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户外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10-14 01:39:50

汉语户外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户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是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对汉语户外教学方面的研究却非常不足。因此,改进固有户外教学模式、创设有效新模式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试以一次户外教学实践经验为例评析户外教学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汉语教学; 户外教学; 有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17-02

1 引言

户外教学是语言文化学习的第二课堂。参观学习能把社会实践和语言文化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学习者在游览中了解相关知识,感受中国人文自然精神,加强语言交流,领悟文化内涵。

作为广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示范性基地,户外教学(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汉语教学的一个特色,每学期由华文教研室专职教师负责,安排留学生一至两次课时到市内外进行汉语言(文化)户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教研室经过了几年的尝试与探索。然而,如果仅限于对景点的参观,则未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未能把汉语学习和文化学习更好地联系起来。之后,教研室开始组织不同年级留学生到不同地点参观学习,但如若只限于“行―观”式的走马观花活动,学生依然处于游走失控状态。纵观其他院校,也有类似的活动: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对低年级新生组织“广州一日游”观光活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对外汉语系每学期安排“语言实践周”活动,让学生自主利用这一周时间,提供数条出游路线由有意向的学生选择并组团出游。

对于如何选择汉语户外教学的目的地,如何与汉语及文化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组织教学工作,均是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检索显示,目前对汉语户外教学也未见有研究性的专文。

2 教学新模式:以广州市越秀公园成语寓言园为例

课外活动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以语言实践为目的的课外活动,是语言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能收到课堂教学收不到的效果。[1] 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寓教于乐,也更能体现趣味性,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比课堂教学更能发挥情感因素作用,排除心理障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同时,它能提供自然习得的机会,接触真实的交际情景,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再者,活动采取任务型教学和竞争比赛形式,能鼓励学生积极竞争,激发进取心,使其获得成就感和自信。需要注意的是,活动一定要体现运用汉语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活动如果与汉语的运用无关,则不能列为语言实践活动,而是其他目的的课外活动[1]。为了使课外活动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需要做周密的设计:事前要有一定的语言准备,活动中最好要有教师参加,就语言问题给予指导;活动后对语言的运用情况进行总结。

本文讨论的是以户外环境为依托的语言实践活动,试以“广州市越秀公园成语寓言园户外教学活动”为例进行分析。越秀公园成语寓言园由数十组成语和故事的雕塑组成,雕塑分散遍布在一个园区之内。本次教学目的是以对成语、寓言、中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了解和学习为主,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2.1 任务前

本次户外教学的对象为已有一年以上汉语学习基础的华文速成班、C1和C2班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教学目标为:1、通过图片、资料,课前简单了解越秀公园,了解广州乡土文化知识。2、参观公园内的成语寓言园前,预习园区内成语“狐假虎威”“熟能生巧”“杀鸡取卵”“滥竽充数”“掩耳盗铃”“对牛弹琴”、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狐狸与乌鸦”“三个和尚”“水中捞月”以及一些著名的中国民间传说,理解其意义及寓意,领悟其文化内涵。教学过程安排如下:1、负责老师收集相关教学材料,准备教案,联系参观事宜,确定时间。2、科任教师介绍相关知识及图片:成语、寓言和中国民间传说。3、实行任务型教学,布置教学任务:每班分组进行。要求每组学生在参观前,查阅几个成语(寓言)的意思并解释,其中速成班讲解第1-4个,C2班讲解第5-8个,C1班讲解第9-12个。活动将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最后设附加题,看哪个班、哪个同学解释得最多最好。①

2.2 任务中

在此次户外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学生自导自游的方法,本文称之为“连连看―边看边学”模式。由于任务前,教师已印发每生一份教学资料(资料上标出园区内12个成语、寓言和民间故事的名称及其对应的雕塑照片)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分组完成任务“看雕塑猜成语(故事)”,准备讲解该组对应的4个成语(寓言和民间故事)。此外,还列出6个未具名的成语或故事(“盲人摸象”、“后羿射日”、“太公钓鱼”、“黔驴技穷”、“铁杵成针”和“王羲之墨池”)作为附加抢答题,供学生比赛作答。参加此次教学活动的共有20名学生。3个班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成语故事的讲解中来。每个成语由一位学生讲解,讲解时,带队老师和任课老师组织其他学生围聚在旁听“小老师”讲解,有效控制了学生在活动中的走向。从中,我们可见学生们都做了认真充分的准备:他们通过问老师、问同学、上网查找等方式找寻到每个任务的答案。讲解时,或生动传神,或引经据典,或套用自身例子;其他听讲的同学也表现得饶有兴趣。速成班学生还猜对了附加题6个成语(故事)中的4个。

2.3 任务后总结与反馈

活动结束后,笔者以个别交谈的形式以取得学生对活动的反馈,并对学生进行了不作任何作答导向的书面调查,收回11份有效问卷:6人认为“很有意思”,4人认为“比较有意思”;认为此次活动“收获很大” 的有5人,认为“比较有收获”有 5人。数据结果及之后与学生的访谈均表明:成语寓言园户外学习活动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学生习得成语的情况良好。活动半个月后,笔者对学生们进行了成语(故事)测查,7人能按问卷要求正确写出4个在此次教学中学到的成语,2人写出了其中两个。这种形式的户外教学效果较为显著,一大原因是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主动开口,而且开口率高,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力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调查结果还表明:“边走边看边学”、“可以当小老师、小导游”、“成语园里的动物、人物很有意思”、“有比赛” 均是吸引学生的因素。随后,笔者利用在新浪网上建立的博客――留学生网上家园②,与学生分享活动教案、相片、视频和博客文章,进行网上互动与学习。该网站已在我校留学生中宣传推广。

3 余论

根据“广州市越秀公园成语寓言园户外教学活动”的经验,如果教学对象为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我们可采取:模式1、以成语寓言园为构想基础,将这一模式推广,引申为“边走边看边学”模式。此类选址地(广州)有:雕塑公园、人民公园雕塑群、英雄广场等。模式2、任务型教学的实地演练。如:安排给学生购买任务或调查任务,即到商店购买指定的物品,或者要求他们作一项社会调查(比如“关于留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植物园进园游客情况调查”等调查项目)。

如果是汉语初学者或零起点者,则可采取观光形式,如安排广州一日游,走马广州花城、观摩羊城八景,使他们通过参观对城市人文文化获得感性认识。

户外教学是我校汉语教学的一大特色,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可从中总结该教育的经验,使之更上一层楼,成为效果更为显著的教学模式。对于其有效模式的探索,目前笔者所拥有的经验仍相当不足,但“众人计长”,相信集腋成裘,一定能更好地完善汉语户外教学。

附注:

①②越秀公园成语寓语园教学资料、视频和图片,可浏览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留学生网上家园blog.省略/qiaozhuanliuxuesheng。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344-345.

[2] 周健,彭小川,张军.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88-389,392-393.

上一篇: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转化后进生 下一篇:树立班主任权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