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灰色评价研究

时间:2022-10-14 07:56:36

企业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灰色评价研究

摘要:文章结合内创业团队的角色任务特征,界定了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据此从团队基本能力、团队创业技能、团队构成和运行机制、团队环境支持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内创业团队创业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泰尔指数引入灰色评价方法,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泰尔指数进而获得各级指标权重,以此权重为基础进行灰色聚类评价。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使评价过程更为客观合理。

关键词: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灰色评价;泰尔指数

一、 引言

本文在剖析内创业团队创业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内创业团队创业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各指标之间本质上是一种灰色关系的特征,提出基于泰尔指数的灰色评价方法作为内创业团队创业力评价方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有效的内创业团队遴选工具,有利于筛选出真正具有创业潜力的优秀团队。

二、 内创业团队创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内涵。

(1)内创业团队的特征。内创业团队,是一种小型的以一种半自主方式运作的产生和开发新创意的团体。由国内外成功的内创业实践可知:内创业团队在原企业内部进行创业,可以获得原企业多方面的支援,拥有比独立创业团队优越的初始资源条件,但同时要受到原企业管理体制的一定约束;同时内创业团队不同于企业内部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团队,后者当项目完成即告解散,而内创业团队的目标是在新产品、新业务开发的基础上建立新企业,并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对企业独立进行管理,成功运营企业。因而内创业团队角色任务较为复杂独特,既拥有与独立创业团队、一般项目团队角色任务各自的交集部分,还包含更为丰富的内容。

(2)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概念及要素。Schumpeetr最早系统地总结了创业者和创业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后许多学者展开了创业力研究,从创业者、创业企业和创业区域三个层面给出了创业力的定义。Sharma和Chrisman 1999)将公司创业力定义为“某一现有组织内更新或创新的过程”。李伟(2006)指出中小企业创业力的构成包括创业者的价值观、创业行为能力、创业资源条件三部分。张文辉,胡蓓(2010)认为创业力是指创业者所拥有的胜任创业活动的特殊要求并与其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质。陈翠霞等(2008)认为区域创业力是一个区域影响创业供给的综合力量,是区域内组织、环境、个体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其进行的理论描述有所差别,但基本认定创业力是指在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中成功创业的能力或力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内创业团队的创业力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特定内部创业活动的团队具备的、顺利开创企业新业务并获得创业成功的能力。它是创业者组成团队共同进行内部创业时,团队整体所拥有的胜任各阶段创业活动的特殊要求的能力和素质。

已有的创业力研究对创业力的构成要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代表性的是:Zahra(2000)将公司创业力分为公司创新和风险活动、战略更新两个层次;李伟(2006)指出中小企业创业力的构成包括创业者的价值观、创业行为能力、创业资源条件三部分;张文辉,胡蓓(2010)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创业者的创业力由核心创业力行为力和心理力以及辅助创业力资本力、思维力、公德力共同构成;徐海鑫等(2012)构建的大学生创业力模型以创业动机为底层,以知识、经验和技能为框架模型的中间层,创业机会、创业支持和创业环境为该框架模型的顶层。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以往研究中所界定的创业力构成要素可以归纳为:以智力、心理能力和价值观为核心,代表创业主体创业潜质的基本能力;完成各阶段创业活动应具备的创业行为能力即创业技能;以及外部环境中可汲取的支持力量等三类。而从内创业团队的建立及运行特征可以看出,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主要内容是指,团队作为整体以团队成员的创业力为核心,成员相互影响下的相互弥补的一系列知识、技能等特征的组合。团队的构成状况决定了团队成员们的知识、技能是否可以科学、合理地组合,团队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团队成员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可否充分发挥并融合为有机整体,故内创业团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是影响团队内部个体创业力整合效果即团队创业力优劣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认为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构成要素应包含团队基本能力、团队创业技能、团队环境支持力以及团队结构与运行机制四个方面,应基于这四方面要素进一步建立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 内创业团队创业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四大构成要素为基础,根据内创业过程的特点,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和企业调研,进一步自主开发,提炼出具有独立性并可能对内创业团队创业成功产生直接影响的指标,依据系统性、可比性、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将评价指标按目标层(目标U)、准则层(一级评价指标ui)(i=1,2,3,4)、指标层(二级评价指标uij)(当i=1,2,3,4时,j=1,2,3,4)建立起内创业团队创业力多级递阶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具体说明如下。

(1)团队基本能力。内创业团队的基本能力,是指以团队成员个人智力、心理能力为基础,并由个人能力聚合而成的团队整体所表现出的基本素质,由团队整体的知识经验水平、心理素质、文化,以及团队领导的素质共同构成,它们是团队创业力形成的关键基础和发展动力。作为内创业团队的核心,团队的领导者是否具备优秀的领导素质将决定他能否领导全体成员顺利完成从团队创建到企业运营的各阶段创业任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内创业团队成功开展产品研发活动的重要基础,而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则是团队管理及运作企业的基本保证;内创业团队的文化,是一种创业价值观,也是一种生产力,它是内创业企业的文化内核和源泉,将成为引导和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无形力量,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另外,内创业团队比企业一般项目团队面临大得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刻处于失败风险的高压之下,只有身心健康的创业者才能坦然应对创业过程中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打击,因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胜任创业活动的关键素质。

(2)团队创业技能。创业技能即创业行为能力。创业行为能力是创业力的核心要素,探讨创业力必须与创业活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要成功创业,内创业团队必须顺利完成创业过程中创意实现、产品研发、企业创建、企业运作等各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因而技术实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团队应具备的核心创业技能。将产品创意转换为具体商品是内创业过程的一个关键的里程碑,内创业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术实现能力,才能成功进行产品研发,将抽象的产品构想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顺利转化为现实产品,并完成产品的商品化;而优秀的市场营销能力是内创业团队洞悉市场规律、及时发现市场机会、制定完备的营销规划,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保证;作为内创业企业的管理团队,内创业团队必须能够敏锐地发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洞悉企业机遇,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并及时识别和驾驭各种风险,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围绕战略目标的实现,内创业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运营能力,能够合理设计组织结构、规划各个职能领域,顺利开展日常管理正确做出各类决策,同时善于从原公司或外部环境中识别和获取所需资源,并合理配置和有效协调人力、物质、资金、技术等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此外,创新是内创业活动的不竭动力,内创业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因而领先于竞争对手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是内创业团队的创业成功之源。

(3)团队构成和运行机制。团队创业优于个体创业,是因为创业团队能够有效突破单个创业者的局限,实现创业者之间的优势互补,而能否做到优势互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合,即创业团队在个性、能力、经验、资源等方面的构成特征。内创业团队的运行机制决定着团队投入的各种资源运用和转化的程序和规则,影响着其实现创业目标和维持团队功能的效率及效果,其中激励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决策机制是关键内容。团队激励是提升团队绩效的最具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能否解决好激励问题直接关系到创业企业的存亡。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创业激情,使团队形成积极的协同效应,反之则可能损伤团队士气,使团队成员丧失创业信心导致团队散伙,致使创业活动失败,大量浪费原公司的资源投入。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能够激发适当的认知冲突,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又能保证团队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时,实现团队民主基础上的有效集中,第一时间做出恰当的决策。繁重而琐碎的内创业工作,特别需要团队成员的良好互动与合作,创业任务的高风险性和团队成员的多元性却使创业团队易发冲突,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则能够有效地避免情感冲突的发生,促进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实现团队信息、知识的充分共享。

(4)团队环境支持力。外部环境是影响内创业的一个重要变量。内创业企业从外部环境中可获得的创业支持,是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外源性部分,是成功开展内创业活动的重要条件。内创业是在原公司的体制下开展的创业活动,其环境支持力主要来自原企业的资源、战略环境和宏观的政府政策等方面。内创业团队研发的新产品,若其技术与原公司的核心技术具有协同性,或其市场与原公司的产品市场具有兼容性,抑或与原公司的辅助资源具有共用性,则内创业项目有可能在技术平台、产品市场、辅助资源几方面获得原公司的支持,那么在这三方面获得的支持越多,产品开发的效率和效果及市场拓展将越易提升。如果内创业团队的创新项目与原企业的愿景目标非常一致,则创业团队的创业过程会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大力支持,这种来自管理层的支持是创业活动的加速器。而内创业企业若能够获得国家产业政策、创新基金的扶持或政策优惠,则内创业企业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三、 基于泰尔指数的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灰色评价方法

本文将泰尔不均衡指数应用于灰色聚类评价中,提出基于泰尔不均衡指数权重的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灰色聚类评估方法:首先根据泰尔不均衡指数权重的计算方法,以内创业团队创业力指标值为起点,逐级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泰尔指数权重,再将权重带入灰色聚类评价中,计算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综合聚类系数,进而判断创业力的灰类等级,由此确定团队创业力间的排序,当不同内创业团队的创业力所属灰类相同,则依团队创业力的综合聚类系数的大小进行排序(方法详细步骤见文献)。该方法以创业力评价指标值的不均衡度为基础计算权重,能够有效避免主观偏差,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客观公平的评价结果。

西安高新区某著名通信企业,针对四个候选的内创业团队,运用基于泰尔指数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评价其创业力,评价结果将作为内创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1. 指标预处理。当有n个备选的内创业团队,每个团队的创业力对应m个评价指标,则每个评价指标记为Gs(s=1,2,…,m),采用文献3给出的极值处理法,对这四个候选内创业团队创业力二级评价指标的原始值进行规范化处理,规范化后的指标值记为ast(s=1,2,…,m;t=1,2,…,n),由于篇幅所限,文中只给出规范化处理后的指标值,见表2。

2. 权重值计算。由泰尔指数Ts=■■(■ln■)(1),可得指标Gs的权重我ws= ■(s=1,2,…,m)(2),据此计算内创业团队1创业力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的权重wij,运用此权重对二级指标值加权求和可得一级指标的指标值,再运用公式(1)、(2)算得一级指标权重wi,见表3。

3. 灰色聚类评估。

(1)制定评分等级标准并组织评价者评分。制定如表4所示的指标评分标准,由五位专家组成专家组,按标准对参评内创业团队1的创业力二级指标值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得到内创业团队1创业力的评价样本矩阵D1。

D1=3 4 4 5 4 5 5 4 4 2 5 4 5 5 3 44 4 5 4 2 4 5 4 3 4 4 4 4 4 2 43 3 5 5 4 5 4 3 4 3 5 5 4 4 4 53 4 5 5 3 4 4 4 4 4 5 4 5 5 4 4 4 3 4 4 3 4 4 3 4 3 5 4 4 4 3 4

(2)确定评价灰类。采用文献5中基于端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模型,将灰区间的端点分别向左、右各延拓0.5,延拓后的小区间链为:[0.5,1.0],[1.0,2.0],[2.0,3.0],[3.0,4.0],[4.0,5.0],[5.0,5.5],则可得到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 指标关于k灰类的三角白化权函数fks(·)(k=1,2,3,4;s=1,2,…,m)。当k=1,2,3,4时,评价灰类分别为“优”、“良”、“中”、“差”,其对应的三角白化权函数如图1所示。

(3)计算各指标白化权聚类系数。将专家打分的平均数分别代入上述白化权函数,可得内创业团队1创业力各二级指标的三角白化权聚类系数,见表5。

(4)评价结果。由内创业团队t的创业力关于灰类k的综合聚类系数?滓kt=■fks(ust)·ws,(其中ws为“三”之“2”中所得的指标权重),可计算准则层及内创业团队1创业力的综合聚类系数,见表6。根据内创业团队的创业力所属灰类?滓k*t有■{?滓kt}=?滓k*t,可得内创业团队1的创业力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灰类,如表6所示。同理,可以分别算得内创业团队2、内创业团队3、内创业团队4创业力的灰类,从中优选出“优”灰类(评价值最高)的团队,并进一步可得四个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排序为 (计算过程略)。

四、 结论

本文依据内创业理论、团队理论,从内创业团队的运作特点出发,界定了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概念和内容,提出了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四个构成要素,其中团队基本能力是团队创业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创业技能是内创业团队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直接行为能力,团队构成和运行机制是团队创业力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支持力则是团队创业力的保障因素,以这四要素为基础,构建了内创业团队创业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基于泰尔指数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用于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评估,评价过程中以泰尔不均衡指数即指标信息为起点确定指标权重,将此权重带入灰色聚类评价中,能够有效抑制主观偏差,使内创业团队创业力的评价更为客观精确,有助于筛选到真正具有创业潜质的内创业团队,提升公司内创业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东晓.内创业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启示.人类工效学,2004,10(2):56-58.

2. 张识宇,徐济超,李大建.基于Theil指数的公司风险投资项目灰色评价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1):2052-2059.

3.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万树平.运用Theil不均衡指数进行模糊传感器数据融合.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3):133-144.

5.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A630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1YJCZH082);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号:2012C103)。

作者简介:张识宇,博士,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常玉,博士,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慧,博士,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3-01-27。

上一篇: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和运用 下一篇:假摔,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