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师的培养

时间:2022-10-13 10:38:19

浅谈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师的培养

摘要:全纳教育背景下,我国随班就读迅速发展。随班就读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儿童安置方式之一,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难点。如何改变原有的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式,拓展师资培养的途径,培养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随班就读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随班就读;师资培养;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125-02 收稿日期:2016-07-01

课题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XJK014AFZ003)、湖南省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和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示范性特色专业(特殊教育)建设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肖 晗(1981―),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一、随班就读教师师资培养的重要性

(1)教师的主体地位,促发展的有效性。

教师在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其特殊性,教师的帮助与引领是不可或缺的,随班就读师资的培养会进一步促进随班就读的有效性发展。

(2)教师的个别化教学,保发展的实效性。

随班就读的学生与一般学生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来进行个别化教学。如果教师在这方面有识别困难和知识的缺乏,就不能很好地保证随班就读的实效性,随班就读的学生能力可能会因得不到优质的引导而发挥不出来。

(3)教师的改革和发展,迎发展的新挑战。

目前,我国随班就读人数逐步上升,国家、学校、教师、家长日益重视,只有通过不断培训加强和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同感和教学水平,才有可能迎接新的挑战。

二、我国随班就读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的政策和法规系统不完善

我国初步形成随班就读师资培养的政策和法规系统,但是存在威望性和实际法律效力不高,缺乏对问题执法的具体要求和督查,相关规定不够具体和难以具体操作的现象。在现有对随班就读直接规定的法规和文件中,行文多采用模糊化词语,表现出相对大的弹性,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2.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完善

(1)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随班就读师资培养还是以综合性的教育通识人才培养的模式为主。其一,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理论与实践不协调而导致脱节。其二,对于个别化教育课程和一些必要性的康复课程涉及较少,培养出来的教师无法满足随班就读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2)课程整合性较低。教师对专业化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在师范院校设置课程的时候更多的是单独开设,各科教师就授课的内容没有太多的交流,知识体系也没有较多的整合,不利于学生对系统专业知识的整合及利用所学的整合知识进行高效的工作。

(3)师资培养方式不完善。目前培养专业的随班就读师资的师范院校极少,所以专业的毕业学生极少,培养的方式也极为单一。教育系统更加重视教师的技能培训,对于特殊教育的培训很少有人关注,培训方式也仅仅限于讲座式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但是对于实际参观性学习及现场教学指导这类的培训形式很缺乏。

三、我国随班就读师资培养的调整策略

1.完善师资培养政策法规系统

(1)尽快修订现有的政策法规,以适应随班就读发展的需要。我国随班就读师资培养工作已开展多年,有经验和成果的积累,同时也有困难和问题,但是随班就读的法规多在随班就读发展的初级阶段制定,目前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有必要进行修订以适应随班就读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的今天。

(2)尽快调整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对具体执法要求进行详细描述,对各方权责进行明确规定,以增强执法力度及有效性,让执法得以保证。

(3)加大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广大公民遵法、守法的意识,加大对随班就读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在师范院校和教师在职培训中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可以对教育行政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可以对家长进行培训。

2.调整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目标,改革课程设置

(1)为了适应随班就读教师的需求,随班就读师资的培养院校要调整培养目标并加强在普通学校培养随班就读的指导教师,让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可以较好地引导随班就读的学生并进行个别化教育。

(2)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近年来,湖南的师范院校注重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但是对于特殊教育培养课程的改革还处在摸索阶段,建议设置随班就读教师培养板块模式课程,使学生综合掌握知识,将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3.整合随班就读师资培养方式

(1)加大职前培养的规模。

①加大特殊教育师范的扩招。尽管随班就读的培训快速发展,但是随班就读师资的数量和质量还都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一定要加大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扩招以充实教师队伍。②加强普通师范的特殊教育课程的开设及推广。为了解决随班就读师资紧缺的问题,我国在“九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在普通师范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要求,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出版了适用于普通师范的教材《随班就读教学》。这种做法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地率先试验,有些中等师范学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随班就读教学课程。这些措施使得一些师范毕业生在职前就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为随班就读师资注入了新鲜力量。

(2)保证职后培训的效果。①三级培训,保证培训人员的全面性。我国随班就读师资目前绝大多数是职后培训的。随班就读师资职后培训一般分为国家级、省(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三级培训,这样的培训涵盖了各个类型和各种能力水平的随班就读教师,有利于整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②多样性培训,保障培训体系的辐射性。在职后培训中,效果最好的应该是采用短期集中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利用寒暑假时间,可以将随班就读教师进行短期集中,采用讲座的形式,讲解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帮助教师掌握必需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如学习盲文、手语等,然后再采用相互听课、评课的方式,帮助教师解决随班就读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③持续性校本培训,保证培训的高效性。随班就读教师的校本培训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特殊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二是随班就读学校对本校教师的培训。④积极进行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培训,保证培训的推广性。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设施和条件,利用各地教育部门的网站,帮助中小城市或特殊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地区,解决当地教师无法到资源优质地进行培训和无法大规模培训的弊端,进行随班就读师资培训。

总之,随班就读的师资培养必须成为一个社会重视的问题,并且大家都有义务和责任更快更好地来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早日奠定随班就读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随班就读的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建设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8―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74―175.

王琳琳,赵 斌.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适应性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现代特殊教育,2012(Z1):33―35.

上一篇:浅谈大学校园二手交易 下一篇:又见柿子熟了