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案例教学法 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性

时间:2022-10-14 01:10:16

实施案例教学法 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性

摘要:在中职德育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德育课难教、学生厌学的难题,对提高德育教学的时效性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35-02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主渠道。目前,一些中职生认为德育课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很难发挥德育课的作用。中职德育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作用,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它以案例为基础,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突出的优势,使案例教学法在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精心选择案例,提高实效

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精心选择案例是基础与前提,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选择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要典型有趣。选择案例的关键在于典型,备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典型、有趣且与教学热点问题相关的案例,数量应精而不能图多,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案例蕴含的问题进行充分思考,优化教学过程。典型而富有趣味性的案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实效。

2.案例要真实生动。案例的最基本要求是真实,即案例要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样才具有可信度,使学生心悦诚服,提高德育效果。例如,教学“刑法”时,给学生讲述“助妻安乐死”的真实案例,并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李某死亡这件事?王某对李某的死是否负有责任,为什么?真实的案例会使学生觉得好奇,激发探究欲望,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

3.案例要与时俱进。一般来说,教材上的案例能为教学提供便利,大大节省时间。但教材上的经典案例大都是学生熟知的,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案例选择要与时俱进,用新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隐私权”时,选择“偷看他人QQ留言”、“偷看他人手机短信”等案例,引发学生关注隐私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隐私权的实质。

4.案例要以生为本。所选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生活的案例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科学的消费观”时,以学生每月的日常消费调查报告作为案例,学会觉得案例就在自己身上,也会调动积极性;其次,案例选择要与学生心理实际相结合。又如,教学“人生价值的实现”时,以往届毕业生的成功作为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师兄、师姐如何获得成功。

二、灵活呈现案例,激发兴趣

案例呈现方式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教师用生动的描述,从而呈现生动的案情,或者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印发文字材料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1.课前印发案例材料。对于阅读量较大的案例,课堂呈现会占用大量时间,可采用课前印发案例材料的方式。例如,教学“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时,有很多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案例,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比尔・盖茨、马云、俞敏洪等,或是江苏省南通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的优秀毕业生,这些案例都能激发学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阅读量大,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熟悉案例,最好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便于集中讨论。

2.多媒体演示案例。多媒体是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集文字、动画、色彩、声音于一体,具有容量大、生动形象、交互式强、表现力丰富等特点,德育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呈现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知行统一”时,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孔祥瑞的案例,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示他的工作照片、日记、奖章、事迹宣传片等,增强案例的直观感受,使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对这位工人楷模产生兴趣。

3.角色扮演再现案例。呈现案例环节可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并在剧情中穿插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劳动者维权”时,让学生扮演企业老板、员工、工会主席、法官等,模拟争议出现后的维权过程。精心准备,精彩再现,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加深学生对案情的充分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组织讨论案例,指导探究

组织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可以分组讨论,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讨论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案例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案例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脱离主题,或者盲目跟从,这些都是无效的讨论现象。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讨论,促进讨论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争辩。学生独立思考案例后,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争辩,对一些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争辩。只有在争辩的过程中,案例隐含的深层次问题才会暴露出来,学生才能真正挖掘案例的本质,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教学“正当防卫”时,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判断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教师可结合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同时教学生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正确方法。笔者给出的案例是:某中职生王某下班回家,在一条偏僻的小道上遭到抢劫,王某只得交出身上所有的财务。当抢劫者低头数钱时,王某迅速从地上拿起一块砖头朝抢劫者身上砸去,拿回自己的财务并到公安局报案,后来得知抢劫者经抢救无效死亡。让学生对“适度”、“防卫的结果不适度”等问题进行争辩,学生越辩越明,增强了法制观念,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认真点评案例,科学总结

点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对案例教学实施的概括与提升。这个环节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不仅能及时改正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还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得到系统的认识。

1.认真点评案例讨论中的观点。案例教学与讲授式教学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点评时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观点上面,对观点的质量、深度等进行点评,尤其要高度评价创新思维。同时,对讨论中出现的思想偏颇要给予纠正,做到以理服人,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

2.认真点评学生讨论时的表现。点评案例时要关注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如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等,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参与积极性高、探究能力强的学生,用关爱的语言鼓励不善于表现的学生,用热情的语言使后进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增强后进生的信心与勇气,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总结案例蕴含的知识点。点评时要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教学“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时,可用学校实训基地的真实录像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认识实训基地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是中职德育课的根本目的。

总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旭华.浅谈中职德育课中的案例教学法[J].南方论刊,2009,(6).

[2]刘子峰.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0,(35).

上一篇:“二阶六步”教学法在《实验化学》模块中的应... 下一篇:高职新生管理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