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赏析与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时间:2022-10-14 12:54:56

论电影赏析与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摘要]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自引入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堂教学后,因其作为一种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对课堂的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深受少数民族学生的喜爱,也得到教师的认可。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设置电影赏析环节,若能遵循电影赏析在教学中的原则,并按照赏析六环节进行,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影赏析 民族预科语文教学 结合

电影,这一综合艺术,集色彩、声音、画面、光线等特色于一体,因其形象、生动、直观、感人等特点,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在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把电影引入语文课堂,在课程中适时安排“电影赏析”环节,更能使语文课程增色不少。究其原因,“电影赏析”能满足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全面提升基础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训练方式。

一、电影赏析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利于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电影是宝贵的资源,电影题材常常来源于生活,它可以记录一批人物,一段往事,一个时代甚至一种精神,而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的内容也与生活息息相关。仔细比较,电影与语文教学需求有不少契合处,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信息化时代,老电影的不停翻拍,新电影的不断上映,让我们有许多电影资源可以为教学所用,只要能为语文课程服务的电影,都可以纳入选择的范围。

(二)易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受单一的教学手段限制,学生阅读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索然无味,对作品的理解更难深入。而由于电影真实生动,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复杂为简约,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一曲电影音乐可以让人如痴如醉,一段电影对白可以让人破涕为笑,一个电影人物可以让人铭记终生,因此语文课堂上进行电影赏析就能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似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用意是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①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触动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影是一种带给人艺术享受的精神产品,无疑能触发学生无限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笔者作过调查,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选择“看相关教学电影”和“读文本”,被调查学生中有80%以上的都期望能“看电影”。看电影的过程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让人感觉舒服、愉悦与震撼,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电影赏析,让学生边读文本边赏电影,边看边想,边观边思,学习效果会得到极大提升。笔者教学民族预科教材里的作品篇目《萧萧》,让学生先看同名电影《湘女萧萧》再阅读作品《萧萧》,学生表现出极其浓烈的学习兴趣,一下拉近了与作者的心理距离,他们十分向往湘西的纯朴、宁静生活,被电影中牧歌式的诗意所打动,阅读文本时理解力得到增强,思维得到提升,对课文印象更加深刻。

(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影是高级阶段的视听说课程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电影赏析的最佳功能。学生进行电影赏析时,电影里的声音、音乐能训练学生的听力,电影语言能训练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力、理解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电影画面与色彩能训练学生的触觉,电影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能训练学生对教材的反思阅读能力,赏析电影的过程又是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其身心得到陶冶,情趣得到激发。欣赏完电影,组织学生对电影展开分析与讨论,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电影主题的深刻探寻,甚至对生活的感悟。最后,利用赏析所得及时训练学生写作,让他们写下自己对电影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作品,也是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设计电影赏析,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各种潜力,让学生感情随剧情起伏,身临其境,回味无穷,达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目的。有时一部优秀的影片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正是这个道理。

二、电影赏析在语文教学中的原则

尽管电影赏析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但是也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一)以能力提升为中心。

学生每次观看电影,可以是从观赏到评论再到创作全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可以放一部电影,欣赏其最经典的台词,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电影《不见不散》里面的经典喜剧台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看见你望着我,像玻璃杯里的冰块一样透明”就改编自著名诗人顾城的诗歌《一代人》里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精彩的台词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学会引用经典进行幽默的表达。总之,横看成岭侧成峰,一部电影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发现电影的美,但是每次赏析都必须围绕能力训练设计教学目标,避免电影赏析的随意性。

(二)内容为教学服务。

电影资源浩如烟海,电影的筛选是重要一环。首先应该选择中外经典电影,选择内涵深厚、艺术形式讲究的作品,既能满足学生的欣赏要求,又能确保学生观影后有感可发,有话可说;其次,不能选择无关教学内容的电影。应注重或者是改编自课文原作的电影,比如教学入选民族预科教材的阿城小说《棋王》就可以播放同名电影《棋王》,让学生感受棋王身上所体现的平凡而实在的人生态度。或者是选择与课文主题思想一致的电影等,比如教学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热爱生命》就可以播放反映独自挑战生存极限的美国电影《荒岛余生》,让学生体会人的强大生命力,学会敬畏生命。总之电影赏析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只顾学生兴趣而忽略了回归教学内容本身。

(三)不放弃语言学习基础。

电影语言丰富多彩,但是适合语文教学的电影一定要坚持“语言适应性”原则,尤其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普通话基础比较差,对于电影里通篇方言,如《秋菊打官司》《寻枪》等电影就只能舍弃不用,应选择以标准普通话为主的电影,可以借此纠正他们的发音,这对学生有很强的语言引导作用。[1]

三、电影赏析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路

如何将“电影赏析”的一般思路运用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呢?教师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现以电影《小二黑结婚》(改编自赵树理的著名现代小说《小二黑结婚》,小说入选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将“电影赏析”的基本六环节概括如下,旨在发挥各个环节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阅读:先读文本再看电影是比较好的教学安排。观赏电影前,让学生阅读教材文本本身,阅读《小二黑结婚》,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自己跟随作家的语言进入故事情节中去,与作家先进行心灵的交流。提出“读语言、读人物、读情节、读环境、读主题”,这样学生会带着好奇心阅读小说,并怀着期待去想象电影会是怎样的,看电影的时候才会有所比较。

(二)设问:结合作者创作背景、影片拍摄背景、改编情况等向学生提出观影前的思考题,便于指导学生观影有重点。比如电影《小二黑结婚》:第一,剧中会出现众多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你可以把他们分为几类?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哪位?为什么?第二,剧中哪些地方体现山西地方特色?第三,全剧结局怎样?有何深义?

(三)欣赏:欣赏是培养审美的重要环节,赏析可以重在“赏人物、赏场面、赏台词、赏音乐、赏艺术特色”等。

(四)评议:“赏析”就是先赏后析,即分析、思考、讨论。评议环节是检验学生欣赏电影的认真程度、考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展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体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可以分组“议电影版《小二黑结婚》的表现手法和文本创作的区别,议小二黑和小芹、二诸葛和三仙姑、金旺和兴旺等核心人物形象,议山西农村的风貌”等,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当然对于电影和文本所反映的共同主旨,即歌颂农民进步的新思想,歌颂农民反封建的胜利,赞颂解放区新建民主政权等,也可结合时代,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你对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怎样看待?你能否以作品反映的山西农民农村新貌为切入点,谈谈我国农村改革和建设的意义……”

(五)写作:优秀的作品常常是有感而发的,当学生有所感的时候,教师就应及时抓住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进行创作,把感情抒发出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写作能力欠佳的状况,可以设计让学生进行“观后感”、“影评”等写作练习。

(六)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贯穿整个电影赏析教学始终的,教师除了在观影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反应外,还应关注学生在“评议”环节的表现,最后还要把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批阅、评比、分享和展示。总之,对学生做出的最终评价应以学生参与电影赏析教学始终的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写作成绩等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中引入电影赏析环节,需要注意:第一,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电影赏析过程中必须给学生留够时间思考、领会电影的深义,教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匆忙结尾;第二,语文教学向来提倡个性化解读,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理解;第三,电影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电影赏析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训练方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电影放映课,只看不议,只赏不思,看完就完。

[注释]

①刘永康主编.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279-280页

[参考文献]

[1]王晓凌 编著.看电影 学汉语[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1页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

上一篇:精品课程的建设对《生物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