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快速跑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方式

时间:2022-10-14 05:00:30

浅谈小学体育快速跑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方式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学习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短平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有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快速跑 分组方式

一、前言

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以更快的速度进入课改这个大潮中,这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体育课的教育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与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组织形式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本文将从实践课的“小学体育快速跑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方式”论述。

二、小学体育快速跑课堂教学

1、小学体育快速跑

快速跑是属于田径运动赛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强度最大的项目。一般在运动竞赛中称为短距离跑或短跑。快速跑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属于“极限强度”运动。本文中的快跑是指50米。

2、小学体育快速跑课堂教学特点

快速跑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劳动和参与大多数体育运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小学生阶段快速跑的教学,是走和跑两部分内容联系紧密,在教学设计上,要衔接紧密。通过多种方式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快速跑技能,发展位移速度,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从而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游戏的选取以主动参与、激发兴趣、符合实际、目标达成、综合进步为宗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在活动中使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者都得到发展。

三、体育分组方式

1、分组方式教学

分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身体素质、爱好、性格、兴趣、能力等)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各组的综合实力基本相当)。体育分组教学受一定的教学思想、一定的学生和场地器材以及教学内容的制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组织结构方式。合理选择和正确运用教学分组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分组方式的选择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分组教学的具体实施一直影响着分组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必须按照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在体育教学中,对小组的分类标准有很多种。本文中的分组形式主要讲的是同质与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是指根据学生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技能水平或体能测验所反映出的成绩,将学生分为好、中、差各组。异质分组是将好、中、差各类学生随机抽样搭配,形成各个实力相当的不同体。同质分组教学与异质分组教学各有优劣。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学生能力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分类方式也不一样。

四、分组方式在新授和巩固提高阶段

1、观察和掌握学生的差异状况

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差异性的了解和观察,根据学情,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性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样在分组时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在练习中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分组的合理科学性,以更好的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也能够让学生的快速跑的速度、体育知识进一步得到提高。在2010年就曾经对某班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过一次调查(如下表)。

根据调查发现,男生的优秀率占男生总人数的23%,良好率占46%,及格率占31%;女生优秀率的占女生总人数的20%,良好率占30%,及格率占50%。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了解学生的差异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分组方案时考虑学生的差异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内的相互学习。

2、分组方式在新授阶段

在50米快速跑的本阶段,尽管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性,但总体教学目标一致,这时还不能分出等地,因此在本阶段采用异质分组。把学习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来。形成良好的“帮”与“带”。将不同层次性别学生交叉组合,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帮扶促进的效果。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这种差异互补的组合,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优、良、中学生对及格、不及格学生的帮带,又有及格、不及格学生的进步对优、良、中学生的促进。这种互补组合也应是动态的优化组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好学生选好学生,差生选差生,女生选女生,友伴行等等,不利于开展学习活动。这时教师来组织分组比较合适。例如在50米快速跑中,我一般四(两男两女)个人一个小组,女生比较认真,在起跑时能督促男生集中注意力,在加速跑时男生比较快,让男生带着女生一起跑,女生的速度有明显的提高。如此分组整体的水平提高很多。

在小组成立后,一般选择的是学完一个单元后就调整小组成员。因为个别差异性无处不在。但是有时可以适当的调整,根据本节课的由于各种原因(如见习生、出勤率等)而变化小组。

3、分组方式在巩固提高阶段

在50米快速跑的巩固提高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在本阶段中仍然会出现个别差异性。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一般采取同质分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合理的分组,并制定各组的教学目标,目标再细化到个人。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

根据情况,把50米快速跑中优秀的放在一组开展教学,在本阶段的学生,掌握的技术技能与身体素质较好,往往会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把他们分在一组,通过同伴的50米的练习、比赛等等形式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创新、拓展。使他们体验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也能有自我满足的情感,最终向更高层次主动递进。

根据情况,把50米快速跑中中的放在一组开展教学,这阶段的学生主要是技术技能掌握的不够全面,身体素质一般。在练习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部分积极向上,一部分消极的心理。动作技术也有泛化现象。积极采用游戏,比赛等方法,提高他们的速度,形成动力定型。教师的表扬与肯定,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进入更高一层。

根据情况,把50米快速跑中差的放在一组开展教学,这阶段的学生主要是技术技能掌握的不好,身体素质较差。在练习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会产生沮丧、焦急的心理。甚至不愿意去锻炼。这部分学生降低他们的难度与要求。主要以初步学会动作要领。主要有摆臂,小步跑,高抬腿等等练习方法,把动作简单化、分解化。先分解再完整练习。只要一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在本组比赛,比谁的进步快、大。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鼓励与表扬为主。使他们从“要你学”到“我要学”这一个过程。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在50米的快速跑中的分组形式中,教师应做到收放自如,确保其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多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玉华.如何提高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2008(11)

[2]吕忠伟.教学中教师如何观察学生的练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9(6)

[3]体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医院人力投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下一篇: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注重学生行业英语技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