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早期攻击和违纪行为的关系:受欢迎度的调节作用

时间:2022-10-14 07:15:33

青少年早期攻击和违纪行为的关系:受欢迎度的调节作用

摘要:以1755名初中一年级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早期个体攻击和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对受欢迎度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在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能正向预测违纪行为,而关系攻击不能。(2)个体的受欢迎度能够调节身体攻击与违纪行为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身体攻击对不受欢迎个体违纪行为的影响比对受欢迎个体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身体攻击,关系攻击,违纪行为,受欢迎度,青少年早期

分类号:B844

1、问题提出

青少年期是各种问题行为容易发生的时期。研究表明,说谎、逃学、偷窃、吸烟等违纪行为(delinquency)在童年期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在青少年期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Bongers。Koot,Ende,&Verhulst,2003;Farrington,Ttofi,&Coid,2009),大约35%的男生在青少年期会表现出违纪行为,约5%的个体甚至在毕生发展过程都会保持较高的违纪行为水平(Moffitt,Casoi,Dickson,Silva,&Stanton。1996)。一项对男女儿童行为发展轨迹的最新研究表明,在7-15岁这一阶段,有17.4%的女孩和12.3%的男孩虽然在童年期表现出较低的行为水平,但随着青春期的开始,行为明显增多,成为“青少年期起始”(ado-lescent-onset)的行为者(Odgers et al.,2008)。因此。揭示青少年期违纪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违纪行为的预测与控制十分必要。

已有研究表明,攻击是个体违纪行为最好的预测因素之一(Timmerman,van Lier。&Koot,2008;Khatri,Kupersmidt,&Patterson,2000;Broidy etal.,2003)。攻击与违纪行为同属于外化问题行为的范畴,具有共生性(combordity)的特点,即攻击水平较高的个体同时也倾向于表现出较多的违纪行为(Willoughby,Chalmers,&Busseri,2004)。但是两种行为是彼此独立的结构,二者仅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Burt&Donnellan。2009;Hopwood etal.,2009)。研究表明,攻击更多地受到遗传、气质等生理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婴儿期的个体即表现出与攻击相关的情绪(Dodge,Coie,&Lvnam,2006)。相比较而言,违纪行为的发生较晚,更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关理论也指出攻击与儿童青少年违纪行为发展之间存在联系。根据Patterson等(Patternson,DeBarvshe,&Ramsey。1989)的社会互动观(so-cial-interactional perspective),不良的父母教养会使得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而攻击会导致儿童较差的学业表现和同伴拒绝等,这种不良的学校与人际适应进一步增加了儿童加入不良同伴团体的可能性,导致其违纪行为等多种问题行为的增加。Moffitt(1993)在其关于行为的类型学模型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她指出,攻击性儿童缺乏行为控制能力,这使得他们更可能被同伴拒绝以及缺乏锻炼社交技能的机会,从而增大他们卷入其他行为的危险。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身体攻击(physical aggression)与违纪行为间的关系(Timmerman et al.,2008;Khatri et al.,2000;Broidy et al.,2003),相对忽视了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的作用。与运用身体力量对他人进行伤害的身体攻击行为不同,关系攻击是通过操纵人际关系或者破坏他人的社会关系而对他人进行的伤害,如散播谣言、排斥他人等,通常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Crick&Grotpeter,1995)。目前仅有少数研究探讨了关系攻击与违纪行为的关系,并且研究结果存在分歧。一方面,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关系攻击对他人的同伴关系具有破坏性。因而关系攻击者容易被同伴所排斥,从而导致个体更易表现出逃学、撒谎等违纪行为。如Crick,Os-troy,和Wemer(2006)的研究表明,高关系攻击组个体的违纪行为要显著多于非关系攻击组。Card等(2008)的元分析结果也表明,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都能够显著预测违纪行为。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认为关系攻击不能独立预测个体的违纪行为(Xie。Swift,Cairns,&Cairns,2002)。因此,关系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考察。本研究拟同时探讨身体攻击、关系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二者与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

虽然攻击是违纪行为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但违纪行为并不只受到攻击等个体行为因素的影响,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的联系还会受到背景因素的调节。发展情境论(Lerner,2002)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个体行为与发展的背景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同伴关系作为青少年期个体最重要的背景因素,对个体的适应不良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不良同伴联系和同伴拒绝是儿童青少年违纪发展的重要预测因素(Farrington et al.。2009)。而支持性的同伴关系在攻击与适应不良的联系中起缓和作用(Ladd&Burgess,2001)。以往研究大都使用同伴接纳、社会喜好等社会计量指标来测量同伴关系。近些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一种特殊的同伴关系——感知的受欢迎度(perceived p019ularity)。与传统的社会计量指标不同,受欢迎的个体不仅具有亲社会行为特征,而且也具有攻击或特征(Sand,strom&Cillessen,2006;Mayeux,Sandstrom,&Cillessen,2008)。研究表明,进入青少年期后,个体越来越重视与同伴的关系,而且在各种同伴关系范畴中尤其重视其在群体中的受欢迎度(La-Fontana&Cillessen,2009)。

那么,受欢迎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同伴关系特征,会在青少年的攻击与违纪的联系中起何种作用呢?一方面,研究表明,积极或支持性的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消极发展中起保护作用,如支持性的同伴关系背景在攻击与适应不良的联系中起缓和作用(Ladd&Burgess,2001),友谊关系在社交孤独与适应问题的联系中起保护作用(Laursen,Bukowski,Aunola&Nurmi,2007)。因此,受欢迎度作为一种积极的同伴关系特征,可能与同伴接纳、友谊等其他积极同伴关系特征一样,在青少年的攻击与违纪行为间起保护作用。然而,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受欢迎的个体不仅具有亲社会特征,并且也具有攻击或特征。这些攻击性一受欢迎的个体会通过表现出更多的违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从而保持他们在群体中较高的受欢迎度(Schwartz,Gorman,Nakamoto,&McKay,2006)。因此,受欢迎度也可能会增强攻击与违纪行为间的关系。鉴于现有的关于受欢迎度在攻击与儿童适应结果间联系中的作用的研究非常少,因此受欢迎度在攻击与违纪行为间到底会起到怎样的调节作用还不确定。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即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对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考察:(1)青少年早期个体身体、关系攻击是否能够预测青少年的违纪行为?(2)青少年早期个体在同伴群体中的受欢迎度是否能够调节攻击与违纪行为间的关系?这种调节作用的方向如何?

2、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于一项大规模的追踪项目,所有被试均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的12所初中。本研究所采用被试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有效被试1755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3.18±0.35岁,其中男生910人,女生845人。89%的被试为独生子女。母亲年龄40.08±2.61岁,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本科以上者占32.20%,本科以下且高中以上者(含高中毕业)占54.00%,高中以下者占13.80%:父亲平均年龄41.83±3.07岁,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本科以上者占44.50%,本科以下且高中以上者(含高中毕业)占44.20%,高中以下者占11.30%。青少年所在家庭的月总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5.00%,1000-3000元之间的占35.10%,3000-6000元之间的占45.40%,6000元以上的占14.50%。

2.2 研究工具

2.2.1 攻击

采用自编的同伴评定问卷测量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王姝琼等,2011)。要求被试按照问卷中每个题目描述的行为表现,对班级内每位同性别同学进行评定。计算每一个受评被试在每一个题目上被多个同伴评定得分的平均分,将其作为该被试在该题目上的得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班级之间的学生人数并不相同,班级内对每一个青少年进行评定的同伴人数范围是10人至20人。问卷有3个题目测量身体攻击(例如,打、撞、踢别人),3个题目测量关系攻击(例如。活动或玩的时候排斥别人)。采用4点记分,从0到3分别表示“没有”到“经常”,得分越高,攻击行为越多。在本研究中,身体攻击、关系攻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是0.95和0.88。

2.2.2 违纪行为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教师版问卷(Teacher Rat-ing Form,TRF:Achenbach,1991)测量青少年的违纪行为。TRF适用于6-18岁的儿童,是国际上常用的儿童问题行为测量工具。TRF对违纪行为的测量共包含12个题目,如“说谎、骗人”,“偷东西”,“逃学”等。问卷采用3点记分,从0至2分别表示“不符合”、“有时符合有时不符合”及“符合”,得分越高则违纪行为越严重。本研究中,违纪行为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9。

2.2.3 受欢迎度

采用同伴提名法,要求青少年提名班中最受欢迎的三位同学和最不受欢迎的三位同学。将每个被试在这2个项目上的提名频次分别进行班内标准化,以便于不同班级儿童提名分数的比较。遵照Sand-strom和Cillessen的程序(Sandstrom&Cillessen,2006),以最受欢迎提名的Z分数减去最不受欢迎提名的Z分数,将两者之差再进行班级内标准化,最终得分即为被试的受欢迎度得分。该记分方法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可,具有较高的效度(Sandstrom&Cillessen,2006;LaFontana&Cillessen,2009)。

2.3 施测程序

本研究的主试为具有施测经验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生,施测前对所有主试进行指导语、问卷内容及施测过程和注意事项的统一培训。所有问卷的施测均取得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同意。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每班由两名主试负责,发放问卷后主试讲解答题注意事项,被试全部答完问卷后,问卷由主试当场收回。施测全程中教师均不在场。

教师问卷的填写在学校的会议室中进行,问卷填写一般需要1到1.5个小时,教师填写问卷时会有主试指导。主试现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

2.4 数据管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统计

研究中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变量间的零阶相关矩阵见表1。由表1可知,本研究中的所有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0.43~0.48)。受欢迎度和不同攻击行为及违纪行为之间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其中受欢迎度和身体攻击的相关(-0.39)与受欢迎度和关系攻击的相关(-0.38)基本一致,说明两类攻击行为均与较差的同伴关系相关,而违纪行为与受欢迎度相关较小(-0.27)。

3.2 违纪行为对攻击的回归分析

为考察身体攻击、关系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的独特关系模式,以违纪行为作为因变量,在控制性别效应之后,同时进入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结果可知,违纪行为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但是通过计算准偏相关回归系数的平方(即srr,反映预测变量对结果变量的解释率,Tabachnick&Fidell,2007)来考察不同攻击行为对于违纪行为的独特解释率发现,身体攻击对于违纪行为的独特解释率(sr2身体=0.05)较高,而关系攻击对于违纪行为的独特解释率(sr2关系=0.00)非常小,表明身体攻击能够显著预测违纪行为,而关系攻击对违纪行为不具有预测作用。

3.3 受欢迎度对攻击行为与违纪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为考察受欢迎度能否调节青少年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将自变量与调节变量中心化以后,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由于前述标准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关系攻击不能预测违纪行为。因此在调节作用分析中,本研究只考察受欢迎度对身体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第一步将身体攻击和受欢迎度纳入回归方程:第二步将身体攻击和受欢迎度的交互项纳入回归方程。每一步回归均采用强迫进入法。分层回归的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两两交互作用项对于模型解释率的增加作用显著(R2=0.012,F=28.10,p

为更加清晰地揭示受欢迎度对身体攻击和违纪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单斜率检验来进一步分析受欢迎度的调节作用。以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作为划分标准,对受欢迎度进行分组,平均数加一个标准差以上的为高受欢迎组,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以下的为低受欢迎组,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在高受欢迎和低受欢迎时,身体攻击对违纪行为的预测情况。结果见图1。

从图1中可见,受欢迎度在身体攻击和违纪行为间起到了保护性作用。具体来说,对于受欢迎度较高的青少年而言,身体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较弱:而对于受欢迎度较低的青少年而言,身体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更强。

4、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攻击与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受欢迎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虽然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与违纪行为均呈中等相关,但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只有身体攻击能够正向预测违纪行为,关系攻击不能;受欢迎度在身体攻击与违纪行为间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较高的受欢迎水平可以缓解高身体攻击者的违纪行为水平。

首先,与已有研究相一致(Timmerman et al.,2008;Khatri et al.,2000;Broidy et al.,2003),本研究表明身体攻击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违纪行为。如前文所述,根据Patterson等(1989)的社会互动观以及Moffitt(1993)的观点,攻击使得儿童青少年被同伴拒绝。从而增加了其出现不良行为的可能性,因而攻击对其他问题行为,包括违纪行为具有预测作用。这一结果也提示,身体攻击是儿童青少年更严重的问题(如违纪行为)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对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进行干预,以避免他们发展出更严重的问题。

本研究发现,与身体攻击不同,虽然关系攻击与违纪行为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但在回归分析中关系攻击对违纪行为不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身体、关系两类攻击对违纪行为的预测存在差异。这与已有关于身体攻击与外化问题的联系更加紧密(Tim—merman et al.。2008;Khatri et al.,2000),而关系攻击则与内化问题的关系更加密切(Crick et al.,2006;还可见Card et al.,2008的元分析)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身体攻击、关系攻击都是旨在伤害别人的社会行为,但是这两类攻击的相关因素却存在差异。研究表明,身体攻击与较差的行为控制、认知能力等有关(S6guin,Parent,Tremblav,&Ze-lazo,2009),而这些缺陷也会使得个体表现出说谎、骗人、逃学等违纪行为(Hughes&Ensor,2008)。相反,关系攻击与个体的较强的认知能力(Renoufet al.,2009)有关,高关系攻击者的社会自我效能感、合作、领导力及同伴的社交性较高(Puckett,Aikins,&Cillessen,2008)。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身体攻击与违纪具有共同的潜在危险因素,而关系攻击则没有,因而,身体攻击与违纪行为间存在较强的联系,而关系攻击与违纪间的联系较弱。

本研究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受欢迎度能否调节攻击与违纪行为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受欢迎度可以显著调节身体攻击和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即较高的受欢迎水平可以减少高身体攻击青少年的违纪行为。如前所述,攻击性青少年往往受到同伴的拒绝,并因而易发展出违纪行为(Patterson et al.,1989;Moffitt,1993)。而如果攻击性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在学校里处于受同伴欢迎的人际交往状况,那么这种积极的同伴关系状况则可能缓和或避免了儿童因其攻击行为而陷入被同伴拒绝这样的同伴交往状况中,抑或使得他们不会对同伴或学校等产生抵触或敌意性情绪,从而使得他们不易进一步发展出较多的违纪行为。

但是,本研究的结果与Schwartz等(2006)的研究结果存在不同,他们的研究表明高受欢迎度会增强身体攻击和不良学校适应间的联系。本研究结果与Schwartz等(2006)的不一致,可能与受欢迎度在中国与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含义不同有关。西方的研究结果表明,受欢迎个体既具有亲社会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水平的攻击和危险行为(Sand,strom&Cillessen,2006;Mayeux et al.,2008)。对于西方青少年来说,运动能力是个体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于个体是否受同伴群体的欢迎并不重要,甚至学习成绩与受欢迎间存在负向联系(LaFontana&Cillessen,2009)。然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同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学校或教师的信念的影响(Chang,2003),学校或教师重视的因素(如学业成绩)在个体受欢迎与否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受欢迎度更多地与个体的积极特征相联系,具有积极的适应意义。在身体攻击与违纪的联系中起保护作用。从本研究中相关分析的结果也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受欢迎度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即青少年越受欢迎,其攻击水平越低。因此,虽然采用了同样的测量方法,但是受欢迎度这一概念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内涵可能与西方文化背景中不同。这一研究发现也提示,有必要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同伴受欢迎度的内涵及其在儿童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中的意义进行更多的本土化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身体攻击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违纪行为,而青少年的受欢迎度可以缓解身体攻击与违纪行为间的正向联系。这一结果有利于更加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期儿童违纪行为进行干预,同时提醒研究者需要重视积极同伴关系在攻击与儿童的消极发展结果联系中的作用,通过提高攻击儿童的受欢迎度,减少他们进行违纪行为的可能性。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仅采用了横断研究设计来探讨攻击和违纪行为的同时性关系,未来研究应采用追踪设计进一步考察这一问题。5结论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能正向预测违纪行为,而关系攻击不能。攻击对违纪行为的影响会因攻击形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个体的受欢迎度在身体攻击与违纪行为间起保护作用,具体表现为身体攻击对不受欢迎个体违纪行为的影响比对受欢迎个体的影响更大。

上一篇:孕妇肝炎治疗研究 下一篇:浅析做好麻醉科医生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