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体会

时间:2022-10-14 04:59:46

浅谈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体会

摘要:借助音乐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提升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声乐教学 高职院校 演唱实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随着我国多年来音乐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渐渐走向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但是,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抓好基础学科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如何使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建立起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扎实的歌唱技能,如何建立起以切实提高学生水平为最终目的的实用性教学,实现艺术创作和实践锻炼,这都应该是我们广大声乐老师需要反复思考、摸索的重大研究课题。同时,我们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音乐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提升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质量,但在现实生活中也面临着许多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教师水平

高职声乐教育的目的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为此,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如终突出“专业性”,体现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理念和特色。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高职声乐教育的正确培养目标,过于注重专业化,片面地强调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因而使其教育不论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定型甚至模式化的不利于基础教育服务的格局。可见,高职院校声乐教育的改革的重点应是加强和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真正合格的人才。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著名专家沈湘教授曾说过“声乐教学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高与低。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自身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广博的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敏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以科学的发声方法及演唱技巧为依托,对所演唱和讲授作品的理解有一定深度,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感情的融入等,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出合适并恰当的示范,通过学生们的直观的体会,激发起学习声乐的潜能。另外,声乐教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这不仅可以烘托声乐作品的艺术氛围和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和培养音乐感,还能激发起学生的演唱欲望,保证歌曲的完整性和艺术表现力,进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二、鼓励学生参加演唱实践

高职院校的专业性声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育出具备歌唱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掌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突出实践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歌唱技术需要开设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之外,还应该增添声乐表演课程,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这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拉近讲台和舞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人才茁壮成长的必由之路。在讲台表演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演唱,还应该把演唱者如何上台演唱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老师要用合适的手段,鼓舞学生努力把握好每一次上台演出的机会,为他们营造适合演唱的氛围。学生上台演出前,老师应该提前为他们做好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演唱技巧上的准备,为学生们分析演唱曲目上的难点,多加以练习和巩固,做到成竹在胸,随心驾驭曲目;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准备,让他们懂得台上演唱和课堂练习间的内在取别,让他们了解可能会出现哪些紧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迅速解决等。除此之外,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十分慎重挑选的演唱曲目。挑选的曲目难度不宜过高,反而应该难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学生平时能够较好完成的作品,在初次上台后难免紧张,造成发挥失常。如果所选作品难度相对较低,有利于学生把握住良好的歌唱心态,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挥水平,发展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歌唱心理。在演出结束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从演出的实际出发,对获得的成绩提高给予肯定,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为学生下次登台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以此为鉴提高演唱水平。因此,较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声乐艺术实践,巩固和发展课堂上所掌握的声乐知识与技能技巧,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建立稳定健康的歌唱心态。

三、声乐教学要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音乐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艺术表现放式,不但历史的积淀深厚,而且是的现实社会的体现。我们的职业学院声乐教育必需要注重同当今鲜明的时代特征相结合起来,将最新潮流的文艺作品成果收入到教学安排的范围中,让我们的学生对当代的声乐知识也能有所把握,从而培育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美感。还可以设当增设一部分声乐赏析课程,当中应该包含具有21世纪时代气息的经典音乐作品,能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当代音乐时代的脉搏。同时,声乐教学还应该兼顾西方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关系,体现民族性与实用性。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西方声乐知识的特点和内容给予认真解析,但是不应该把他们作为衡量声乐发展的唯一标准。我们中国本土的声乐艺术同样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应该由我们给予不断地研究和发展。我们的教师需要在依照传统文化的根据上,知道学生们去探索、把握我国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最终促进职业学院的专业性声乐教育的发展。

总之,声乐教学是一项深沉厚重的学术工作。它是要把直观的认识上升到理念,把经验凝练成模式,然后再把它变为直观的作品。的道路是曲折和漫长的,也是充满艰辛和挑战。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有必要重新架构崭新的声乐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满足当今社会对基础教育和音乐表演的专业人才需求。我们要更进一步提高对艺术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体系,规范对教学实践活动内容的指导和安排,确保声乐教学实践健康有序的开展。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出路与对策,无论从理论,还是到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编.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1).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1).

[3]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卢美芳.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J].中国音乐教育,2004,(4).

[5]侯方.音乐教学改革的辩证法[J].中国音乐教育,2001,(10).

上一篇:高职教育和谐发展初探 下一篇:职校化学教学的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