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思潮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时间:2022-10-14 01:28:40

【前言】终身教育思潮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终身教育思潮有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后几经发展由最初的终身教育发展到终身学习,最后形成学习社会的教育思潮。“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这一术语之出现,同样表达的是终身教育理念,但终身学习所表达的思想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的选择,因此这一...

终身教育思潮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 要:作为当前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思潮对传统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已有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努力实现为建成学习社会的先声和基础。

关键词:终身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学习社会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74-02

在当今众多教育思潮中,“若要论及何种教育理论抑或何种教育思潮最令世界震动并引起世人极大关注,则无疑当数终身教育。”[1]通过对终生教育思潮的内涵和实质的分析,可以看出终生学习;学习化社会是其两个重要特征。终生教育思潮对我国基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达到终生教育、终身学习的目标及最终实现我国的学习化社会,因此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着改革必须以终身教育思潮作为器知道的思想。首先要让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和意识,让学生觉得学习就像吃饭和穿衣一样的生活中应该必需要做的事情;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能够在一生的过程中,不管有没有指导者或者教师的参与,都要能够自己进行必要的学习。

一、终身教育思潮的内涵和实质

终身教育思潮有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后几经发展由最初的终身教育发展到终身学习,最后形成学习社会的教育思潮。“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这一术语之出现,同样表达的是终身教育理念,但终身学习所表达的思想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的选择,因此这一名称的改变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表达的概念和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而深刻。终身教育思想之发展的另一表现是“学习社会”(learning society)思想的不断完善。“学习社会”一词首先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被作为寻求未来社会形态的概念使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后来这一术语就日益普及开来。一种代表性的认识是:“所谓‘学习社会’,即是求得自我实现的学习被贯穿于每一个人终身的社会,它跟终身教育论倡导的社会是同一的内涵。”还有人这样界定:“所谓‘学习社会’,也许就是任何时候不只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而且以学习、成就、人格形成为目的而成功地实现着价值的转换,以便实现一切制度所追求的目标的社会……”[2]

二、终身教育的原则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对终身教育原则又有了新的发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终身性学习的原则。“我们通常把一生划分为几个不同时期(按受学校教育的儿童和青年时期,成年职业活动时期和退休时期)的做法不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所以,终身教育思想首先要解决的是应该将人的一生看成是接受教育的一生,或学习的一生。不再从严格意义上区分工作和学习的范畴。学习也可以在工作中进行。

(二)学习机会均等的原则。“机会均等的原则对所有致力于逐步确立终身教育各方面的人来说是一项主要标准。”终身教育思想强调“社会从一开始就担保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为其提供均等的就学和随后培训的机会,不管他受教育的道路是多么迂回曲折。”以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不管是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方面,还是其他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应该满足机会均等的原则,不论年龄、性别、肤色等等

(三)全民学习性原则。现代社会中,表现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发展现实的是:“教育已成为所有人的事情。它涉及到全体公民,公民们以后都是学校施行的教育的积极参与者,而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享受者”。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不是某些人界入的一种活动,也不是个人在某一个阶段界入的一种活动,而是伴随着社会活动而展开的每个人必然面对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所有人都在学习,而且都意识到这种学习的状态是生活的本身。

(四)多样化学习的原则。终身教育思想从其发展起,就没有幻想用一种教育来实现人类的教育理想,它从一开始就对教育的多样化充满深情。它强调要“寻求有关种种教育形式和环境的互补性”,在正规系统之外广泛提供教育,从而满足社会的多样性要求。[4]

总之,终身教育的原则强调的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拓展,在学习的横向和纵向上不断延展,对于学习的各个方面有意识的给予支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要有相关的文件出台,在公民的意识方面,要培养全民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最终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学习社会的形成。

三、基础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潮下的和谐发展之路

对于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强烈的愿望和意识,社会和家庭方面需要营造出适合学生产生这种愿望的环境。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课程的设置方面以及其他方面都需要进行修改。终身教育的政治性,是以“人”为本位,以“人人”为指向,具有全民性。教科文组织1997年汉堡会议主题提出,学习“应该成为世界上所有人的权利,快乐和共同责任”。[4]

(一)职能和价值观的改变

1.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众所周知,终身教育思想强调人的一生都要受教育,学习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所以,学习的欲望或自觉性对个人来说就事关重要。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的职能上要合理设计,特别要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保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儿童学习的自觉性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能之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强调,在未来的学习社会中,学校教育仍然是每个人学习的基础,只是未来的学校不只是传授知识,其更重要的职责是培养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兴趣。(下转第76页)

(上接第74页)

2.教学生学会学习。在传统社会里,学校将传授知识确认为自我使命。所以,学校的教学内容在本质上是以一个“知识体系”的面目出现,教师以“灌输”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则在背书、抄书、默书中耗费掉教育时间资源。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学习必须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已不能单纯将灌输知识作为自身使命,而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主要价值取向。《学会生存》一书明确表达的思想这一即“学会学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之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生存。由此可见,学会学习是最主要的教育目标。[5]也是终身教育思想必须达成的主要途径。

3.教育机会均等。前面曾说过,教育机会均等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虽然这一原则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实现,但学校教育是最终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基本保证之一。这一原则对基础学校的要求是,消除学校教育给儿童设置的各种限制,包括经费、入学名额、学习内容等方面的限制,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性、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儿童的基本学习需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强调“教育是一种集体财产,人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充分表达了教育人道主义的现念。

(二)课程方面的改变

其次,在课程方面,由于强调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有了三方面明显的变化:第一是基础性,第二是多样性,第三是与生活密切联系。

网络学校在世界各国的建立实现了:第一,教育资源共享;第二,破除了教育的时间限制;第三,拓展了教育空间;第四,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呆板和僵化。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特别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网络学校的发展。我国在发展网络学校方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优秀中小学在互联网上都建立了网站,延展了学校教育的职能,拓宽了教育渠道。[6]

总之,“终身教育”对现行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而且,这种以构建学习社会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目前正方兴未艾。

参考文献

[1]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前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78-17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9)、(91-92),(101).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吴遵民.推动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的若干重要国际会议(下)[J].成人高等教育研究1998,(4).

[6]终身教育思潮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1,(1).

上一篇:教育研究中田野考察方法的主体间性问题 下一篇:浅谈有效激励在树立班级正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