭教育执行者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幼儿。本文旨在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祖辈,家园合作的主要对象就是祖辈家长们,因此,幼儿园要主动和祖辈家长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改善他们的教育行为,赢得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上的默契和共识,发挥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致在家园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互动。

(一)通过各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可接受的方式宣传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改变家长教育观念

1、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幼儿园的一种基本的家园联系形式,也是向家长宣传的一个手段,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针对祖辈家长居多的家长会,幼儿园在召开家长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会内容要少,次数要多。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都已衰退,一次不能接受太多东西,讲多了,他们接受不了也记不住,所以,一次不能讲太多,每期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多召开几次家长会。

(2)多采取座谈、茶话会的形式,少用讲座。

讲座适用于文化层次稍高点儿的年轻家长,由于祖辈家长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甚至是文盲,家长会形式不适合用讲座。采取座谈、茶话会形式,可让气氛轻松愉快,让老年人少些拘谨,有利于消除代沟,使他们更能积极发言,投入其中,从而更能认同老师,接受老师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也才能逐渐接受新观念、新理念。

2、发挥榜样作用,激励老人接受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老人们大都爱攀比,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向他们介绍隔代教育的成功案例,为他们树立榜样,激励他们主动向优秀的同辈人学习,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先进的教育方法,摒弃旧观念。

3、尊重老人,消除代沟。

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在和他们沟通时,老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语气亲切,态度恭敬,表现出对老年人的尊重,在心理上和他们拉近距离,消除代沟,让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上老师,从而信服老师,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老师和幼儿园的工作。

4、充分利用大众传媒

老年人不会上网,其它的娱乐爱好也很少,但是喜欢看电视,而且在农村电视的拥有率较高,可见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因此,要加强电视在留守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在形式上,可以采用电视短剧、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农村人口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留守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使祖辈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

(二)鼓励祖辈家长们也来参与园教

老年人无工作压力,也没干农活,他们的空闲时间多,很热心于参加各种活动,并且老年人对隔代更有爱心和耐心,鼓励和引导祖辈家长们直接参与幼儿园工作,集体进行家园合作是切实可行的。

1、利用家长开放日和重要节假日邀请祖辈家长们参观或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增进他们对幼儿园工作的感性认识。

由于受年龄、文化层次和生活环境的限制,老年人对社会了解得少,对幼儿园也如此,所以我们要多邀请他们参观和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让他们在参观或参加集体教育活动时,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看到集体教育的作用;同时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感,体验到教师工作的艰辛,对教师更尊敬,对幼儿更耐心,幼儿园可以在家长开放日举行体育活动、智力游戏、文艺表演、联欢会等大型活动,并邀请他们参加,使他们加深对幼儿园的感情,给予幼儿更多的肯定。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适合老年人和幼儿一起参加的亲子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以增进祖孙之间的感情,弥补他们因缺失父母之爱造成的亲情饥渴。

2、挖掘祖辈家长的教育潜能。

幼儿园要充分挖掘祖辈家长的教育潜能,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比较擅长的民间手工艺,来调动祖辈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如有的老年人会做面花,有的老年人会草编,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请他们来园给孩子们当一次老师,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面花、草编等等。这样,祖辈家长们感受到来自幼儿园的尊重,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教师的信任,从而增强了留守幼儿的祖辈家长们在家园合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整体和谐的家园合作环境。

加强家园合作,是提高农村留守幼儿早期教育质量,巩固早期教育成果的有力措施,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5

三、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也已经开始慢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诠释了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和家园合作的含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探讨了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家园合作策略,目的是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做为其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去解决,帮助留守儿童释放心灵、全面发展,并在人生旅途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参考文献:

1、叶敬忠. 关注留守儿童[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留守儿童.百度百科

上一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下一篇:用良心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