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区域化合作应走“稳”

时间:2022-10-14 12:47:46

报业区域化合作应走“稳”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就当前报业来说,已有江苏、广东、山东、黑龙江、辽宁、湖北等省开始探索和实践省市报区域化合作发展模式。一些专家和学者把报业区域化合作归纳成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跨地域合作办报,如《新京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等;二是地市组建跨媒体的传媒集团,如佛山、牡丹江传媒集团等,三是中心城市传媒集团在次中心城市创办地方版,如《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南京都市圈・滁州版》等,四是省级党报与地市级报纸的合作,如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与宿迁日报合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西江日报的合作等;五是省报与县级报纸合作,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9家县级报纸的合作等,六是地级报纸和县级报纸合作,如江苏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嘉兴日报社等与属下的几家县报进行的合作;七是报业联盟,比如广东江门日报、珠海特区报、云浮日报、中山商报、广西梧州日报等6家地方媒体,联盟开展“西江航道之旅”和“珠三角西岸新起点”等大型采访活动,又如中国地市级党报广告“五强联盟”等。

区域化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报媒集合体,除了可以加大信息的覆盖、提高信息运用率、促进双方或多方地域的交流、提升双方或多方媒体影响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互相促进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对今后报业转型积累了创新发展的直接经验。同时,这对于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着力培养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着力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着力推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模式,无论是走哪一条路,笔者认为区域化合作之路一定要走稳,一定要“稳中求进”、“稳中求胜”、“稳中求强”。

稳中求进

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步入区域化合作之路,但笔者认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哄而上,不能盲目跟从,一定要稳中求进。所谓“稳中求进”,也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定要立足本区域报业改革的实际,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努力形成有利于合作单位双方保持报业经营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的一整套内在的长效机制。为此,笔者认为走区域化合作之路,在“稳中求进”上一定要切实做到“四个注意”:

一是要注意把握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的关系,以适应性调整提升即时经营增长质量,以战略性调整提升动态经营运行质量;

二是要注意把握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适时调整的关系,明确不该变的决不能变,变则自寻烦恼。应该变的,必须改变,不变则衰;

三是要注意把握处理好省地两级报纸的行政级别关系,既然是合作,就应该是伙伴关系,而不能有上下级之别;

四是要注意把握新闻人才、党报无形资产、地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目前来看,省级党报和地级党报这块牌子在社会上信誉很高,影响很大,可运用这一无形资产发展有形资产。因此,利用好这一无形资产,有很多文章可做。但是,在通过无形资产来扩大有形资产时,必须注意不能滥用无形资产,做出有损党报信誉,有失“报格”之事。所以,一定要明确办好党报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新闻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域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归宿,只有实现报业发展与人才、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增强区域化合作的发展后劲,提升发展质量。

稳中求胜

沉稳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办事的一种风格。历史上也曾有过不少这方面的典故。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俗话说,“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日:“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因此,省市报区域化合作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合作的时候步伐要沉稳,必须要考虑双方或多方的共同利益,如果仅追求单方面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最终会以合作失败而告终。据一位地市报的老总介绍,他们与省报业集团的合作虽然已有几年时间,但一点实质性的进展都没有,只是形式上的加盟,而没有实际效果。看来,稳中求胜的最好办法是,合作单位双方必须目标一致,利益一致。首先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其次要以需求和利益为纽带,建立合作推进机制;第三要建立外部协调机制。同时,必须坚持战略合作方向,从产品生产、市场拓展到资本运营等,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只有双方形成合力,才能不断地向前推进、不断地取得合作共赢的新成果,才能在当今报业市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

稳中求强

区域整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已有经济学家提出建立“区域极”的战略构想。这种“区域极”的“集聚效应”也是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由中心城市实力雄厚的报纸整合区域内各地新闻信息资源,这种强势媒体的“极化效应”最终必然突破省级行政区界限,在信息资源、读者资源、广告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中发挥作用。

但是,率先实现区域化合作的地区应至少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第一,报业基础坚实,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具备“区域极”特征;第二,合作区地缘接近,所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层次丰富。鉴于此,从目前区域化合作的情况来看,总体上说绝大多数合作很成功,但也有一些区域化合作存在着难以进一步深入的障碍,运作中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实践难题,一是集体行动的困境,各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信用匮乏,合作基础薄弱,合作的基础在于合作双方的互信,但目前在运行中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签订了协议却无法实施,因为双方考虑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利益面前一切的合作互信都显得单薄了,三是合作观念滞后,一些报社的领导由于依然存在封闭式发展思维,存在着单打独干的意识,以及怕吃亏、怕担风险、怕负责任等思想;四是区域化合作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报业区域化合作是新闻媒体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其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环境依托,那就是要建立与区域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因此,笔者认为区域化合作一定要稳中求强,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考虑在各方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同时在合作中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深化双方的合作意识,达成合作共识,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第二,增强双方间合作的信用,培塑双方的信用是增强区域化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三,制定区域化合作的法律法规,如制定《报业区域化合作章程》、《报业区域化合作法规》、《报业区域化合作条例》等,一切都要规范化。

总之,报业区域化合作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能够真正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求胜、稳中求强。

上一篇:传媒业大变局下的必然选择 下一篇:省市合作打造多元一体报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