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与应用

时间:2022-10-14 02:16:34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与应用

摘 要: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电视制作技术也逐渐趋向网络化、数字化,数字教育电视节目作为广播电视的一种,不断进步的网络科技无疑给其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理念,也离不开精细的制作程序,也只有科技与制作的完美融合才能实现数字教育节目的意义。着眼于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对其制作原理作了阐释,且对其应用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科技发展;制作;应用 一、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

数字教育节目的制作较之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更具优越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将图像、文字、声音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数字系统为基础,进行统一处理而成。正是由于数字化的直观、便捷等特征,使得数字化技术逐渐应用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如此既有技术保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前期准备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拍摄文案的准备、绘制剧情描绘板、场景设计、外景选择。前期准备工作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后期工作的质量,因此,高质量、高效率的准备工作与先进的数字化科技是分不开的。

拍摄文案的准备包括剧本的编写与修改、节目的成本预算、时间表的制定、设备的使用及人员的调动。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电脑与网络直接完成,可以在计算机上对剧本进行编写与随时更改,制片人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节目预算进行编制,在节目开拍之前,还可以在电脑上罗列出工作人员名单及相关设备,并进行汇总,同时便于工作时间表的制定。在剧本、时间表完成后,制作人员利用数字化故事版绘制软件,对图像、影像进行整合,可为摄影、导演在节目开拍前提供视觉上的指导,使故事形象化、立体化。场景设计是指在开拍前利用灯光和设计软件,按照实际比例制作出场景模型,通过计算机进行场景试验。外景选择是指制作者不需要花费旅费到各地采景,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数据库选取景点,方便实惠。

2.现场制作

现场制作是指通过使用计算机控制装置的摄像机进行拍摄,并运用数字调光台控制照明,从而进行场景合成。在拍摄场景的同时可以进行同步的现场录音,现场录音通过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来完成,既可以清除不必要的背景杂音,也可以过滤掉现场噪音。

3.后期制作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最有意义的当属后期制作,制作者在对整个节目进行编辑与修改时,通过运用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对声音及影像的顺序及持续时间进行灵活地改变,这使得后期工作更为简单快捷,同时也充满乐趣。

二、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应用

1.计算机动画的应用

计算机动画是数字化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上的成功应用之一,它将计算机数字化图像的描绘功能与传统的实际拍摄相结合。这种新颖的拍摄模式彰显了足够的想象力与丰富的创造力,制作出来的动画成品也充满了艺术效果与感染力,给观众以视觉上的享受及精神上的愉悦。

2.影视数字化制作

随着计算机动画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好评后,近年来影视制作也渐渐糅合了数字化技术的先进科技。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场景难免涉及几千年前的古老画面,或是千奇百怪的道具,或是夸张的格斗术。这就给现场拍摄的导演、摄影师出了大难题,因为很多剧情的发展无法在实际的拍摄中一一实现,而先进灵活的数字化技术无疑是解决这类难题的关键。电脑数据库及图像的合成可以虚拟出真实的场景,且其真实的视觉效果不可非议。其次,运用计算机画图功能及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制作出各种需要的道具,经过特技合成,呈献给观众的视觉效果自然不突兀。同时,还可以利用电脑的特技功能对演员打斗的场面进行制作,这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员伤害。

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集合而成的,在现今的教学工作中应用广泛。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带给学生的视觉效果使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同时,运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出的图文并茂的教学板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师生互动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这也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节省了一定的时间与精力。

飞速发展的网络科技给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现代电视节目的制作离不开先进的数字化电脑技术,将数字化完美融合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发挥其便捷、高效的工作优势,已成为电视节目制作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只有不断接受挑战,用心钻研,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应用范围才能更广泛,应用渠道才能更便捷。

参考文献:

[1]黄慕雄.数字时代的教育电视制作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2(09).

[2]徐福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1(12).

[3]王以宁,郑燕林.流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0(11).

[4]杨志军.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及特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5]付道明,徐福荫.数字电视技术新进展与校园数字交互教育电视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7(05).

上一篇: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下一篇: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