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2-10-14 01:44:05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深挖教材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什么样的教学资源进入课堂,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研读教材,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锁定什么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在选取的过程中不断与课程标准对接,提升教学理念,丰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专家编写的教材往往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水平,无法顾及个性需要及地区特色。因此还需要教师对教材“修饰”一番:或增加、或筛拣、或重组、或加工,以提升其利用价值。

二、从学习主体出发选择教学资源

教师在筛选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时,始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筛选课堂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使课堂教学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等情况进行评估,使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具有明确的指向。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水平,并立足他们的现实水平让其挑战潜在水平;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背景;要结合学科特点,从学生需求出发选用课堂教学资源,再对其进行梳理、归类与整合,并通过教学进行验证,最后对教学效果及时反思。

现代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广泛,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去开发地理课堂教学资源,这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应发动学生参与搜集各式各样的地理课堂资源,并指导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去研究、思考,让学生在搜集和研究的实践中形成、锻炼能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对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宝库,它改变了学生的认知世界,使原来的书本、生活的二维世界向书本、生活、网络三维世界转变。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也可以成为激发其学习动机的重要方式和成为其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也理应将网络资源纳入教学的视野中,将这些网络上的信息加工整合进教学中来,把平时教学中难以形容、难以展现的内容借助网络上的资源来完成。如讲授“澳大利亚”内容时,就可以“你心目中的澳大利亚应该是什么样子”为主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进行学习。

四、学会捕捉地理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

生成性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要在课堂上动态生成,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课程资源理念、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灵活,要为动态生成资源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慧眼捕捉可生成的资源,如学生的疑问或奇怪想法、学生的一个错误、不同的意见、突发性事件等。

五、家乡和学生是最好的资源宝库

不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的教学,教师一定不能忽视从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即从他们生活中去挖掘资源。如在“澳大利亚”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会该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的农民一般在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播种和收获日期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顺势就引出了气候因素。在教学“珠江三角洲”的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进行以“家中或者同学、亲戚家中有哪些电器产地是珠江三角洲”为主题的活动。

六、学生的经验也是重要的资源

经历了多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在学习上也可以说是有自己的“经验”了,而这些“经验”恰恰是我们教师所忽略的。不要仅仅因为他们是学生,教师就想当然地以为他们只能处在“学”的位置,只能坐等教师将相关知识传授给他们。其实学生也能凭自己的以往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样既能加强知识的深化,又能锻炼其学习能力。

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发现资源,进而整合、优化资源。当然,在一堂课中也不能把所有资源都吸收利用,也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利用相关资源,这需要教师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预定目标出发,从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从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风格出发,将这些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和整合,使资源与教学水融地合为一个整体,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学生应该成为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和利用者。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更有效、有趣。

上一篇:规划高考,赢在起跑线 下一篇:17岁!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