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训练

时间:2022-10-14 01:11:36

浅谈习作训练

摘要: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情如此,写文章也是这样。文题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

关键词: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74-01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情如此,写文章也是这样。文题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

我们可以这样写开头。第一种交待四要素开头法,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种方法直接点出文章时代背景,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它适合于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第二种开门见山开头法,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 这种方法给人一种直截了当、简洁明了的感觉。使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一目了然,它是我们写简短记叙文(写人,记事、状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伟大的友谊》、《我爱故乡的杨梅》等开头均采用了这种方法。第三种提出问题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提出问题让人思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第四种、倒叙开头法,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

有了精彩的开头,就要写正文了,我们可以采用作文训练三部曲:

一、单项训练

教师在设计训练时,做到次次有训练重点。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活动。要详细进行指导后,在让学生动笔写,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体会到作文并不难,使学生下笔“有文”。我曾设计过一次以训练学生写对话为重点的片段:先于学生复习提示语,并将句式写在黑板上。而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向课代表收作业的一段对话。接着我引导学生将对话内容理一理重点。继而,我引导学生分布描述所见所想。这样的训练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教师指导的方法自行习作。这种训练的形式重在指导学会如何观察,如何生动的表达,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降低了写作文的能力,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会表达。一石数鸟,岂不乐哉。

二、片段训练

读写结合,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片断练习中,以仿写和训练“言之有序”为重点。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引导学生写作上路的阶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后,有规可循,写起来就不难。根据三年级教材中连句成段的一些规律,我们采用了下列几种训练形式进行仿写。

1、点仿:

如《我的礼物》的第一小节具体介绍了礼物的构造,以及作者的心情。教学后让学生仿造文章的写法,介绍以下自己的铅笔盒。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告诉学生应从外到里来写,按顺序地介绍。(例举学生文章)

2、迁移写话:

一般是运用原来课文的内容写话,由于文体发生了变化或者段落结构重新编排,语句组织也要做相应调整。这个训练看似简单,实际上有一定难度。首先学生对新的文体、段落结构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接下来必须灵活运用课文内容,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可能很困难,因此教师做详细指导,并提供帮助。

3、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和改写:

除了继续进行片断仿写外,应进一步把培养想象和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了语言。

三、篇的训练

进行了以上两个阶段的训练,就要进行篇的训练。

首先要学以致用,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通过写作训练,切实提高运用现代语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写作训练中,脱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情形,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使写作训练始终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在一起,并且采取切实的措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构思等能力。不然,学以致用的原则就无法坚持下去。

其次激发写作兴趣,写作训练不是教师“训”,学生“练”,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具有双边、双向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写作积极性,这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兴趣是一种对写作的爱好的情绪,或者是对写作的积极的特殊倾向。写作兴趣有暂时兴趣与稳定兴趣两种。暂时的写作兴趣,往往是由几种特殊的条件或偶然的因素所引起的,随着这些条件或因素的消失,写作兴趣也就消失了。稳定的写作兴趣,则是写作者的一种性心理特征。我们要培养学生稳定的写作兴趣,对于暂时的写作兴趣,要积极引导,促使它转化为稳定的写作兴趣。这样,就会将教师要学生写作文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使学生写作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写作训练的成功。

学校进行写作训练的对象是学生。虽然都是学生,年龄和心理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再说,同一个年级和各个班级会有不同的情况,同一个班级的各个学生也各不相同。因此,作文训练必须注意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循序渐进。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渐地扩大到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的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

2、先放后收。欧阳修在《与渑池徐宰》中提出:“作文之体,初欲奔驰。”意思是,开始作文,不要设下许多框框来束缚学生,要任他驰骋思想、情感。苏轼在《与侄简书》里主张:“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意思是,少年人作文要任其自由表现,可以写得气势磅礴,文采绚丽。

3、重视辅导。写作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进行共同性的作文训练不能代替对学生写作的个别辅导。为此,所出的作文题要适合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作文指导更要注意多方启发开导,尽量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

上一篇: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与对策 下一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